《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编排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科学小论文的能力,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洁性。但我校属于农村偏远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 理解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图片欣赏及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一位作家和他的一篇作品,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先通过两段材料来猜一猜这位作家是谁。
介绍作者
大屏幕展示材料: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这时,走进来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他就是梁任公先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生猜测讨论,教师总结。这里应该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徐志摩,一个是梁思成。选徐志摩是因为他是林徽因的追求者,又是梁启超的学生;选梁思成是因为他是林徽因的丈夫,又是梁启超的儿子。这里一定不是徐志摩,因为徐志摩是诗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所以一定是梁思成,因为梁思成是建筑学家。(大屏幕展示作者介绍)
课文解析
通读全文
提示:读完整篇文章大概要用十多分钟时间,我现在只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在5分钟时间里要读什么,怎么读完。
教师总结:时间到。读一篇文章要会读短,也要会读长;读短读的是思路,读长读的是内容。
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在5分钟时间内要读出什么内容呢?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文章讲了几个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是教师要求:用词语、分点答。
大屏幕展示:中国建筑的体系
中国建筑的特征
文法、词汇
可译性
分析第一节
现在我们把第一节分三层。学生讨论分层。
给学生两种分法:一种是第一句一层,第二句一层,后面一层。
一种是第一句一层,二三句一层,后面一层。
让学生再次讨论,哪一种更合理。
最终确定第一种合理:因为最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所以不能分开。
让学生概括每部分内容要点,要求用词语、分点答。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大屏幕展示:1、悠久的(数千年来累积的)2、广大的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体系广大到什么程度。
教师读第一节的第三句,后补充“但这个体系不叫韩国建筑体系,更不叫日本建筑体系,而叫中国建筑体系”,然后要求学生补充一句表达民族自豪感的反问句。
分析第二节
提问:第二节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大屏幕展示)
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的九大特征
(1)这篇文章属于文艺说明文(大屏幕展示),当然会用到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下面在书上写一写。
教师总结,大屏幕展示。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因果、总分、主次等)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以第三个特征为例,分析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第三部分的说明方法。(提问,正解)
要求:找找、画画、写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分析九大特征
找出每部分的关键词,概括中国建筑的每部分特征。
(大屏幕展示图片)
(3)九大特征分两部分,学生讨论。
提示:第六部分是划到上面还是分为下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第六部分是修饰角度的特征,所以归为下面。
提问:1——5和6——9 可否调换位置。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说明顺序有主到次。(板书)
(4)写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中国建筑。
教师和学生同时听写,教师故意写错,让学生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学生可能写出的词:雕梁画栋、雕栏玉砌、金碧辉煌、钩心斗角、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等。
教师语:这么多的词语也不足以形容伟大的中国建筑,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阿房宫赋》。我怕自己背不下来,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好吗?
师生同背《阿房宫赋》第一节。
分析文法和可译性
文法
教师:同学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并没有结束,那么后面讲的文法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画上有效词语。
(大屏幕展示文法的定义)
解析:掌握文法,运用词汇,写出一篇中国文章。(比喻)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句比喻句。(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提问:比喻的好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体可感,简洁明了)
可译性:
给学生时间读课文,概括可译性。
解释可译性:建筑风格不同但性质相同(大屏幕展示图片)
分析最后一节
写作目的:希望中国人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上的优良传统,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教学小结:
重申教学目标
教师语:要学会把一篇文章读短再读长,这种方法不仅仅限定于我们读社科类文章,任何文体的文章都适用。如《荷塘月色》,由不宁静——暂得宁静——不宁静。再如《祝福》,由初来鲁镇祝福——再回鲁镇祝福——死于鲁镇祝福。这样看来,理清思路对于理解内容是很重要的。
以记录片《故宫》部分视频结束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建筑的恢弘气势和伟大成就。
作业:写500字左右的学习感受,可以是多方面的。
附:板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
特征 1——5节 结构方面的特征
6——9节 装饰方面的特征
副板书:
雄伟壮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独具匠心、精巧绝伦、钩心斗角、富丽堂皇
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