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典的手法,理解这首词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2、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壮志及伟大的爱国之情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作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词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精忠报国》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听完,师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肯定会回答:“精忠报国。”师接着说:“这首歌歌词慷慨激扬、振奋人心,通过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岳飞那远大的报国之志和浓浓的爱国之情。在同一时期,有位和他一样饱含爱国深情的词人辛弃疾曾经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让我们走近词人,走进作品,共同去了解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目标。
1、学习用典的手法,理解这首词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2、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壮志及伟大的爱国之情情怀。
三、知人论世。
每一位词人都有其独特的经历,每一篇作品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作者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PPT上的“知人论世”部分。PPT展示如下内容: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率北伐。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对金用兵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致力于收复,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所写下。
四、初读感知。
1、检测字音掌握情况,找一个同学起来读PPT上的词语,尤其注意标红的字体。然后同学齐读字音。之后找一同学读全词,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字音,还要把握节奏。
重点词语:孙仲谋舞榭歌台狼居胥金戈铁马可堪回首佛狸祠
2、疏通大意。
让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有疑问的地方标下来。疏通完之后,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答疑解惑。之后学生齐读全词,整体感知。
五、再读赏析。
(同学们在刚才疏通大意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发现,本词引用了很多古人古事,这种借古人古事讽喻今人今事抒发情感的手法叫什么?用典)
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分别有何作用呢?
(PPT展示该问题)
请同学们先自读全词,找出典故,再理解典故的内容。思考其作用。(先个人朗读并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1)孙权的典故相关词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内容:三国时代孙吴的开国皇帝。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词人情感:其实辛弃疾曾在另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提到过辛弃疾“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借写孙权,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世无英雄、英雄业绩荡然无存的惋惜,同时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或补充,然后进行朗读指导:“无觅”一处稍加停顿,且要重读,要读出一种世无英雄的惋惜之感。“雨打风吹去”语速要缓慢,读出一种惆怅之感。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刘裕的典故相关诗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典故内容:南朝宋武帝刘裕,出身贫寒,后投身军旅,由于非凡的胆识和能力在军队中屡立战功,成为领军人物。后两次挥师北伐,先后征讨了南燕和后秦,收复了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词人情感: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学生先回答,然后老师指导朗读,“人道”“想当年”语速缓慢,语调稍拉长,读出一种历史悠久之感。“气吞万里如虎”语调上扬,读出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可先个别学生读,然后齐读。
孙权和刘裕有何相同点呢?原来二人都从京口起事,都是帝王,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借用这两个典故,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同时表现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另外还有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3)刘义隆的典故相关诗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典故内容:刘义隆渴望建立像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山一样的功绩,听信了王玄谟的大话,草率北伐,结果落得仓皇北顾的下场。
词人感情:对统治者草率出兵的不满。
(4)佛狸祠的典故相关诗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典故内容:百姓忘记了国仇家恨,在象征民族耻辱的佛狸祠前祭神赛社,热闹不断!
词人感情:传达出作者沉重的担忧,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之情。
(5)廉颇的典故相关诗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内容:廉颇虽老,仍愿为国效力,但赵王听信小人的话,最终未被起用。
词人感情:以廉颇自比,壮志犹存,抒发词人想要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不能尽用人才的愤懑之情。
(朗读指导:学生读,老师点,学生齐读。“凭谁问”语调拉长,读出忧郁、悲愤之感,“尚能饭否”重读,语调上扬。)
总结用典的手法:
辛弃疾借如此多的古人古事来抒发内心的悲愤,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
所谓用典,即借用古人古事来讽喻今人今事,抒发情感表达心志的一种手法。
使用典故有以下好处:丰富诗词的内容,用典是对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可增加诗词的容量,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可借古讽今,借历史事件影射时世;可委婉含蓄地表达词人的情感。
总结情感:通过这首词,作者怀古伤今,借用雄才大略的孙仲谋、横戈跃马的刘裕、草率北伐的刘义隆、迎神赛社的佛狸祠、壮志犹存的廉颇典故,追慕英雄,讽喻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表达了词人想要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对草率北伐的担忧,以及自己年迈而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之情。而所有这些情感都源于词人内心浓浓的爱国之情,生于乱世又命途多舛的辛弃疾,年少时曾横刀跃马、驰骋沙场、屡立战功;年老时因不被重用而失了钢刀,但他依然手执羊毫软笔,笔走龙蛇,笔尖流淌出对国家浓浓的爱,下面请同学们美读全词,读出词人内心的那份深情,
六、美读怡情。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全词。同学们组内可讨论,采用单人读、双人读或多人读的形式,读的时候可用上老师讲的一些技巧,同时投入感情。
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棒!辛弃疾借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了浓浓的爱国热情,如此好词,值得我们齐读一遍!
总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年至花甲的辛弃疾尚且不忘心怀天下,何况恰同学少年的我们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深怀爱国之心,勇立强国之志,时刻不忘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同学们,让我们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