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共37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共37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3 20: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交通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海路
邮路
陆路
水路
海路
航空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框架
主线:交通运输与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的道路、运河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选必二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前3500
两河双轮车

罗马道路

新航路开辟


17C
米迪运河
19C
蒸汽机车船、自行车、柏油路铁路
驰道直道
丝绸之路
大运河
京杭运河
郑和下西洋
新中国汽车、航空公司
1869
1903-14
中国造船入世界;第一条高速
2017-18-19
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速世界第一;高铁世界领先

前5000
中亚驯马
苏伊士运河
飞机福特汽车巴拿马运河
1932-49
德国第一条高速
1964-69
日本商用高铁
1982 2006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京张铁路竣工
中国轮船招商局成立
新中国第一条地铁
时空坐标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一:阅读P69导言,指出人类运输方式的变化。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轮车的发明创造,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二:为什么轮车的发明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天然道路: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②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2.人工道路:
(1)原因:
(2)表现: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罗马大干道
“阿庇乌大道”:兴建于公元前400年前后,用68年时间建成。由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
2.人工道路:
(2)表现:
陆路交通
空间 表现
西方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源于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人工道路:
(2)表现:
陆路
交通
空间 表现
中国
材料1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秦直道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
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探究思考】阅读材料分析秦朝能够建立全国性交通网的背景。
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法家思想
驰道宽67.5米,中间三丈是皇帝专用的道路。驰道主要用于交通,方便皇帝出行。著名的驰道有9条,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国道”
直道,但一点都不直,而且是典型的军事公路。直道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这个“直道”九曲十八弯,目的是对付和防范匈奴。
五尺道,五尺不足两米,道路很窄,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
汉朝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人工道路:
(2)表现:
陆路
交通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
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朝主要交通干线
当时(唐朝)每隔30里路设一驿。全国共有1643所驿站,其中陆驿占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两兼的驿有86所。驿站由兵部属下驾部司之驾部郎中管理。驿站每年有马死、马伤或马之体重有增减时均须呈报政府。驿站的马绝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如私人擅自借用,则须受罚。 ——钱穆《中国经济史》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驿路交通网。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中国古代人工道路的铺设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特点:
目的:
政治:
军事:
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
强化中央集权;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军队调遣。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春秋时期:
②秦朝:
③隋朝:
④元朝: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想北上伐齐,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2)表现:
水路
交通
已有运河
灵渠
元朝大运河:元代全国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京,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把原来运河截弯取直,远离了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这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它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体现出政治中心北移带来的影响。
【探究思考】两运河路线,有何明显的不同?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联络法国南岸的马赛和西岸的波尔多,直线距离不长,但其间山脉纵横,海道则危险且长,必须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两海的重要门户——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才能沟通。而17世纪西班牙人因近水楼台,是海峡无可争议的霸主,法国人则重税才能过关。于是,1666年10月自号“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里凯建设内陆运河。
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
空间 表现
西方
围绕城市形成同心圆运河带
(2)表现:
水路
交通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目前仍在通航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
阿姆斯特丹运河城区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总长度超过100公里, 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2.“始皇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征。不久把河套收复,并且进展至套外,始皇将新得的土地,设了九原郡。为谋北边的一劳永逸 .始皇.....又经始两件宏大的工程。”这“两件宏大的工程”是
A.驰道和长城 B.驰道和灵渠 C.直道和长城 D.直道和灵渠
3.唐朝,大运河将长安、洛阳片汇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朝大运河( )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4.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小路,是人类为了穿越溪流、沼泽或山丘,而将沿途的大石或巨木清理之后形成的栈道,这些栈道得到平整和加宽后,就满足了人和牲畜往来通行的需要。这反映了
A.社会制度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 B.社会需求是人工道路出现的动力
C.交通是经济活动频繁发展的前提 D.农业活动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良
(1)西汉时期:
(2)宋元时期:
造船和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
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
西汉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境内)、合浦(今广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探索海洋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航海图
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1、古代中国探索海洋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1405年到1433年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连通中国与东亚、
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探究思考】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各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②秦以后大一统局面
③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进步
④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⑤强盛的国力支撑
实战演练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
太平洋诸岛活动
(复活岛)
局部探索;
受制于航海技术,活动范围有限;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对海洋的探索
【探究思考】据图片史料和教材(P71)内容,概述古代其它地区对海洋的探索。
2.古代其它地区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维京人(古挪威语:víkingar),别称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不列颠岛屿,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个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Viking Age)。
在古英语中,“vikinger”是在海湾中的人,而“wicing”代表海盗;“vikingar”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维京人的老家是挪威、丹麦和瑞典,除了征战,维京人还是出色的航海家,向西他们逐渐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并最终到达北美。向东他们一度到达了里海。
腓尼基人(Phoenician)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自称为迦南人(Canaan),被希腊人称为腓尼基人创立了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487
迪亚士
1497-1498
达·伽马
1492
哥伦布
1519-1522
麦哲伦
3.全球航路的建立
【探究思考】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并分析其意义。
⑴新航路开辟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时间:
概况:
影响: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15世纪末—16世纪初
3.全球航路的建立
⑴新航路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探索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到达纽芬兰岛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留下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线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1642年 塔斯曼 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①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是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自1914年至1979年间,巴拿马运河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由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掌控,自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正式掌握全部控制权。
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
巴拿马运河
尼加拉瓜运河
3.全球航路的建立
⑵开凿运河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5.张方平在(《乐全集》中提道:“大众所聚,故谓之京师。有食则京师(北宋开封)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这论证了
A.定都开封的必要性 B.建立政权的可能性
C.民众支持的关键性 D.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6.当时被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水路枢纽,其通航后将欧亚之间的航路缩短了将近一半。列强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最看重的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利益 C.海洋资源 D.国际地位
7.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看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 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 D.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8.在不同的地区与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下列对运河开凿价值的分析,正确的有
A.灵渠————沟通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维护了国家统一
B.米迪运河————极大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C.巴拿马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D.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西欧和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
9.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
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
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中国丧失厂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10.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出现这种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工业革命使运输业迅速发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1.铁路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西方:
①1814,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②19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欧洲铁路网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唐胥铁路
(唐山至胥各庄)
中国最早的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4年)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铁路
(2)近代中国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③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2.轮船:
(1)西方: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内燃机逐渐成为主要动力, 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富尔顿(1765~1815),美国人,工程师,发明家,轮船的发明者。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黄鹄号”试航成功,
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黄鹄号”模型图设计者
---徐寿
徐寿(1818年—1884年),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2.轮船:
(2)中国:
轮船招商局
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由汽油发动机带动的三轮机动车申请了专利,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卡尔·本茨也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
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充气轮胎,自行车商业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最初十分昂贵,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才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3.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9.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看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 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 D.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10.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出现这种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工业革命使运输业迅速发展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11.我国保存的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当时应该运行在以下哪条铁路上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12."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随着城市周边地区的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发展而不断发展
1、交通的改变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同文共轨
——四海统一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
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南船北马
九省通衢
天下粮仓
运河沿岸“东南四都”
津浦铁路
(天津—南京浦口)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超过了开封和洛阳
中国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1.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2.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世界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民信局收据
大清邮局
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清朝电话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中国古代的邮驿
主要是为官方服务
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官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大龙邮票”1878年
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
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1878年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探究思考】根据表格,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①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变革;
②列强投资兴建铁路,控制中国交通;
③洋务派、清末新政、北洋政府,积极兴办近代交通,推动近代化,巩固统治;
④先进中国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素养提升
①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
②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原因:
影响:
13.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上海等地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馆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14.(2022年全国乙卷) 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 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 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 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 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15.19世纪70年代,湖北轮船航运业曾短暂出现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美国旗昌洋行与轮船招商局汉口分局四足鼎立的局面。这一现象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与洋人争利
B.湖北率先利用工业革命成果
C.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中国的航运权
D.湖北交通业逐步走向近代化
16.1883年,英国人赫德指出,在中国引进电报、轮船等犹如在腐朽的外表上打补丁,逐渐由表及里,使民众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后像酵母一样由内向外发酵,改变民众秉性,进而改变整个中国。这可以用来佐证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全面近代化
C.中国民众普遍接受了近代生活方式
D.西方科技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水陆交通
的变迁
陆路交通——马、车、船的产生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水路交通——运河
中国古代(西汉、宋元、明朝)
加强沟通,促进政、经、文发展
西方(古代、近代新航路开辟、运河)
陆路交通:火车、汽车、自行车
海路交通:轮船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交通与社会变迁
影响城市的发展
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