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中考化学一诊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中考化学一诊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3 11: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22年北京冬奥举世瞩目。下列冬奥会中的现象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越野滑雪 B.引燃圣火
C.转动冰壶 D.短道滑冰
2.(3分)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 B.氧气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3.(3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则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
B.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则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4.(3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5.(3分)“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泡腾片演示了实验。V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6.(3分)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括号里是要除去的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铜粉(木炭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
B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盐酸、蒸发
D 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7.(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相应变化的是(  )
A.向一定量蒸馏水中入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铁粉
D.向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8.(3分)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9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4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9.(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大,可达成人需要量的2~4倍,要特别注意补充。人体对钙的需要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奶、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上,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属于    (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青少年缺钙会患    。
(3)下列食物可为人体补钙的是    (填序号)。
A.牛奶
B.新鲜蔬菜
C.纯水
D.虾皮
10.(6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
(1)X的化学式是    。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了X和O2的    不同。
(3)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过程中,还生成了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11.(8分)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
(2)写出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12.(12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Ⅰ.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若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使用装置F,装置F中盛装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
(4)F装置也可用来收集气体,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Ⅱ.探究固体粉末的组成。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OH、Cu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
取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试管,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并进行过滤。向滤出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蓝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5)写出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四.计算题(共4分)
13.(4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22年北京冬奥举世瞩目。下列冬奥会中的现象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越野滑雪 B.引燃圣火
C.转动冰壶 D.短道滑冰
【解答】解:A、越野滑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引燃圣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转动冰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短道滑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2.(3分)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 B.氧气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3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则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
B.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则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等)不纯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要验纯,故选项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错误;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D.虽然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3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1℃时,甲、乙我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可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没有确定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两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错误;
C、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的质量=150g×÷20%﹣150g=100g,故C正确;
D、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可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相等,在升温到t2℃时,溶解度变大,没有溶质的析出,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5.(3分)“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泡腾片演示了实验。V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A、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3分)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括号里是要除去的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铜粉(木炭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
B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盐酸、蒸发
D 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解答】解:A、木炭粉、铜粉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7.(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相应变化的是(  )
A.向一定量蒸馏水中入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铁粉
D.向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解答】解:A、向一定量蒸馏水中入稀硫酸,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由7开始逐渐减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稀盐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稀盐酸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铁的质量多;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沉淀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8.(3分)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9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4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
A.Zn﹣Cu合金 B.Zn﹣Fe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解答】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锌、铁、铝位于氢前,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设生成0.4g氢气时消耗的锌、铁、铝的质量分别为x、y、z,则
Zn+2HCl═ZnCl2+H2↑
65 2
x 0.4g
解得x=13g
Fe+2HCl═FeCl2+H2↑
56 2
y 0.4g
解得y=11.2g
2Al+6HCl═2AlCl3+3H2↑
54 6
z 0.4g
解得z=3.6g
由于合金9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4g气体,那么合金中成分金属生成0.4g氢气,需要金属质量要有大于9g和小于9g的,或有金属与酸不反应生成氢气和需要金属质量小于9g的。
A、生成0.4g氢气,需要Zn质量13g>9g,Cu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成0.4g氢气,需要Zn质量13g>9g,Fe质量11.2g>9g,不符合题意;
C、生成0.4g氢气,需要Fe质量11.2g>9g,Al质量3.6g<9g,符合题意;
D、生成0.4g氢气,需要Fe质量11.2g>9g,Cu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9.(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大,可达成人需要量的2~4倍,要特别注意补充。人体对钙的需要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奶、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上,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属于  化合物 (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青少年缺钙会患  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
(3)下列食物可为人体补钙的是  AD (填序号)。
A.牛奶
B.新鲜蔬菜
C.纯水
D.虾皮
【解答】解:(1)根据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是由钙、磷、氧、氢4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据短文可知,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3)据短文可知,人体对钙的需要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奶、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
A、牛奶含钙丰富,可为人体补钙,故A符合题意;
B、新鲜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不含钙,不可为人体补钙,故B不符合题意;
C、纯水不含钙,不可为人体补钙,故C不符合题意;
D、虾皮中含钙丰富,可为人体补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化合物;
(2)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AD。
10.(6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
(1)X的化学式是  N2 。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了X和O2的  沸点 不同。
(3)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过程中,还生成了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NH3+CO2CO(NH2)2+H2O 。
【解答】解:(1)工业上获取氧气主要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通过控制温度先分离出N2,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O2了。故填:N2。
(2)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所以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了N2和O2的沸点不同。故填:沸点。
(3)根据流程图和题意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低温、加压条件下生成尿素和一种常见的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N2;
(2)沸点;
(3)2NH3+CO2 CO(NH2)2+H2O。
11.(8分)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的化学式  O2 ,E的化学式  Na2CO3 。
(2)写出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CO2+C2CO 。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氧气,化学式为:O2;E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C转化为B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3)D、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1)O2;Na2CO3;
(2)CO2+C2CO;
(3)Ca(OH)2+Na2CO3=CaCO3↓+2NaOH。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12.(12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Ⅰ.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水槽 。
(2)实验室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若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使用装置F,装置F中盛装的试剂是  浓硫酸 (填试剂名称)。
(4)F装置也可用来收集气体,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应从  b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Ⅱ.探究固体粉末的组成。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OH、Cu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
取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试管,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并进行过滤。向滤出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蓝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5)写出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6)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aCO3、NaOH、CuCl2 。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水槽;故答案为:水槽:
(2)实验室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A为固固加热型仪器,且试管口没有棉花,C为排水集气法,则为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用浓硫酸干燥,F中盛放的是浓硫酸;故答案为:浓硫酸:
(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F收集时应该短管b进;故答案为:b;
(5)不溶于水的沉淀可能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所以产生无色气体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6)因为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所以原固体粉末一定有碳酸钙,因为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一定是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则无色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但无法判断原固体粉末中是否有氯化钠。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3、NaOH、CuCl2;故答案为:CaCO3、NaOH、CuCl2。
四.计算题(共4分)
13.(4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68g+1.0g﹣67.4g=1.6g;
设68.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0%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