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2015年秋(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5课 《 敬业与乐业》(教案+课件+音频素材)(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参考》2015年秋(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5课 《 敬业与乐业》(教案+课件+音频素材)(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0 22:02:11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五课
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1.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2.学习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演讲词的写作。
3.理解文章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准备
1.自找时间,独自倾听、体味雨的韵律,可以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录下雨的音符,记下自己的感受。
2.搜集有关雨的诗歌、散文佳作或俗语,或查找有关“雨”的资料,如音乐、歌曲、图画等,与同学进行交流。
3.查找有关雨水泛滥成灾的资料,了解雨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准备
设计听雨的要求、内容;搜集整理有关雨的音像文字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辑,装订成册。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教诲(huì)     佝偻(gōu lóu)
蜩翼(tiáo) 羡慕(xiàn)
妥当(tuǒ) 亵渎(xiè dú)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guō)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无业游民: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言行相顾:指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拣择:挑选;选择。
亵渎:轻慢,不敬。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骈进:一同前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坏事)。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3.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4.背景链接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演讲。当时作者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回国后,立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是由于作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他所阐述的观点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一)整体感知
1.找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交流点拨】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交流点拨】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第1段):提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下列问题: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交流点拨】孔子的两段言论;百丈禅师的故事;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交流点拨】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交流点拨】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5.文章第8段中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交流点拨】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②(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③(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④(省却烦恼)在投入中享受快乐。【交流点拨】例如: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交流点拨】引证:引用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交流点拨】引证:引用朱子言论。
道理论证: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交流点拨】道理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反面论证:天下的第一等苦人、第二等苦人。
引证:孔子的两句话。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交流点拨】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罗佐夫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一)语言品析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直捷”和“直接”一样吗?
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范围较宽泛。与“间接”相对。直捷:直截了当,似乎比“直接”更“直接”。也写作“直截”。意思范围较窄,只与动作行为相关。也没有与“间接”相对的意思。【交流点拨】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3.那为什么不如此说,而用“机器”之喻?
4.“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作如下改动可以吗?为什么?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
5.“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交流点拨】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交流点拨】不可。原文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气势更强烈。【交流点拨】不可。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如话家常,而且有强调作用。(二)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入组点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交流点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2.学了本文,大家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三)写作借鉴
演讲口语化
这篇演讲稿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在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加以解释,能让听众入耳入心。
技法点拨: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艺术活动,而口语化则是使演讲产生魅力的诀窍之一。如果演讲者不顾表达的实际需要,一味咬文嚼字,堆砌辞藻,那就容易使演讲变得枯燥无味,让人生厌。为了实现演讲稿的口语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取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充分体现通俗晓畅风格的词语。可多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多用些俗语、歇后语等,以便达到生动活泼的效果。
2.运用适合于口语表达的语气。演讲时宜用亲切商量的语气,采用与听众谈心的方式,话语就会来得自然、真切,就容易缩短与听众的距离,达到声入心通的效果。请以“从小事做起”为主题,写一段演讲词,要体现口语化的特点。(150字左右)【参考示例】中国有句古语,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连自己的屋子都扫不干净的人,怎能扫天下呢?我们要胸怀“扫天下”的壮志,也要有“扫一屋”的耐心。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从小事做起,要求我们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把应该做好的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凡事从小事做起,做精,做细,才能做强,做大。本课视频入口课件20张PPT。第二单元 承传人文思想 5.敬业与乐业1.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计148卷。
2.主题解说
文章通过对“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要从专业做事中发现乐趣。4.难点突破
师:文章围绕“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谈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生甲:“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于人生最为重要;“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生乙:课文结尾,作者提到了“人类合理的生活”,“有业”,而且对自己的“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能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乐以忘忧,这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不要让人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不要索取别人不想给的东西,(做人的道理)如此而已。”
【感悟】 做你能做到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断地为自己制定各种宏伟高远的目标,并为之废寝忘食。有理想并去追求当然是好事,但不要好高骛远,而应踏踏实实,从最浅最近处做起。(huì) (chán) (shè) (亵) (骛) (pián) (佝) (ɡuō)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道理极容易明白。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原为佛教用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D 4.下列各组关联词填写在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4)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 并且 即使 却
B.故 因而 即使 才
C.但 所以 无论 却
D.故 所以 无论 才C5.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C.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D.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点拨:A项将“礼记”与“老子”的引号改为书名号;C项将感叹号移到引号里;D项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B6.(2014,龙东)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点拨:A项“大约”与“左右”重复;B项“能否”与“充满信心”不一致;C项应先“建立”后“完善”。)D7.(2014,河北)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本报讯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你就排在第三位的“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门户网站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意思对即可)〔点拨:这类题基本上按照“人或物(门户网站)+事情(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的方法拟标题,关键词一般都在新闻材料的开头的“导语”部分。〕示例: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时代“孝”这一美德仍然需要发扬光大。(点拨:考查对“孝”这个字的看法,其实也是变相的考查“仿写”。材料第二段中对“德”与“信”的看法,已经给我们提示了答题的思路与句式,就是先从“历史传统”再从“当代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表达自己对“孝”的看法。)阅读课文第6-7两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8.“敬业”中的“敬”字该如何理解?请从第6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主一无适便是敬。”或“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9.第7段是围绕什么问题展示论述的?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或“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10.第6段中,作者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以极具代表性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
11.选文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的观点,你最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最认同的是“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因为就事业的性质来说,凡可以称作一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等同的,对社会大众都是有益的。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2014,安徽)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
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12.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3.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作强辩,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
14.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
15.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B 16.这篇演讲稿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在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加以解释,能让听众入耳入心。
请以“从小事做起”为主题,写一段演讲词,要体现口语化的特点。(150字左右)
【例文】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连自己的屋子都扫不干净的人,怎能扫天下呢?我们要胸怀“扫天下”的壮志,也要有“扫一屋”的耐心。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从小事做起,要求我们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把应该做好的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凡事从小事做起,做精,做细,才能做强,做大。  阅读范题 见第17页,第15题
技法点拨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浏览全文,作者是针对“中国学者的态度和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的发表看法,所以可以从最后一段的结论得出中心论点,语言标志是“总之”。
智慧锦囊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首先要明确论点的呈现有两种方式:
1.明确表述式:在文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有五种常见提出方式:①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是作者自己的话、有时引用名言);③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④有的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中心论点;⑤有的是在结尾归纳论点。2.归纳、概括式:文中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
第二要明确概括中心论点规律:
1.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2.找论点的顺序是:①标题;②开头;③结尾;④文章中间部分;⑤自己概括。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特别提示: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第二单元 承传人文思想
5 敬业与乐业
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2.学习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演讲词的写作。
3.理解文章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体会学习的乐趣。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教诲(huì)    佝偻(gōu lóu)
蜩翼(tiáo) 羡慕(xiàn)
妥当(tuǒ) 亵渎(xiè dú)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guō)
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无业游民: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言行相顾:指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拣择:挑选;选择。
亵渎:轻慢,不敬。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骈进:一同前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坏事)。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3.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4.背景链接
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演讲。当时作者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回国后,立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是由于作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他所阐述的观点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一)整体感知
1.找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交流点拨】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交流点拨】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第1段):提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下列问题: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孔子的两段言论;百丈禅师的故事;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交流点拨】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交流点拨】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交流点拨】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②(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③(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④(省却烦恼)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5.文章第8段中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交流点拨】例如: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引用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引用朱子言论。
道理论证: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反面论证:天下的第一等苦人、第二等苦人。
引证:孔子的两句话。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交流点拨】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罗佐夫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
(一)语言品析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直捷”和“直接”一样吗?
【交流点拨】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范围较宽泛。与“间接”相对。直捷:直截了当,似乎比“直接”更“直接”。也写作“直截”。意思范围较窄,只与动作行为相关。也没有与“间接”相对的意思。
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
3.那为什么不如此说,而用“机器”之喻?
【交流点拨】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4.“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作如下改动可以吗?为什么?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
【交流点拨】不可。原文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气势更强烈。
5.“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如话家常,而且有强调作用。
(二)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入组点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
2.学了本文,大家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三)写作借鉴
演讲口语化
这篇演讲稿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在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加以解释,能让听众入耳入心。
技法点拨: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艺术活动,而口语化则是使演讲产生魅力的诀窍之一。如果演讲者不顾表达的实际需要,一味咬文嚼字,堆砌辞藻,那就容易使演讲变得枯燥无味,让人生厌。为了实现演讲稿的口语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取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充分体现通俗晓畅风格的词语。可多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多用些俗语、歇后语等,以便达到生动活泼的效果。
2.运用适合于口语表达的语气。演讲时宜用亲切商量的语气,采用与听众谈心的方式,话语就会来得自然、真切,就容易缩短与听众的距离,达到声入心通的效果。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请以“从小事做起”为主题,写一段演讲词,要体现口语化的特点。(150字左右)
【参考示例】中国有句古语,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连自己的屋子都扫不干净的人,怎能扫天下呢?我们要胸怀“扫天下”的壮志,也要有“扫一屋”的耐心。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从小事做起,要求我们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把应该做好的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凡事从小事做起,做精,做细,才能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