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3 11: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左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烛之武形象,展示了春秋时代政治外交上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面貌。我在教授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手段,以诵读和感悟为方法,以创作对联的形式为依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说话艺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骂阵”片段。(时长 1分5 秒)。《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口才颇佳,不仅有舌战群儒的慷慨豪迈,更有临战对敌时的锋芒毕露。其实,历史上的群雄逐鹿,纵横捭阖,军事力量固然重要,语言的力量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须知舌头虽小,能量不小;声音不大,却能使风云变色。所以南边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就曾说过这样两句脍炙人口得名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用语言改变历史走向的文章,品读舌尖上的力量。这就是《左传》名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师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二.展示本节课学习任务
请大家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网络技术资源,涉猎相关信息,展示预习成果。
任务二:赏析劝说秦伯片段,学习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任务三: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纾解国难的崇高精神,礼赞英雄。
三、检查预习,小组合作。
小组各同学猎取相关信息,展示自主制作的课前预习课件作品及背景介绍。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从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为我所用。今天,轮到 4组的尹芳宇同学为大家展示她制作的 ppt,全体同学欢迎。学生尹芳宇展示小组的智慧结晶——有关《左传》和时代背景的课件。之后提示知识胶囊,课上没记完整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知识胶囊进行补充。
教师点评:尹芳宇同学制作的课件不但逻辑清晰,而且信息量大。既又详细的介绍,还有精选的图片,为以后同学们的展示做了很好的榜样。
三.课堂探究,研析课文。
思考一:大家早已读过多遍文章,知道了烛之武最终成功劝说秦穆公撤军。那么事情是否从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读一下课文前两段。
明确:1.大军压境,危在旦夕;
2.垂垂老矣,满腹牢骚。
思考二:大家再思考,烛之武是怎样用言辞打动秦伯,让看似坚固的秦晋联盟出现裂痕的呢?
明确:烛之武讲话有艺术
继续思考:烛之武讲话的艺术性提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烛之武对秦伯的一番话。哪位同学自告奋勇,为大家读一下这段文字?
学生主动诵读,教师点拨评价。之后学生再读,全体同学鼓掌。
教师评价:大家的掌声说明一切,看来如果我们是秦伯的话也会被你打动的。
思考三:烛之武仅用 125个字就平息了一场战争。大家能不能条分缕析,把这 125个字分一下层次?两位同学各抒己见,各有千秋。大家思考:这几个层次之间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明确:不能。各层次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先承认弱小,然后阐明利害,之后以利相诱,再以史为例,挑拨秦晋关系。
四.当堂达标,牛刀小试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既有夜缒而出之勇,又有能言善辩之智的英雄。对待英雄,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爱戴、歌颂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思考并回答:那么面对烛之武,我们又应该有一种什么态度?
明确:崇敬、爱戴对于胸怀国家的英雄烛之武,我们应该崇敬和爱戴。此时,此地,或许表达爱戴与崇敬的最佳方式就是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为英雄写一段文字。利用 3分钟,请大家拿起手中之笔,为智勇双全的烛之武写一副对联。写完之后,小组内部交流,之后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同学们自告奋勇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教师分别从是否准确概括出了烛之武的特点,用词精准,对仗是否工整、是否仄起平收等角度进行点拨和评价,并进行鼓励:或许他们的作品还不是尽善尽美,但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他们会创作出文笔优美、对仗工巧的对联精品。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1.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2.课下在线参与问卷星投票,选出本节课最佳表现小组。
六.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劝说艺术:
1.主动示弱,欲扬先抑;
2.亡郑无益,厚晋薄秦;
3.存郑有益,供其乏困;
4.以史为鉴,挑拨秦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