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陋室铭
——刘禹锡 《 陋室铭》,选自( )。
作者( )是( )代的( )、( )。著有( )。我们曾学过他的古诗( )。
“铭“-古代刻在( )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 )的。
《全唐文》刘禹锡唐诗人哲学家《刘宾客集》器物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用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文学常识: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 6、 往来无白丁
7、可以调素琴 8、无丝竹之乱耳
9、无案牍之劳形
出名 灵异,神奇指示代词,此,这品德高尚大儒,博学的人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弹奏奏乐的声音 官府的公文 使……劳累 形体、身体字词积累: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翻译练习: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理解型默写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
子的一句话是:理解型默写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结构提纲第一层:(开头—“惟吾德馨”)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描写陋室的特点第三层:最后三句 —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1.全文主旨句、点题句
2.本句作用
3.如何理解前四句作用?(赏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写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文章前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自然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
理解文章内容(第一层)理解文章内容(第二层)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
自然环境——清幽(景)
交往人物——不俗(人)
生活情趣——高雅(事)
作者通过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也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依据。5. 这三处描写有什么作用?理解文章内容(第二层)6、文章中有两处虚实结合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7、赏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这两句中的“上”、“入”两词,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陋室的环境因此显得别致幽雅,宛如“世外桃源”
理解文章内容(第三层)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作用?
9、 “何陋之有”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以“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思想境界,表明作者自己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环境
清幽宁静生活
闲适、恬淡交往
人物高雅陋室不陋也讨论: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1、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理解本文写法及主旨2、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写,极力表明作者要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高雅(友)类比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对刘禹锡这一类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你是如何看待的?说说理由称颂: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所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