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猫》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9 09: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图片欣赏:图片欣赏:点此播放图片视频猫郑振铎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
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yōu yù sè chàng
quán chéng níng
zǔ sǒng yǒng dīng zhǔ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来)①②③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铺垫对比思考(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讨论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不确凿。(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活动:1、小神探破案:《芙蓉鸟被害》
2、完成阅读训练的问题。重点品读(15-34段)                                                                                                                                                                                                                                                                                                                                                                                                                              芙蓉鸟被害案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那只丑猫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2、案发后的表现: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冤 案案件定性:案件反思: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过、自责、内疚。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原文)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你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阅读训练1、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
2、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 30_34 )答: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答:心理活动描写。抒发了“我”愧疚、自责之情。3 、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情感揣摩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 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思维拓展 说说感受
谈谈收获
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 可能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能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课堂练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消耗( ) 怂恿 ( )诅骂( )蜷( )二、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亡失。三、简要分析我家不喜欢第三只猫的原因:因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hàoSǒng yǒngzǔquá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