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3 15: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2年课标要求】
【导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内容要求】1.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2022年课标解读】
(1)梳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线索、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了解西安事变重要历史意义。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及历史意义,树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民族观念。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抗日精神。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争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欠缺,但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喜爱探究、渴望表现。
经过一年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
【教学提示】
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基本史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近代的史料更为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运用近代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再现历史的情境,如历史的场景、人物的活动等,使学生观察、感受近代历史的真实情况;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历史报刊、历史论著、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历史影片、历史实物等,特别是用好红色资源,如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要重视与近代历史有关的乡土资源和口述史资源的利用。
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可通过下列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观察并绘制近代历史地图。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观察形势图(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绘制示意图(如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路线图(如红军长征路线图),展示绘制出的历史地图,解说图中的历史信息。
·举办革命故事会,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观看近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撰写观后感,进行交流。·举办近代革命歌曲演唱会,通过演唱,感受近代革命历史发展的脉动,讴歌革命精神,陶冶革命情操。
·进行近代历史的实地调查,如参观考察革命遗址遗迹,通过走访、调查,搜集与近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的材料等,整理信息,形成调查报告,汇报并交流。
·围绕近代历史上的革命精神,如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举办革命精神研讨会,探讨革命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影响,交流学习体会。
·比较近代历史上的同类史事并绘制图表,用板报等形式展示。比如,比较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探讨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又如,比较分析近代历史上的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代表人物提出的主张及活动,探讨他们对历史发展作出的努力,分析其历史局限性。再如,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如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探讨这些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
·围绕中国近代重要的史事,采用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搜集相关史料,深入研讨,撰写历史小论文。所选史事主要包括如下类型:
(1)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七七事变、中共七大等;
(2)历史人物,如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张簪、孙中山等,中共党史上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文艺界的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洗星海等。
·查找、阅读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单元概述】
1.本单元由五节正课组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时空纵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正面战争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情况,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单元活动主题】
(一)活动主题
英雄长存我心中——给抗日英烈×××的一封信。
(二)活动目标
①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抗日英烈的事迹,缅怀英烈,继承抗战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书籍、参观纪念馆等方式搜集史料,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用书信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与历史人物对话,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三)活动过程
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抗日英烈的事迹,如赵一曼、杨靖宇、赵登禹、左权、张自忠、彭雪枫、戴安澜等。
②给抗日英烈写一封信,内容不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想任意表达。
③班内展示或交流,展示形式多样。可以是全班同学开一个主题班会,请学生代表念出书信内容。可以设立“书信墙”,把每一位学生的书信都张贴在墙上供大家阅读。编辑学生书信集,内部印刷,交流阅读。
(四)活动说明
以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历史闻释、历史表达的能力,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英烈,了解革命先烈更多的事迹从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课时)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3课时)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4课时)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5课时)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
地理:淞沪会战示意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美术:《地道战》绘画
音乐:《松花江上》等
语文: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关的文学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