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学一轮复习大概念升华课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学一轮复习大概念升华课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3 21: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生物学一轮复习大概念升华课
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利用逻辑学原理科学分析不同类型的进化证据,厘清证据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共同由来学说等生物进化观点解释生物界的现象,传播科学的自然观。
1.(2021·北京房山区三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体现了生物的亲缘关系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说明所有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C.原核细胞是由真核细胞进化而来,生殖方式由有性生殖进化为无性生殖
D.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表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C [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由无性生殖进化为有性生殖,C错误。]
2.绿头鸭和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都是野生鸭类,它们常常在同一栖息地生活。绿头鸭的ND2基因长度为1 041 bp,另外几种鸭与绿头鸭ND2基因长度及核苷酸序列相似度的比较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种 ND2基因长度(bp) 核苷酸序列相似度(%)
琵嘴鸭 1 041 90.97
绿翅鸭 1 041 94.62
斑嘴鸭 1 041 100
A.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是由绿头鸭进化而来
B.可通过DNA分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的相似度
C.进化过程中ND2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
D.根据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四种鸭是否有生殖隔离
A [由表格信息可知,斑嘴鸭与绿头鸭亲缘关系最近,说明斑嘴鸭是由绿头鸭进化而来,A错误;可通过DNA分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的相似度从而确定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B正确;由表格中ND2基因之间碱基序列的差异可推测,进化过程中ND2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故根据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四种鸭是否有生殖隔离,D正确。]
掌握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核心要点,准确解释适应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并分析现实生活中诸如耐药菌的产生等相关问题。
1.(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B [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一方面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雌性获得更多营养物质繁殖后代,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适应性行为,A正确;根据题意,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④虽然是一种仪式化行为,但对缝蝇繁殖也具有进化意义,B错误;在求偶过程中,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更受雌蝇的青睐,容易获得交配机会,留下后代的机会多,这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C正确;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不需要食物也能求偶成功,④与③在外观上具有相似性,可推测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D正确。]
2.(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D [据题意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两种齿形的丽鱼的食物类型不同,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C正确;物种之间的界限是生殖隔离,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但题干已说明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是一个物种,D错误。]
3.(2022·广东韶关检测)由于广谱抗生素(能够抵抗大部分细菌的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出现了各种耐药菌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B.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变异得到了积累
C.耐药菌株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不变
D.耐药性是种群内个体间经过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
B [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细菌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能抗药的细菌保留下来,A错误;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变异得到了积累,从而出现耐药性很强的细菌,B正确;耐药菌株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因此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升高,不抗药性基因的频率降低,C错误;协同进化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种群内个体间不会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
某些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据资料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388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414个假基因(无功能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有1 037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354个假基因。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后,人类出现大量的假基因,而小鼠的嗅觉受体基因明显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产生嗅觉受体基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
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是群体中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差异的遗传基础
D.小鼠敏锐嗅觉的形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
B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故多种多样的嗅觉基因的产生,与基因突变有关,A正确;因为密码子的简并,当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发生突变,它编码的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不一定发生改变,故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嗅觉受体蛋白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出现差异,C正确;虽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长期的自然选择会定向的选择具有敏锐嗅觉的个体,使得嗅觉敏锐的小鼠逐渐增多,最终使小鼠敏锐嗅觉逐渐形成,D正确。]
1 /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