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5-19 23:14:18

文档简介

1.8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有分配律的意义和运算中的价值。
2.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活动中,促进观察、猜想和归纳概括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历观察、比较、推断、归纳形成一般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准备
投影胶片(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研究表明,任何新知识的理解都是以旧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在小学里已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些知识为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学过程中采用“做一做”、“谈一谈”、“一起探究”及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和总结中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计算,说出你的所有的运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引进了负数以后,请同学们考虑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
二、展开。
1.探索。
(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 ,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投影显示。)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 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又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投影显示。)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
2.例题。
(投影显示。)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想一想:三个数相乘,积为负,那么其中可能有几个因数为负数 四个数相乘,积为正,那么其中是否可能有负数
(学生通过“想一想”,能更深的体会和加深这一结论,激发学习兴致。)
试一试:
(投影显示。)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例3 计算:
(1);
(2)。
解:(1)
运用交换律
运用结合律

(2)
运用交换律
运用结合律

3.再探索。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投影显示。)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
4.例题。
例 计算 。
解:
运用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练习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1.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2.围绕有理数乘法运算解题。
3.学习有理数乘法运算是为了简化运算,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0页习题A组1、2;B组1、2。
六、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 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1.8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感受有理数乘法的实际背景,认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经历有理数乘法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在探究和交流活动中,促进观察、猜想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确定积的符号。
教学准备
投影胶片。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小学已接触到的乘法、初中刚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本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下面问题。(投影显示。)
(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走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 相距多少米
由学生讨论解答,引入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那如果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轴来表示这个事实。
学生动手画,一学生板演。
(教学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该题与小学乘法紧密相连,简单而又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
(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
列出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
再用数轴来表示一下,(学生动手画。)
思考。
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后,把这一结论用投影仪演示。
结论为: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得出做铺垫。)
2.试一试。
根据比较算式与而得到的结论,试试计算下列两式。
(1) (2)
(由学生灵活应用自己得出的结论。此两题重在尝试和探索,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可适时点拔。)
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时,所得的积还是0。
如。
3.概括。
根据以上四个算式,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由学生小姐讨论后,总结归纳。)
(投影显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如:
......................同号两数相乘
................得正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异号两数相乘
...................得负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二、展开。
例1 计算:
(1); (2); (3)。
解:(1)
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2)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乘

(3)
同号得正,绝对值相乘

例1计算:
(1); (2); (3)。
解: (1);
(2);
(3)。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6页练习的第1、2、3题。
(可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四、课堂小结。
1.经历了有理数乘法法则这一知识规律的发现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2.这堂课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下节课乘法运算律打下基础。
(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训练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7页习题A组1、2;B组1、2
六、板书设计
1.8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练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