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19 16: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平均速度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等于4 m/s B. 小于5 m/s而大于3 m/s
  C. 等于5 m/s D. 大于5 m/s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3、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5、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AE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
A.v1< v2v D. v1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
A.28.33 m/s B.13.60 m/s C.14.78 m/s D.14.17 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据图像可以判断( )
A.2s—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5s—7s内,小车运动了6m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填空题
8、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 ( http: / / www.21cnjy.com )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m/s。
9、著名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9.86秒跑完100米。在这次赛跑中,从起跑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1.88秒、1.08秒、0.92秒、0.89秒、0.84秒、0.84秒、0.84秒、0.83秒。最后20米用了1.74秒。从这组数据可以算出,他跑完100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平均速度最小的是第______个10米,平均速度最大的是第________个10米。
10、如图是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从0秒到12秒这段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12、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明每隔10 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 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13、在测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给你的器材有:皮尺、天平、量筒、停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  和   ;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则男运动员在前20 m的平均速度是    m/s,女运动员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路程 10 m 20 m 30 m 40 m
男 1.8 s 3.2 s 4.5 s 5.6 s
女 2.0 s 3.8 s 5.0 s 6.1 s
14、如图所示是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0 ( http: / / www.21cnjy.com ).1S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cm;木块从A点到C点做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   的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 、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AC=_____________m/s。
1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   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   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段 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B 50.00 0.45 1.11
BC 50.00 0.60 0.83
CD 50.00 0.75 0.67
DE 100.00 0.93 1.0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   v ( http: / / www.21cnjy.com )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   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   点的速度最小.
(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研究蚂蚁爬行的平均速度
(1) 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提出.蚂蚁在爬行过程中时快时慢、爬爬停停,爬行路线也很复杂,看似毫无规则,但可通过测定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它爬行的快慢.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施放食物引诱后,测出蚂蚁抵达食物的时间,由s=vt , 从而确定蚁巢在多远处.
(2) 研究方案一.研究器材:透明塑料管、尺、停表.选择不同的几只蚂蚁测试,求出v.此外还可研究在有食物引诱与无食物引诱情况下平均速度的不同,分别作记载.
(3) 研究方案二.在自由爬行状态下研究蚂蚁爬行的平均速度.建议组成小组,共同设计测量爬行轨迹的最佳方案,求出平均速度,且与方案一作比较.
(4) 研究方案三.“热锅上的蚂蚁”, 在一端加热的金属杆上,研究蚂蚁逃生的平均速度.
(5) 写出实验报告.(除了对结果作出报告之外,还应总结研究方法、感受,以及此项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包括其拓展应用)
20、 如图甲所示是某一教材中测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落高度h/cm 15 30 45
所用时间t/s 1.00 1.92 2.82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要求:
(1)你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 。
(2)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2、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 。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的速度为 m/s。
2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
24、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下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48.7 61.2
(1)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数据,蜗牛是做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25、学校和居民小区之间有一段平直的公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边每隔d=5m种了一棵树,放学回家途中,大耳朵图图和芭比娃娃决定在这段公路上测出自己正常骑车的平均速度,两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图图的方案:①选定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棵树为起点骑车,同时自己计时;②到达第三棵树时停下并结束计时,算出所用时间t;③代入公式v =3d/t计算出平均速度。
芭比的方案:①测出自行车前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径R,由公式L=2πR计算出自行车前轮周长; ②开始骑车,同时自己一边计时一边数前轮转过的圈数,测出前轮转过50圈所用的时间t;③代入公式 ,计算出平均速度。
(1)请列出两人所用的测量工具: 和 ;
(2)两人方案中都存在不足或错误,你能帮他们找出来吗?
图图的方案: ;
芭比的方案: 。
测平均速度同步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
解答: 解:∵v=,
∴物体的路程s1=v1t1=3m/s×2s=6m,
s2=v2t2=5m/s×3s=15m,
s=s1+s2=6m+15m=21m,
物体的平均速度===4.2m/s;
故选B.
2、C
解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3、C
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根据公式 =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选项C正确。
4、A
5、A
6、D
解析:根据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可以求出汽车在某时刻距测速仪的距离,根据相邻两次发出和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可以知道在这个时间段内汽车运动了多远。第一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经0.32s返回,可以算出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s=vt=340m/s×0.16s=54.4m。第二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经0.24s返回,可以算出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vt’=340m/s×0.12s=40.8m。汽车在这两次间运动的路程为54.4m-40.8m=13.6m,汽车运动的时间从第一次超声波接触汽车开始到第二次接触汽车为止,时间为1.12s-0.16s=0.96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7、C
解析:图像能比较直观的反映出物理量间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是物理学习接触的第一个图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由于路程与时间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不同。本题中的运动分为三段,0-2s段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5s段内物体静止,5-7s物体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计算要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如在0-7s内,时间为7s,路程为6m,平均速度为0.86m/s,中间2-5s内物体虽然静止,但仍在运动的时间段内,不能把这3s去掉。
二、填空题
8、稍快、5
9、10.1,1,8
解析: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所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距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叫物体通过这段距离的平均速度),可见说“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指哪一段时间内的(或是物体通过哪段距离的).由题给数据,显然容易求出刘易斯跑百米时依次通过每个10m所用的平均速度和他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10、1米/秒
11、9:2
12、先变大后变小 ; 1.6
13、皮尺 ;停表 ;路程 ;时间 ;6.25 ;6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v=知,要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运动员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相应的测量工具是皮尺和停表;从表格中数据知,男运动员前20 m用的时间为3.2 s,男运动员前20 m的平均速度:===6.25 m/s;从表格中数据知,女运动员前5 s跑的路程为30 m,女运动员前5 s内的平均速度:===6 m/s。
14、1.70 减速 0.015
三、实验,探究题
15、小;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小于;0.2m/s;
解析: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v=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总时间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0.2m/s;
16、(1)v=s/t (2)小 (3) 3.3
17、(1)v= (2)小 (3)大
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开始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18、
19、略
20、(1)不是 (2)方法一 (3)增大纸板倾斜度(用更光滑桌面,增大铅笔的高度)
21、(1)答案一:细线、刻度尺、秒表(计时器)、蚊香。
答案二:刻度尺、秒表(计时器)、蚊香。
(2)
表格一长度L/m时间t/s速度v/ms-1
22、(1)路程;时间 (2)刻度尺 (3)先变大后不变;0.16
23、60.00 ; 20 ; s/t ; 0.9
24、 (1)34.2 (2)变速直线,1.224
25、v =100πR/t (1)刻度尺 秒表 (2)应该用v =2d/t 车轮转动的圈数不易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