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4: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
1.足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把球接住,这是( )在指挥你作出反应。
A.大脑 B.手 C.眼
2.英国一位音乐家得了一场病,失去许多记忆,新信息只能短暂保留。这是因为他的脑内部( )中与记忆有关的结构受到了损伤。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3.如果我们看到河床布满细沙,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
A.下游 B.上游 C.中游
4.( )海拔约8848.86米。
A.珠穆朗玛峰 B.武当山 C.龙虎山
5.( )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些行动。
A.禁止标志 B.警告标志 C.提示标志
6.“航道浮标为什么能保持在水面漂浮不倒却又不被水流冲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标外形上轻下重,水面以上部分才会直立
B.金属材料用中空结构制作,既耐用又能漂浮在水面
C.没有锚系部分连接浮标,浮标也不会被水流冲走
7.家庭生活中,下列做法不能防止菜刀生锈的是( )。
A.菜刀使用完后,用水洗净,并擦干
B.久置不用时在菜刀表面涂一层食用油
C.把菜刀存在潮湿的地方
8.将燃烧蜡烛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产生了(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9.看到红灯亮,我们的反应应该是( )。
A.继续过马路 B.边看车边过马路
C.停下来等待绿灯亮再过马路
10.关于网络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网上的信息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
B.网上的信息有时候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
C.网上的信息都是正确的
11.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蛋壳像地壳,很坚硬
B.蛋白像地幔,相对疏松
C.蛋黄像地核,比较松软,越往深处温度越低
12.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热交换、热对流和热辐射、
B.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C.热传导和热交换
13.将燃烧的蜡烛伸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玻璃杯中,蜡烛会(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没什么变化
14.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静止
15.( )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16.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乘电梯快速下楼 B.躲在桌子底下 C.注意保护头部
17.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体积小的容易浮,体积大的容易沉
B.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C.无法判断
18.《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 )。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19.下列液体属于碳酸饮料的是( )。
A.酸奶 B.牛奶 C.可乐
20.下列材料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是( )。
A.铁棒 B.塑料棒 C.木棒
21.当我们从黑暗的环境突然进入明亮的环境,瞳孔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2.下列( )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A.围湖造田 B.植树造林 C.过度开垦
23.是( )警告标志。
A.当心中毒 B.当心触电 C.有毒气体
24.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往往发生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地震经常发生在两个板块相连的地带。
C.发生地震时,高楼的人要赶紧坐电梯逃生。
25.用滴管将紫甘蓝汁滴入小苏打溶液中,颜色变化是( )。
A.红色 B.紫色 C.绿色
26.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课间休息仍在学习
B.深夜还在上网
C.每天晚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7.在快速抓棒的游戏中,引起抓住木棒反应的刺激是( )。
A.对方松手的动作 B.眼睛看到 C.大脑产生指令
28.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29.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由此可以推断( )。
A.鱼龙在这里生活时,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海洋
B.鱼龙“游”上了喜马拉雅山
C.鱼龙化石是后人搬运到喜马拉雅山上去的
30.关于热的传递,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A.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
B.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上主要是依靠空气传递的
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挨在一起,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
31.北方人民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下方 C.中间
32.将下面物体放入水中,( )都能浮起来(物体不触底就算浮)。
A.梨子、塑料尺、木板 B.空塑料瓶、泡沫板、回形针 C.苹果、冰块、蜡烛
33.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到小苏打溶液、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中,( )液体的颜色会为紫色。
A.白醋 B.小苏打溶液 C.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溶液
34.在形状、体积、规格都相同的三种物体中,( )的漂浮力更强。
A.松木板 B.泡沫板 C.塑料板
35.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它的高度每年都在(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36.“禁止游泳”的标志是( )。
A. B. C.
37.(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38.冬天盖棉被比较暖和是因为( )。
A.棉被的传热能力强 B.棉被能产生热量
C.棉被能保温
39.我们小学生要保证每天( )小时的睡眠时间。
A.6 B.8 C.10
40.下列属于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是( )。
A.地震、火山喷发
B.修建三峡大坝、修建海上机场
C.泥石流、降雨
41.化学变化有( )。
A.纸折成纸飞机 B.蜡烛的燃烧
42.我国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地震是( )。
A.唐山大地震 B.雅安大地震 C.汶川大地震
43.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 )发现,物体在空气中能燃烧,而与空气隔绝开,就无法使物体燃烧。
A.爱因斯坦 B.拉瓦锡 C.托勒密
44.航海家( )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A.亚里士多德 B.麦哲伦 C.牛顿
45.( )可以帮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A.小脑 B.脑骨髓 C.大脑
46.从地球仪上看中国的位置处在(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47.如果我们看到河床布满细沙,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8.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到小苏打溶液、白醋、清水中,( )液体的颜色会为紫色。
A.白醋 B.小苏打溶液 C.清水
49.地震灾害发生时,不能采取的做法是( )。
A.远离门窗、玻璃制品和其它可能坠落的物体
B.上课期间可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迅速有序撤离至空旷场地
C.赶快跑出去坐电梯逃生
50.如图所示,两个矿泉水瓶,甲瓶装有少量的水,把它放入水中时,它会漂浮在水面上;乙瓶装满了水,把它放入水中时,它会沉入到水里面。下列物件在工作中运用了与以上实验相同原理的是( )。
A.汽车 B.飞机 C.潜水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大脑接受和传出信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与神经传递过程的长短有关。所以足球快速朝我们飞过来,你把球接住,这是大脑在指挥我们作出反应。
2.A
【详解】大脑控制着人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食欲,脑也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A是正确的选项。
3.A
【详解】河流上游一般都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许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4.A
【详解】2020年12月8日喜马拉雅山峰有了她新的身高—8848.86米。许多科学家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它仍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
5.A
【详解】禁止标志是指不准或者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其中圆环与斜杠用红色相连,图形符号用黑色,背景用白色。
6.C
【详解】浮标是一种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闭筒,一般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浮标外形上轻下重,水面以上部分才会直立不倒,与不倒翁的原理类似,金属做的浮标能漂浮在水面上与其内部空心结构有关,金属材料用中空结构制作,既耐用又能漂浮在水面,浮标需要锚系部分连接才不会被水流冲走,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7.C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生锈。菜刀使用完后,用水洗净,并擦干,保持菜刀干燥可以防止铁生锈;久置不用时在菜刀表面涂一层食用油,也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防止生锈;把菜刀存在潮湿的地方,与水和空气接触,菜刀容易生锈。故选C。
8.B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将燃烧蜡烛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C
【详解】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看到红灯亮,我们的反应应该是停下来等待绿灯亮再过马路。
10.C
【详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帮助。与此同时,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和安全。对于网络信息,我们要理性对待,注意分辨网上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认为网上的信息都是正确的说法是错误的。
11.C
【详解】在做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模拟实验时,如果把鸡蛋作为地球模型,蛋壳代表地球的地壳,很坚硬,蛋白代表地球的地幔,相对疏松,蛋黄代表地球的地核,比较松软,越往深处温度越高。
12.B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
13.A
【详解】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瓶中,木条会立即熄灭。故A正确。
14.A
【详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且现象比较明显。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15.B
【详解】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呼吸和心跳。
16.A
【详解】地震来临时,高楼里的人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下楼,因为地震时电梯很容易故障,导致危险。
17.B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系。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18.B
【详解】《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口、河口、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
19.C
【详解】碳酸饮料中充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饮料不仅含有糖分,同时还有色素、酸性物质等。酸奶、牛奶不属于碳酸饮料;可乐属于碳酸饮料。
20.A
【详解】导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铁棒导热能力强,属于热的良导体;塑料棒、木棒导热能力弱,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21.B
【详解】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能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器官,它的名字叫瞳孔。光线强时,瞳孔会自动收缩;光线弱时,瞳孔会自动放大。所以人从黑暗的环境走到明亮的环境,光线强时,瞳孔会自动变小。
22.B
【详解】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
23.A
【详解】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分别是: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图中是当心中毒的警告标志。
24.C
【详解】A.地震往往发生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正确;
B.地震经常发生在两个板块相连的地带,正确;
C.发生地震时,高楼的人要赶紧坐电梯逃生,错误;发生地震时,高楼的人应迅速就近躲到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
25.C
【详解】像紫甘蓝水这样能检验其它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色,小苏打溶液是碱性的,能使紫甘蓝水变绿。
26.C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我们要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所以我们要每天晚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要学会劳逸结合。
27.C
【详解】人接所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大脑接受和传出信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与神经传递过程的长短有关。在快速抓棒的游戏中,引起抓住木棒反应的刺激是大脑产生指令。
28.A
【详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9.A
【详解】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和约十几个小板块拼接而成的。亿万年来,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它们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裂、滑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由此可以推断鱼龙在这里生活时,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海洋。
30.B
【详解】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A、因为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体积膨胀会上升,冷水会下沉,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上主要是依靠热辐射传递的,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
C、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出现,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挨在一起,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31.B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墙壁的下方,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整个房间都会变得暖和。
32.C
【详解】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这个力叫作浮力。苹果、冰块、蜡烛放入水中,排开的水量都比本身物体重,这些物体放入水中都能浮起来。梨子和回形针排开的水量小于本身物体的重量,在水中会下沉。
33.C
【详解】根据酸碱指示剂定义分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可作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能作酸碱指示剂。
34.B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形状、体积、规格都相同的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相比,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35.A
【详解】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高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米。所以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它的高度每年都在升高。
36.A
【详解】识记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符号,理解标志符号的意义。一般符号的设计比较直观,通过识图就能明白它的意思。A是“禁止游泳”的标志;B“安全通道”的标志,C“禁止吸烟”的标志。
37.C
【详解】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38.C
【详解】棉被里面填充的是棉花,棉花纤维疏松,充满了空气,棉花、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保暖效果好,所以冬天盖棉被比较暖和,棉被本身不产生热量。
39.C
【详解】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对睡眠的需求时间也不同。1﹣6个月的婴儿需要量约为16﹣18小时;7﹣12个月需要量约为14﹣16小时;1﹣3岁需要量约为12﹣13小时;3﹣6岁需要量约为12小时,小学生约需要10小时。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睡眠的需求时间在减少。
40.B
【详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分析选项可知,修建三峡大坝、修建海上机场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降雨属于自然活动造成的地表形态,B符合题意。
41.B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纸折成纸飞机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蜡烛的燃烧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42.A
【详解】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我国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地震是唐山大地震。
43.B
【详解】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一定的温度,氧气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物体在空气中能燃烧,而与空气隔绝开,就无法使物体燃烧。
44.B
【详解】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旅行,发现新大陆,他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圆形的。
45.A
【详解】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呼吸和心跳。
46.A
【详解】我们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属于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属于低纬度,热带,A符合题意。
47.C
【详解】上游的大石头由于水流的冲击,会不断地向下游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水流的冲刷,水中化学物质和矿物质对石头进行腐蚀,冬夏气温改变造成的石头崩裂,石头之间发生的碰撞摩擦都会使大石头越来越小到了下游,基本上就只有渣滓了,所以河流的上游有许多大石头,中游有许多鹅卵石,下游有很多细沙。
48.C
【详解】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能作酸碱指示剂。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到小苏打溶液、白醋、清水中,在清水中的颜色会为紫色,因为清水显中性,白醋显酸性,小苏打溶液显碱性,故C正确。
49.C
【详解】地震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们应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承重墙的角落里和坚固的家具下面,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其他物体护住头部,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不能赶快跑出去坐电梯逃生,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50.C
【详解】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当潜水艇水舱进水时,潜艇自身重量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反之,水舱中水排出艇外,潜水艇重量减轻,浮力大于重力,于是就上浮。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达到改变沉浮的。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所以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与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的矿泉水瓶放入水中沉到水里面的原理是一样的,故C正确,AB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