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培优模拟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培优模拟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5: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培优模拟测试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总分:100 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 2B 铅笔填涂
2.提前 5 分钟收答题卡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小明认为这一食谱营养不均衡。添加
下列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会变得更为合理( )
A.素炒豆角 B.红焖羊肉 C.煮鸡蛋 D.炸河虾
2.如图所示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实验装置图。该实验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体积必须相等
B.实验中要注意挡风, 否则使结果偏大
C.该实验中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物所含的能量
3.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胰腺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B.淀粉在胃中被初步分解
C.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D.胃只具贮存食物功能
4.下列关于人体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B.静脉有的分布较浅, 如手臂上的“青筋”
C.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
C.左心室中流静脉血
D.右心房连接肺静脉
6.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 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 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7.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 a、b、c 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 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
B.与 a 相比, c 管壁厚,弹性大
C.b 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a 中的血液是动脉血,c 中的血液是静脉血
8.如图表示肾单位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单位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比较。 (单位:
g/1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血浆 7.00 0.10 0.03
液体 A 0.00 0.10 0.03
液体 B 0.00 0.00 2.00
A.液体 A 取自于图中③部位
B.液体 B 与 A 相比成分变化是因为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②处血液与①处血液相比,氧气含量明显降低
D. ③处血液与②处血液相比,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
9.病人甲上臂受伤,病人乙患有肺炎, 两人同时进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 那么哪位病人体内的药物先到达患
病部位,药物在其体内流动路线正确的是( )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左心室④右心室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上、下腔静脉⑧肺静脉⑨肺部毛细血管
A.甲,⑦→②→④→⑥→⑨→⑧→①→③→⑤→患病部位
B.乙,⑦→②→④→⑥→⑨→⑧→①→③→⑤→患病部位
C.甲,静脉注射后直接到达上臂患病部位
D.乙,⑦→②→④→⑥→⑨→患病部位
10.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 是体动脉 B.e 是肺静脉 C.d 处流静脉血 D.b 处流静脉血
1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 37 ℃条件下催化
活性都会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
(
C.
) (
D.
)A. B.
12.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 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13.如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内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B. ②内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C. ③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14.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大分子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a、b、c 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
构, 那 a、b、c、d 内的液体及 x、y、z 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

15.
16.
17.
18.
A.b 内是原尿,y 是大分予蛋白质
B.b 内是尿液,y 是葡萄糖
C.a 内是血液,z 是葡萄糖
D.d 内是尿液,x 是尿素
、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 等。
如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约为 。
(2)CD 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人体内水的平衡对于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图甲是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1)食物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人体主要通过器官 吸收水的,也可以通过细胞的
(生理活动)得到水分。
(2)根据图甲分析,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写两个)。
(3)图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甲,分析他在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
多,未及时补充水分,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以维
持水盐平衡。
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消化道内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 。
(2) Ⅰ代表人体某生理过程,该生理过程叫 。
(3)若静脉注射药物, 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用字母表示)
(4)图中 b 气体与 a 气体比较, 气体成分中 明显减少。
(5)图中①~⑥表示血管,A.
B.C.D 表示心脏各腔, 其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 。 (填数字序号和字母)
19.下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 其中 A.B、C 表示物质, ①、②表示过程。根据图示回答:
(1)肺泡内的 B 气体进入血液后,能够与甲细胞结合,则甲细胞是 。
(2)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①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后转变为 C,则 C 为 。
(3)①②过程主要在小肠中完成,这是因为 (填序号)。
a.小肠很长,其表面有很多绒毛
b.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
c.小肠绒毛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d.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
e.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20.小明学习了“消化和吸收”后,对“唾液和淀粉经吞咽后进入胃中,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
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感到困惑。于是他配制了 pH 为 1 的盐酸溶液, 作出了。“pH 会影响唾液淀粉酶
的活性”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实验操作内 容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① 加唾液淀粉 酶溶液 1mL 1mL 不加
② 加pH 不同的 溶液 2mL 蒸馏水 2mL 盐酸 2mL 盐酸+1 mL 蒸馏水
③ 加等量的淀 粉糊 2mL 2mL 2mL
④ 水浴 37 °C,10 分钟
⑤ 滴加碘液 1 滴 1 滴 1 滴
⑥ 观察实验现 象 A B C
请分析回答:
(1)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
(2)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其中试管 是对照组。
(3)实验现象 A 为 (填“变蓝色”或“不变蓝色”)。
(4)pH 为 1 的盐酸溶液模拟 。
(5)若实验现象 C 为变蓝色, B 为 ,则假设成立。
2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 a、b 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 。营养物质进
入血液后, 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然后再通过体循环和 运至全身。
(2)a 代表的物质是 。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 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22.杭黄高铁于 2018 年 12 月 25 日开始试运营, 从杭州到黄山北最快只要一个半小时。 “市市通高铁、县县
通干线、村村通班车 ”成为了杭州都市圈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列车靠电力驱动, 电力来源于输电网, 依靠安装在列车顶部的受电弓滑板(如图)与输电网的接触 导线之间的滑动接触来实现的。受电弓上的滑板需具有导电性好、耐高温、不易氧化的特点,因此制作
画滑板材料最好是( )
A.石墨 B.铜 C.铝 D.铁
(2)高铁列车上的餐食丰富,有扒鸡、鸡蛋、方便面、蔬菜、可乐等, 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是 。
(3)为保证车组正常行驶,每节车厢上供乘客饮水用电热水器耗电功率并不超过 2800w。一节车厢内的 电热水器工作 5min 最多可产生多少热量? 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水从 20℃升高到 70℃,则电热水
器内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水的比热 4.2×103J/kg.℃)
(4)高铁高贵是无缝的。在焊接铁轨时, 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 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
放出大量的热将生成贴熔化成液体流入铁轨的裂缝中,冷却之后凝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23.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图甲表示心脏局部结构与主动脉弹性作用示意图, 图乙表示
各类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有四个腔,除图甲中所示的两个腔外, 还包括 (2)由图甲可知, 左心室收缩时,① (填结构名称) 关闭,②动脉瓣打开,血液的流动途径
是左心室→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 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由图甲可知, 左心室舒张时, ②动脉瓣关闭, 但血液还在连续流动,是因为血管 A 中暂时储存着部 分血液,此时血管 A 弹性回缩, 使暂存的血液继续流向组织细胞。由血管 A 的功能可推断它的结构, 图
乙中表示血管 A 的是 (选填序号)。
(4)图甲和图乙表明,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请你说出与人体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
点 。(写出两种
即可)
第四单元培优模拟测试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A
【解析】人体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六大营养素, 应当摄取含这些营养素的食
物才会营养均衡。
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糖类,清炖排骨和麻辣豆腐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类, 菜谱当中缺少维生素类的食
物,人体也需要维生素的,因此可以加些蔬菜类的食物, 因此加入素炒豆角会变得更为合理的。
故答案为: A
2.C
【详解】
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必须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食物燃烧时, 会向周围散失热量,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 会使每次测得的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
误;
C、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必须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会低于食物所含的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故选项
说法错误。
故选 C。
3.D
【解析】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 的物质后, 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
肠。
A.肝脏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消化,A 错误;
B、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 B 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C 正确;
D、胃能贮存食物, 并初步消化蛋白质,D 错误。
故答案为: D
4.D
【解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 血液输送到 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 在身体较 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 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 换 数量多,分 布广 非常薄,只 有一层上皮 细胞构成 很小, 只允 许红细胞呈 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 身各处送回 心脏 有的分布 较深,有的 分布较浅 较薄, 弹性 小 较大 慢
A.动脉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A 不符合题意;
B、静脉有的分布较浅, 如手臂上的“青筋 ”属于静脉, B 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官腔极细,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 不符合题意;
D、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5.A
【解析】根据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解题。
解: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能够控制血液流动方向, 故 A 正确;
B、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故 B 错误;
C、心脏的左边流动脉血、右边流静脉血, 所以左心室中流动脉血, 故 C 错误;
D、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6.A
【解析】本题是无氧呼吸的产物的运用, 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反应式是; C6H12O6 =2CO2+2C2H5OH+能
量。
雨水过多时,土壤透气性差,农作物根缺乏氧气, 根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进行无氧呼吸, 无氧呼
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而导致烂根现象。
故答案为: A
7.
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A.a 体动脉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左心室。A 选项叙述错误;
B、与 a 体动脉相比,c 体静脉管壁薄,弹性小。故 B 选项叙述错误;
C、b 段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故 C 选项叙述错误;
D、a 体动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c 体静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故 D 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 D。
8.B
【解析】肾单位指肾的功能单位,是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类尿液 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A.对比表格中的成分可知,液体 A 是原尿,取自 4 处;液体 B 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是尿液,取自 5 处;
故 A 错误;
B、由原尿形成尿液是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的;故 B 正确;
C、②处血液是经过肾小球后明显变化是尿素减少; 故 C 错误;
D、③处血液是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 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所以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增加;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9.D
【解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该题要从血液循环的途
径方面考虑解答。
病人甲上臂受伤,静脉滴注药物,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上臂毛细血管。
病人乙患有肺炎,静脉滴注药物,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一
肺动脉一肺部毛细血管。 所以, 乙病人体内的药物先到达患病部位,药物在其体内流动路线是:⑦上、
下腔静脉→②右心房→④右心室→⑥肺动脉→⑨肺部毛细血管→发病部位, 因此乙病人体内的药物先到
达患病部位,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10.D
【解析】根据血液循环相关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 a 是肺动脉、 b 是上、下腔静脉、 c 是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网、d 是肺静脉、e 是主动脉、 f 是体循环处的毛细血管网。
解: A.a 是肺动脉,故 A 错误;
B、e 是主动脉,故 B 错误;
C、d 是肺静脉,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故 C 错误;
D、b 是上、下腔静脉, 上、下腔静脉里流静脉血,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11.D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 RNA.酶是一类极 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由于酶的作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在极为温和的条件下也能高效和特异地进行。 由题意可知,酶在高温或低温时其活性都会降低, 而唾液淀粉酶是人体内的酶, 所以在 37℃左右其活性 最高, 则温度由低到 37 摄氏度的变化过程中, 酶的活性会升高,当温度超过 37℃后, 酶的活性会降低;
故 D 图像符合;
故答案为: D。
12.
解: 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 效果越明显,
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而不是手握紧试管。故符合题意;
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 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13.
解: A. ④是小肠,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有肠液、胰液、胆汁这几种消化液,没有胃液, 故错误。
B、②是胃,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然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错误;
C、③是胰腺, 分泌的消化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 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
要场所,故错误;
D、图中①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故正确;
故选: D。
14.
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 的蛋白质外, 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而剩下的如尿素、 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 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 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所以, z 是大分子蛋白质,y 是葡萄糖,x 为尿素,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
D 正确。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5.pH;温度
【解析】结合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回答。
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宜外界条件往往是不同
的。
故答案为:pH ;温度
16.
解:(1)图中可以看出: 正常人的血糖饭后有较大幅度的升高, 但随着胰岛素的调节,基本稳定在:80
﹣120mg/mL。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 会升高,但由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
浓度。因此,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1﹣﹣2 小时后血糖浓度会下降至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1)80﹣120mg/mL。
(2)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加速血糖的分解。
17.
解:(1)由分析可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人体吸收的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小肠。人体内的水 分平衡对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人体增加水分的方式除了直接饮水外, 还有食物带进的水和营养物质经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水两种来源;人体水分流失的方式除了流汗和排尿
外,还有通过呼吸和排便流失水分。
(2)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根据图甲分析,所以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
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图乙显示 25~35℃时,尿液量很低,分析原因是: 25~35℃时,人体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 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使尿量减少。
故答案为:
(1)小肠;呼吸作用。
(2)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
(3)增强。
18.(1)胃液、肠液、胰液
(2)吸收
(3)ACBD
(4)氧气含量
(5)126 BD
【解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 右是不相通的,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 5-6 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后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的, 因此 I 代表人
体某生理过程, 该生理过程叫吸收。
(2)胃里含有胃液,在胃里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分别通过胰管 和胆管流入小肠的起始部位十二指肠,再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肠腺位于小肠壁上, 其分泌的肠 液直接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能够将蛋白质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因此消化道内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
胃液、肠液、胰液。
(3)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 右心房→C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
血管→肺静脉→B 左心房→D 左心室→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A→C→B→D。
(4)人体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 b 气体与 a 气体比较,气体成分中氧气含量明显减少。 (5)全部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B 左心房、D 左心室,与左心房相连的是⑥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是①主
动脉, 与肾小球相连的血管有②入球小动脉, 因此流动脉血的结构有①②⑥BD。
故答案为:(1)胃液、肠液、胰液(2)吸收(3)ACBD(4)氧气含量(5)①②⑥BD
19.(1)细胞
(2)氨基酸
(3)abcde
【解析】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 其中 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C 是营养物质;过程 1 表示食物 的消化、过程 2 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甲细胞能够携带氧气, 是红细胞,乙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
产生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
(1)由图示可知:肺泡内的 B 气体进入血液后,能够与甲细胞结合,甲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能够携带氧气, 是红细胞(2)食物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结束小肠,蛋白质在胃中, 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 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C 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3)12 过程主要在小肠中完成, 这是因为小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 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
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因此 abcde 均正确。
故答案为: (1)红细胞;(2)氨基酸; (3)abcde。
三 、实验题
20.
解:(1)探究实验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小明
探究的问题是在胃酸的影响下, 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2)(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 实验,叫对照实验; 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甲和乙的变量是盐酸,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 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影响,甲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乙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唾液分
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变蓝。
(4)胃酸的 pH 值在不同的时间有波动, 在空腹状态下, 胃酸 pH 值可低至 0.9﹣1.8。所以 pH 为 1 的
盐酸溶液模拟胃酸。
(5)C 为变成了蓝色, B 为变蓝色, 这说明 pH 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故答案为:(1)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2)甲
(3)不变蓝
(4)胃酸
(5)变蓝色。
21.(1)膳食纤维;右心房;肺循环
(2)氧气
(3)肾小管
【解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 A 是消化系统、B
是呼吸系统、C 是泌尿系统、过程①是吸收、 a 是氧气、 b 是二氧化碳。
解: (1)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水、无机盐和葡萄糖可以直接被吸收,膳食纤维不能被吸 收,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首先汇入到上、下腔静脉、然后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 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处的毛细血管网, 即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至
全身;
(2)据图可知, a 代表的气体物质是氧气;
(3)尿液的形成过程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葡萄糖 全部被滤过,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后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进入血液;若发现尿液中含有
葡萄糖,则可能病变部位是肾小管;
故答案为:(1)膳食纤维、右心房、肺循环;(2)氧气;(3)肾小管。
四 、解答题
22.(1)A
(2)扒鸡、鸡蛋
(3)Q= I2Rt = pt = 2800W×5×60s = 8.4×105J
(
4.2×10
3
J/
kg
.℃×50℃
)m= 8.4×105J =4kg
(4)2Al+Fe2O32O3
【解析】(1)根据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及导电性分析;
(2)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
(3)根据 铝粉与氧化铁点燃生成铁和氧化铝分析。
(1)受电弓上的滑板需具有导电性好、耐高温、不易氧化的特点,因此制作画滑板材料最好是化学性质稳定
的石墨,故选 A。
(2) 扒鸡、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4)由题意可知, 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 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方程式为 2Al+Fe2O32O3。
23.(1)右心房、左心房
(2)房室辫; 主动脉
(3)③
(4)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小肠毛绒、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有四个腔,除图甲中所示的两个腔外, 还包括右心房、左心房。
(2)由图甲可知,左心室收缩时,①房室辫关闭, ②动脉瓣打开,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
级动脉→毛细血管, 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 在行程中断分支,形成大、中、小动脉。动脉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管壁
较厚, 管腔断面呈圆形。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网,行程中逐渐汇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开口于心
房。静脉因所承受压力小,故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 弹性和收缩性均较弱,管腔在断面上
呈扁椭圆形。故图乙中③表示的是动脉。图甲中血管 A 表示主动脉。图乙中表示血管 A 的是③。
(4)人体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毛绒、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