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每小题2分,共24分)
1.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光与热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由于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3.(2022五上·苍溪期中)光经过镜子反射后,不再沿直线传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光的传播,光经过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是发生变化的,但还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的。
4.地震时来不及跑的,可以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5.在完全无光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就能看清物体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不同的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不同。人体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环境刺激与感官发生反应后形成的。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我们产生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在黑暗的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但是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不能看到苹果。
6.(2019五上·嘉兴期末)土地被侵蚀是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影响土地侵蚀。(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土地侵蚀有极大影响。
【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7.(2021五上·通榆期末)快速旋转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转起来会变成白色,红、绿、蓝三色为三基色,当转速很快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三种颜色会合成起来,变成白色。
8.(2022五上·苍溪期中)水土流失会形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等。
9.(2021五上·新沂期中)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字,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10.(2022五上·苍溪期中)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从地壳到地心温度越来越高,因为地心承受巨大的压力,且压力多数无处释放,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和其它能量,因此温度很高。
11.潜望镜能看见海面是因为海面上的光可以拐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性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下列物体中,全都不是光源的是( )。
A.月亮、萤火虫 B.湖面、镜子 C.眼睛、点燃的蜡烛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工作的电灯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反光的镜子、湖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14.(2021五上·通榆期末)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 当月亮,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原理相同的是手影游戏。
15.我们能看到墙上贴的彩色画,是因为( )。
A.彩色画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B.彩色画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
C.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彩色画上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我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试卷上的字反射的光射到了眼睛里。
16.(2022五上·苍溪期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考查光的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是会产生折射的,但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的方向是不发生变化的。
17.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树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的折射原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树叶交错形成一个个小孔,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孔时,会在地面形成太阳的实像,既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18.(2021五上·新沂期中)下列关于三棱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不透明物体
B.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C.三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红、橙、灰、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根据三棱镜实验可知,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自然光在通过三棱镜后,分为了7种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此题选择B。
19.下面现象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作用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有火山、地震等现象,黄图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流水、降雨等作用形成的。
20.雅丹地貌形成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风沙的侵蚀作用 C.泥沙沉积作用
【答案】B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21.下列对于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拟实验中听不到任何声音
B.番茄酱代表岩浆
C.土豆泥代表地壳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土豆泥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出预示“火山将要喷发”,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类似水沸腾的声音。
22. 2023年8月19日15时31分,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发生4.2级地震。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核运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精确预测地震
C.地震常会引起山区的山体发生滑坡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发生地震常会引起山区的山体滑坡。
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包围着陆地,A项正确;
B.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颜色越深,海拔越高,B项正确;
C.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C项错误。
24.(2021五上·新沂期中)如图是小明在做“河流对土地侵蚀实验”,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
A.河流A段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不严重
B.河流B段水流速度快,沉积大量细沙
C.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沉积大量细沙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一般情况下,A以冲刷为主,B兼有冲刷和沉积,C以沉积为主,河流A段水流速度快,侵蚀严重,河流B段水流速度较快,沉积鹅卵石,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沉积大量细沙。 所以此题选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5.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地球内部的 在不停地涌动,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 。
【答案】岩浆;弯曲变形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也会发生断裂或错动,如:地震。
26.通常我们把那些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后进入到我们的 中,再通过视觉反应,从而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答案】自己;太阳;反射;眼睛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2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 、山地、丘陵、 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 ,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答案】盆地;高原;西高东低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28.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红、 、黄、绿、 、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折射;橙;蓝;紫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须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29.火山喷发是因为处于地球地壳下的岩石高温熔化成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带——火山通道;在极大 作用下,岩浆会沿着火山通道从最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答案】岩浆;压力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30.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面平面镜。两个镜片放置时是 的,而且与镜筒壁的夹角是 °。
【答案】平行;45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31.在自然界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地表的变化,如长白山天池是由 形成的,江河入海口的沙洲是 的作用形成的。大裂谷是由 引起的。
【答案】火山喷发;流水侵蚀;地震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弯曲的岩层是地震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江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大裂谷是地震形成的。
四、连线题(5分)
32.把下列名词与其相应的解释连起来。
反射 折射 透射 影子 直射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背后形成的阴暗区域 光照在物体的表面后会返回来 光在不同物质间传播时,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前进 光穿过透镜形成的行进线
【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透射是光穿过透镜形成的行进线。
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五、探究题(共15分)
33.
(1)在下图中画出光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与折射的大致光传播路线。
(2)把地球内部结构名称填写完整。
【答案】(1)
(2)
【知识点】光的传播;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光在传播过程中介质发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移,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会向上弯折。
(2)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4.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B纸屏圆孔处照入。
(1)如图所示,甲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乙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这个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的。
(3)下列实例主要运用光的这一性质的是____。
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
【答案】(1)能;不能
(2)直线传播
(3)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1)根据实验可知,甲图中小孔在一条直线上,A纸屏上能看见光斑。乙图中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A纸屏上不能看见光斑。
(2)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35.雨水是否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小华小组进行了如图的模拟实验。
(1)对一个斜坡地形模拟的是 ,用手挤压喷壶喷洒模拟的是 ,接水容器里的径流表示的是 。(在下面选项中选择)
A.下雨
B.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
C.在地面流动的水
(2)该实验现象说明:雨水对土地会造成 ,雨水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随后带走了这些微粒,径流还会在地表形成 。
(3)当我们改变喷水的速度,我们可以发现____。
A.速度越大,径流越清澈
B.速度越小,径流越清澈
C.无论怎样,径流都无明显变化
【答案】(1)B;A;C
(2)侵蚀;沟壑
(3)B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对一个斜坡地形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用手挤压喷壶喷洒模拟的是下雨,用手挤压
喷壶喷洒模拟的是在地面流动的水。
(2)该实验现象说明:雨水对土地会造成侵蚀,雨水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随后带走了这些微粒,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径流还会在地表形成沟壑。
(3)当我们改变喷水的速度,我们可以发现速度越小,径流越清澈。
1 / 1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每小题2分,共24分)
1.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
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3.(2022五上·苍溪期中)光经过镜子反射后,不再沿直线传播。( )
4.地震时来不及跑的,可以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 )
5.在完全无光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就能看清物体了。( )
6.(2019五上·嘉兴期末)土地被侵蚀是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影响土地侵蚀。( )
7.(2021五上·通榆期末)快速旋转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
8.(2022五上·苍溪期中)水土流失会形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9.(2021五上·新沂期中)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
10.(2022五上·苍溪期中)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 )
11.潜望镜能看见海面是因为海面上的光可以拐弯。( )
1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下列物体中,全都不是光源的是( )。
A.月亮、萤火虫 B.湖面、镜子 C.眼睛、点燃的蜡烛
14.(2021五上·通榆期末)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15.我们能看到墙上贴的彩色画,是因为( )。
A.彩色画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B.彩色画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
C.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彩色画上
16.(2022五上·苍溪期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17.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树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的折射原理
18.(2021五上·新沂期中)下列关于三棱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不透明物体
B.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C.三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红、橙、灰、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9.下面现象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
A. B. C.
20.雅丹地貌形成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风沙的侵蚀作用 C.泥沙沉积作用
21.下列对于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拟实验中听不到任何声音
B.番茄酱代表岩浆
C.土豆泥代表地壳
22. 2023年8月19日15时31分,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发生4.2级地震。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核运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精确预测地震
C.地震常会引起山区的山体发生滑坡
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24.(2021五上·新沂期中)如图是小明在做“河流对土地侵蚀实验”,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
A.河流A段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不严重
B.河流B段水流速度快,沉积大量细沙
C.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沉积大量细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5.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地球内部的 在不停地涌动,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 。
26.通常我们把那些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后进入到我们的 中,再通过视觉反应,从而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 、山地、丘陵、 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 ,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28.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红、 、黄、绿、 、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9.火山喷发是因为处于地球地壳下的岩石高温熔化成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带——火山通道;在极大 作用下,岩浆会沿着火山通道从最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30.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面平面镜。两个镜片放置时是 的,而且与镜筒壁的夹角是 °。
31.在自然界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地表的变化,如长白山天池是由 形成的,江河入海口的沙洲是 的作用形成的。大裂谷是由 引起的。
四、连线题(5分)
32.把下列名词与其相应的解释连起来。
反射 折射 透射 影子 直射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背后形成的阴暗区域 光照在物体的表面后会返回来 光在不同物质间传播时,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前进 光穿过透镜形成的行进线
五、探究题(共15分)
33.
(1)在下图中画出光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与折射的大致光传播路线。
(2)把地球内部结构名称填写完整。
34.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B纸屏圆孔处照入。
(1)如图所示,甲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乙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这个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的。
(3)下列实例主要运用光的这一性质的是____。
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
35.雨水是否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小华小组进行了如图的模拟实验。
(1)对一个斜坡地形模拟的是 ,用手挤压喷壶喷洒模拟的是 ,接水容器里的径流表示的是 。(在下面选项中选择)
A.下雨
B.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
C.在地面流动的水
(2)该实验现象说明:雨水对土地会造成 ,雨水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随后带走了这些微粒,径流还会在地表形成 。
(3)当我们改变喷水的速度,我们可以发现____。
A.速度越大,径流越清澈
B.速度越小,径流越清澈
C.无论怎样,径流都无明显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光与热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由于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2.【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光的传播,光经过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是发生变化的,但还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的。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不同的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不同。人体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环境刺激与感官发生反应后形成的。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我们产生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在黑暗的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但是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不能看到苹果。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土地侵蚀有极大影响。
【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转起来会变成白色,红、绿、蓝三色为三基色,当转速很快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三种颜色会合成起来,变成白色。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等。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字,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从地壳到地心温度越来越高,因为地心承受巨大的压力,且压力多数无处释放,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和其它能量,因此温度很高。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性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
13.【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工作的电灯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反光的镜子、湖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14.【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 当月亮,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我们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原理相同的是手影游戏。
1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我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试卷上的字反射的光射到了眼睛里。
1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考查光的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是会产生折射的,但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的方向是不发生变化的。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树叶交错形成一个个小孔,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孔时,会在地面形成太阳的实像,既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18.【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根据三棱镜实验可知,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自然光在通过三棱镜后,分为了7种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此题选择B。
19.【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作用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有火山、地震等现象,黄图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流水、降雨等作用形成的。
20.【答案】B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21.【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土豆泥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出预示“火山将要喷发”,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类似水沸腾的声音。
22.【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发生地震常会引起山区的山体滑坡。
23.【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包围着陆地,A项正确;
B.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颜色越深,海拔越高,B项正确;
C.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C项错误。
24.【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一般情况下,A以冲刷为主,B兼有冲刷和沉积,C以沉积为主,河流A段水流速度快,侵蚀严重,河流B段水流速度较快,沉积鹅卵石,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沉积大量细沙。 所以此题选C。
25.【答案】岩浆;弯曲变形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也会发生断裂或错动,如:地震。
26.【答案】自己;太阳;反射;眼睛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27.【答案】盆地;高原;西高东低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28.【答案】折射;橙;蓝;紫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须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29.【答案】岩浆;压力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30.【答案】平行;45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31.【答案】火山喷发;流水侵蚀;地震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弯曲的岩层是地震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江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大裂谷是地震形成的。
32.【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透射是光穿过透镜形成的行进线。
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33.【答案】(1)
(2)
【知识点】光的传播;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光在传播过程中介质发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移,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会向上弯折。
(2)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4.【答案】(1)能;不能
(2)直线传播
(3)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1)根据实验可知,甲图中小孔在一条直线上,A纸屏上能看见光斑。乙图中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A纸屏上不能看见光斑。
(2)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35.【答案】(1)B;A;C
(2)侵蚀;沟壑
(3)B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对一个斜坡地形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斜坡地形,用手挤压喷壶喷洒模拟的是下雨,用手挤压
喷壶喷洒模拟的是在地面流动的水。
(2)该实验现象说明:雨水对土地会造成侵蚀,雨水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随后带走了这些微粒,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径流还会在地表形成沟壑。
(3)当我们改变喷水的速度,我们可以发现速度越小,径流越清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