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登泰山记》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3 19: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姚鼐及桐城派的相关知识,了解游记的文体特点。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背诵全文。
学习本文烘托手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本文简练的语言特色。
与泰山有关的诗句
孟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李斯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五岳之“中岳”,又称嵩山。嵩山之名源于《诗经》:“嵩高维岳,峻极于天”,遂简称为“嵩山”。
“北岳恒山”,亦名“太行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解读题目
“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
“记”点明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
文体知识
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课内学过的作品有:
《核舟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①碑记: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
②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
走进作者
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表示辞官的词有哪些?
悬车:辞官居家。
解官:辞去官职。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
请老:吿老,古代官史请求退休。
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文言常识:表辞官
纠正字音
汶水 子颍 砌石 为磴
循 徂徕 戊申 摴蒱
绛皓 若偻 佝偻 岱祠
少圜 石罅 姚鼐
wèn
yǐng

dèng
xún
jiàng hào
cú lái

yuán

gōu lóu
xià
chū pú

nài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第一段翻译
山南水北则为阳
山北水南则为阴
山南面山谷的水
山北面山谷的水
判断句
标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点的词,并列出本段的思维导图。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介词,在
汶水
济水
方位:“阳阴西东南北”
地点:
“汶水”“济水”“谷”
“古长城”“日观峰”
古时地理上:
以左为东,以右为西
第一段解析
【江左】
【淮左】
【陇右】
即江东。
淮水东面。
陇山以西
第一段解析
概括介绍地理形势
南北分流
南北分界
最高之处
汶和济
古长城
日观峰
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面 线 点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chéng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 
第二段翻译
在,介词
趁,冒着
界限,城墙
到达/另提一事
山脚
石阶
同“又”
省略句
少于,形容词作为动词。不到一半
所说的
顶峰
沿着,顺着
判断句
中谷
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判断句
第二段翻译
像门槛一样,名作状语
几乎
助词,无实义
等到
背,覆盖
名作动,照
停留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定语后置
省略句:见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挡住
到达
第二段解析
圈划第二段中出现的地点,根据其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
京师
泰安
南麓
中谷
中岭(天门)
西谷
山巅
乘、历、穿、越



复循
遂至
第二段解析
本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告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
②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笔墨传神。
第二段解析
作者在山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请找出原文)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第二段翻译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充满温柔飘逸美。
动静结合
拟人
比喻
第三段翻译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chū)(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五更

弥漫
骰子
逐渐
尽,尽头
通“彩”
朱砂
承接
有的人
回头看
有的人
大红;白
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定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文言知识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动词,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名词,同“座”,座位)
王曰:“何坐?”曰:“坐盗。” (动词,犯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介词,因为,由于)

第三段解析
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突出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
山顶观日出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时间顺序:
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
展现出一座色彩鲜明、气势宏伟的泰山。
第三段解析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来泰山顶上的日出?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白若摴蒱”
“正赤如丹”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比喻、拟人手法
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
第三段脉络图
五鼓
大风扬积雪击面
足下皆云漫

山:白若樗蒲
云:一线异彩
须臾
五彩
日上
日:正赤如丹
海:红光动摇承之
回视
色:绛皓驳色
山:而皆若偻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色彩点染 — 绚丽壮美
动静结合 — 拟人比喻
第四、五段翻译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东岳大帝庙
指示代词,那些
皇帝出外巡视时居住的处所

全都
赶得上
青黑色
平整的、方正的
通“圆”,圆形的
缝隙

东岳大帝的女儿
磨灭;缺失
偏僻


省略句
知识卡片
碧霞元君
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传说其为东岳大帝之女,司职为使妇女多子,并保护儿童。
第四段解析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岱祠
岱祠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
既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第四段解析
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泰山九怪图
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
三少: 少土;少圜;少杂树
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无树
第四段解析
结句“雪与人膝齐”能否删掉?
不能。结句把作者在深雪中迈步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形象融为一体,既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又留有令人回味的余地。
文章结构脉络
时间、路径
周围山川形势
山顶所见
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建筑
石刻
悠久(略写)
壮观
(详写)
险峻
瑰丽
雄浑
神秀
壮美
总结泰山地理形式、位置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
描写泰山日出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登泰山记
以时间、游踪为序
文章总结
跟随作者的行踪游览泰山后,你能领略到作者的什么情怀?
①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
②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姚鼐的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毫无冷落萧条之感;游览者顶风冒雪、豪情满纸、胸襟开阔,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寄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情怀。
理解性默写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
(4)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理解性默写
(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6)《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登泰山记》中,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
苍山负雪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明烛天南
主题归纳
这篇游记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