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3 18:30:49

文档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组(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  )
A B.
A.荆江径流量减小 B.洞庭湖区陆地沉降
C.荆江径流量增大 D.洞庭湖区泥沙淤积
2.青草湖每年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  )
A.湖水更浅 B.水位更低
C.盐度更高 D.流域面积更大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注入咸海。图甲为锡尔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和流域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锡尔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处于丰水期,蒸发量大
B.西风盛行,输送水汽较多
C.空气湿润,凝结核较多
D.亚洲高压增强,偏北风水汽充足
5.该河径流量与流域降水量相关度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河流上游支流众多
C.该地降水分布均匀 D.河流上下游落差大
(2023高一上·沙市区月考)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①代表下渗 B.②代表蒸发
C.③代表地表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7.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减弱 B.②增加 C.④减少 D.⑤减少
8.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降水增多 B.蒸发加剧
C.土壤含水量增多 D.地表径流增多
下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北京时间15:00左右大气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垂直方向上,绿洲盛行上升气流
B.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下沉
C.近地面气体由沙漠流向绿洲
D.近地面气体由绿洲流向沙漠
10.从图中信息可知(  )
A.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绿洲温度较高
B.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沙漠温度较低
C.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使得温度较高
D.夜晚沙漠大气逆辐射强,使得温度较高
11.下表为贵州铜仁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统计,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日出时间 今日日落时间 明日日出时间 明日日落时间
06:15:25 19:25:12 06:14:39 19:25:45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及随后一周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秋天的第一杯奶荼”曾一夜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一张张红包截围,一杯杯奶茶照片,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申的重要节气。北京时间2023年8月8日2时22分41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高密立秋至秋分期间(  )
A.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B.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C.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短 D.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
15.下图中最能示意立秋这天北京(约41°N)太阳视运动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6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年1月8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1)比较A、B两地的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
(2)受图中天气系统的影响,推测济南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3)判断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   及此时的天气特点   。并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该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下图中的Ⅰ代表寒流。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北京雨燕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北京雨燕,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当年北京雨燕迁徙钱路围(如下图)。光敏定位仪在天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1)请写出秋季北京雨燕迁徙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至少四种)。
(2)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显著差异。
(3)材料一所示四地中,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是哪一地 说明理由。
(4)材料二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中的“某地”最可能是材料一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一个 说出判断依据。
19.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下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   。
(2)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3)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此日过后的6个月内,北京昼长的变化趋势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点评】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1.唐朝初期,洞庭湖区常年“江不入湖”,则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抬高湖底,湖泊水位升高,从而导致“江不入湖”,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青草湖仅在湖水干涸时,湖盆处才有草类生长,青草湖位于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水位高,汛期湖水淹没湖盆,此时青草难觅,排除A/C/D,
故答案为:B
3.青草湖和洞庭湖相连,青草湖汇入到洞庭湖中,流域面积小于洞庭湖且汛期水位高于洞庭湖,在洞庭湖和青草湖进入枯水期是,青草湖先干,说明水位下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露出地表,湖水更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答案】4.B
5.A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点评】锡尔河流经地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水源以冰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少,汛期在4月~9月之间;
4.A、该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为枯水季,A错误;
B,冬春季节该地西风活动频繁,天山山脉阻挡西风气流因此降水较多B正确;
C,该地为干旱地区,降水受水汽含量有关,与凝结核关系较少,C错误;
D、偏北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5.该河位于亚洲内陆,气候干旱,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因此自然原因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答案】6.B
7.D
8.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一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 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6.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海洋水,代表降水;②是由地表水海洋水转为大气水,代表蒸发;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砂石覆盖能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A.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增加降水,A错误;
B.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B错误;
C.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 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多,C正确;
D.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气候;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点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9.从图中可知,北京时间15:00左右,沙漠的温度比绿洲温度高,在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上升气流,绿洲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是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绿洲温度低,压强大,气流从绿洲流向沙漠,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0.从图中可知,夜间沙漠温度低于绿洲,说明夜晚绿洲降温慢大气逆辐射较强,使温度较高;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昼夜更替;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昼越长夜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因此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之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到夏至时到达太阳直射最北点---北回归线。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直射点再往南移动,到秋分回到赤道,过了秋分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答案】12.C
1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往北(高纬),冬季往南(即低纬),南半球相反。所以总结规律是:全球来说都是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
12.A甲为信风带风向稳定,A错误;
B乙为赤道低压,受热力因素影响上升,B错误;
C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湖受地转偏向力,C正确;
D丁为东南信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根据图片可知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A错误;
B夏季为黄河雨季,含沙量增多,B正确;
C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发生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
D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炎热,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D
15.A
【知识点】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二十四节气
【解析】【点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是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直射北半球会从东北升起;
14.A, 高密位于北纬36度附近,从8月8日到9月23日秋分,天气转冷,日出的时间会越来越晚,A错误;
B,日落的时间越来月早,白昼减短,夜晚增长,B错误;
C,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长,C错误;
D,从立秋到秋分,太阳高度降低,室内正午采光面积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立秋为八月八日,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回归线向赤道附近南移,因此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排除B/C/D,
故答案为A
16.【答案】(1)A地大于B地。A地等压线较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
(2)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3)气旋;阴雨天气;
【知识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A的风速大于B地,根据图片可知,A地的等压线比B地的等压线密集。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2)根据图片可中知,未来几天济南将会有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3)甲位于闭合低压中心,为气旋,会出现阴雨天气,该地位于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旋转,
【点评】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其中心气压比周围低,从气压场来说,也称之为“低气压”。
17.【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世界的气温与降水;俄罗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地平,到时排水不畅,其次,纬度高,温度低,蒸发量小,气候寒冷。导致冻土广布,多重原因导致最后沼泽广布;
(2)造成两河含沙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流域内地势的差异,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点评】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原因主要有:1.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多暴雨的地方含沙量大2.地形;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3.土质的疏松程度和土层的厚度;土质疏松,土层巨厚的地方河流含沙量大4.植被覆盖率的高度。
18.【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甲地的气温年较差较乙地小;甲地的年降水量较乙地多。
(3)丙地。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甲地。材料二中的“某地”1月气温低于0℃,7月气温最高且降水量最大,全年降水量超过400mm,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
【知识点】中国的气候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即可得出答案。由图可知,经过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甲地临近海洋,降水多,冬天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3)丙地。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大。
(4)甲地。材料二中的“某地”的最冷月气温低于0℃,7月气温最高且降水量最大,全年降水量超过400mm,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材料一中图示甲地的气候类型与材料二中所示气候特征相符。
【点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19.【答案】(1)丙
(2)丙、甲、乙
(3)23.5°S;白昼渐长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丙图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以此可以判断丙为北京;
(2) 丙根据上图可以为北京,纬度为北纬40度, 甲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影长为零,说明甲在南回归线, 纬度为23度26,乙地的昼夜等长,说明,乙位于赤道地区,因此纬度由高到低为丙、甲、乙。
(3)由题2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日期为12月,在此之后的六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白净白昼变成,黑夜渐短;
【点评】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度-|所在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1 / 1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组(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  )
A B.
A.荆江径流量减小 B.洞庭湖区陆地沉降
C.荆江径流量增大 D.洞庭湖区泥沙淤积
2.青草湖每年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  )
A.湖水更浅 B.水位更低
C.盐度更高 D.流域面积更大
【答案】1.B
2.B
3.A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点评】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1.唐朝初期,洞庭湖区常年“江不入湖”,则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抬高湖底,湖泊水位升高,从而导致“江不入湖”,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青草湖仅在湖水干涸时,湖盆处才有草类生长,青草湖位于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水位高,汛期湖水淹没湖盆,此时青草难觅,排除A/C/D,
故答案为:B
3.青草湖和洞庭湖相连,青草湖汇入到洞庭湖中,流域面积小于洞庭湖且汛期水位高于洞庭湖,在洞庭湖和青草湖进入枯水期是,青草湖先干,说明水位下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露出地表,湖水更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注入咸海。图甲为锡尔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和流域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锡尔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处于丰水期,蒸发量大
B.西风盛行,输送水汽较多
C.空气湿润,凝结核较多
D.亚洲高压增强,偏北风水汽充足
5.该河径流量与流域降水量相关度较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河流上游支流众多
C.该地降水分布均匀 D.河流上下游落差大
【答案】4.B
5.A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点评】锡尔河流经地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水源以冰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少,汛期在4月~9月之间;
4.A、该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为枯水季,A错误;
B,冬春季节该地西风活动频繁,天山山脉阻挡西风气流因此降水较多B正确;
C,该地为干旱地区,降水受水汽含量有关,与凝结核关系较少,C错误;
D、偏北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5.该河位于亚洲内陆,气候干旱,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因此自然原因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排除B/C/D,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沙市区月考)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①代表下渗 B.②代表蒸发
C.③代表地表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7.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减弱 B.②增加 C.④减少 D.⑤减少
8.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降水增多 B.蒸发加剧
C.土壤含水量增多 D.地表径流增多
【答案】6.B
7.D
8.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一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 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6.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海洋水,代表降水;②是由地表水海洋水转为大气水,代表蒸发;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砂石覆盖能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A.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增加降水,A错误;
B.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B错误;
C.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 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多,C正确;
D.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下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北京时间15:00左右大气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垂直方向上,绿洲盛行上升气流
B.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下沉
C.近地面气体由沙漠流向绿洲
D.近地面气体由绿洲流向沙漠
10.从图中信息可知(  )
A.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绿洲温度较高
B.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沙漠温度较低
C.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使得温度较高
D.夜晚沙漠大气逆辐射强,使得温度较高
【答案】9.D
10.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气候;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点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9.从图中可知,北京时间15:00左右,沙漠的温度比绿洲温度高,在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上升气流,绿洲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是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绿洲温度低,压强大,气流从绿洲流向沙漠,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0.从图中可知,夜间沙漠温度低于绿洲,说明夜晚绿洲降温慢大气逆辐射较强,使温度较高;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1.下表为贵州铜仁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统计,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日出时间 今日日落时间 明日日出时间 明日日落时间
06:15:25 19:25:12 06:14:39 19:25:45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及随后一周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昼夜更替;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昼越长夜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因此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之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到夏至时到达太阳直射最北点---北回归线。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直射点再往南移动,到秋分回到赤道,过了秋分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2.C
13.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往北(高纬),冬季往南(即低纬),南半球相反。所以总结规律是:全球来说都是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
12.A甲为信风带风向稳定,A错误;
B乙为赤道低压,受热力因素影响上升,B错误;
C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湖受地转偏向力,C正确;
D丁为东南信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根据图片可知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A错误;
B夏季为黄河雨季,含沙量增多,B正确;
C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发生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
D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炎热,D错误;
故答案为;B
“秋天的第一杯奶荼”曾一夜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一张张红包截围,一杯杯奶茶照片,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申的重要节气。北京时间2023年8月8日2时22分41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高密立秋至秋分期间(  )
A.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B.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C.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短 D.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
15.下图中最能示意立秋这天北京(约41°N)太阳视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14.D
15.A
【知识点】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二十四节气
【解析】【点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是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直射北半球会从东北升起;
14.A, 高密位于北纬36度附近,从8月8日到9月23日秋分,天气转冷,日出的时间会越来越晚,A错误;
B,日落的时间越来月早,白昼减短,夜晚增长,B错误;
C,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长,C错误;
D,从立秋到秋分,太阳高度降低,室内正午采光面积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立秋为八月八日,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回归线向赤道附近南移,因此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排除B/C/D,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6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年1月8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1)比较A、B两地的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
(2)受图中天气系统的影响,推测济南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3)判断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   及此时的天气特点   。并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该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A地大于B地。A地等压线较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
(2)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3)气旋;阴雨天气;
【知识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A的风速大于B地,根据图片可知,A地的等压线比B地的等压线密集。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2)根据图片可中知,未来几天济南将会有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 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3)甲位于闭合低压中心,为气旋,会出现阴雨天气,该地位于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旋转,
【点评】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其中心气压比周围低,从气压场来说,也称之为“低气压”。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下图中的Ⅰ代表寒流。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世界的气温与降水;俄罗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地平,到时排水不畅,其次,纬度高,温度低,蒸发量小,气候寒冷。导致冻土广布,多重原因导致最后沼泽广布;
(2)造成两河含沙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流域内地势的差异,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点评】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原因主要有:1.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多暴雨的地方含沙量大2.地形;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3.土质的疏松程度和土层的厚度;土质疏松,土层巨厚的地方河流含沙量大4.植被覆盖率的高度。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北京雨燕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北京雨燕,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当年北京雨燕迁徙钱路围(如下图)。光敏定位仪在天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1)请写出秋季北京雨燕迁徙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至少四种)。
(2)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显著差异。
(3)材料一所示四地中,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是哪一地 说明理由。
(4)材料二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中的“某地”最可能是材料一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一个 说出判断依据。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甲地的气温年较差较乙地小;甲地的年降水量较乙地多。
(3)丙地。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甲地。材料二中的“某地”1月气温低于0℃,7月气温最高且降水量最大,全年降水量超过400mm,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
【知识点】中国的气候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即可得出答案。由图可知,经过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甲地临近海洋,降水多,冬天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3)丙地。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大。
(4)甲地。材料二中的“某地”的最冷月气温低于0℃,7月气温最高且降水量最大,全年降水量超过400mm,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材料一中图示甲地的气候类型与材料二中所示气候特征相符。
【点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19.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下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   。
(2)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3)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此日过后的6个月内,北京昼长的变化趋势是   。
【答案】(1)丙
(2)丙、甲、乙
(3)23.5°S;白昼渐长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丙图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以此可以判断丙为北京;
(2) 丙根据上图可以为北京,纬度为北纬40度, 甲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影长为零,说明甲在南回归线, 纬度为23度26,乙地的昼夜等长,说明,乙位于赤道地区,因此纬度由高到低为丙、甲、乙。
(3)由题2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日期为12月,在此之后的六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白净白昼变成,黑夜渐短;
【点评】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度-|所在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