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4: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
1.下列( )不是动物细胞中的结构。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2.下列对人们有益的微生物是( )。
A.痢疾杆菌 B.酵母菌 C.病毒
3.花生上面长毛主要是由( )生长和繁殖造成的。
A.细菌 B.霉菌 C.病毒
4.在探究“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的关系”实验中,可以用来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A.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更换不同材质的小车 C.避免小车与地面摩擦
5.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环境的改变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为了产生更好的后代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
A.水遇冷凝固;云层中的水滴直接落下后在地表附近凝固
B.水遇冷凝固;云层中的冰晶在下落时没有融化
C.水蒸气遇冷凝结;云层中的冰晶下落时融化,在地表附近凝固
7.下列关于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B.地面上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
8.仙后星座的形状近似( )。
A.V形 B.“W”形或“M”形 C.Y形
9.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大量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 C.对水蒸气加热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描述的是( )。
A.变异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11.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古生物化石 B.科学家的理论 C.模拟实验
12.当实验数据不一致时,我们应该( )。
A.放弃实验 B.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C.抄袭别人的结论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不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 )。
A.日偏食 B.月全食 C.日环食
14.梵净山蘑菇石是贵州标志性景点之一。蘑菇石屹立岸边,高约10米,顶斗状石在一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蘑菇。蘑菇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流水沉积 B.风化和侵蚀 C.地壳运动
15.我们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常用的方法有( )。
①求平均值 ②画统计图 ③讨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16.小明的爸爸是货车司机,他开着车即将行驶到一段比较陡的下坡山路,这时应该提醒他的爸爸( )。
A.快到坡底时猛踩刹车
B.为了省油,不踩刹车
C.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
17.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如果本小组与另一小组的实验结果不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等待老师公布实验数据
B.比较两小组的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并重做实验
C.将本小组的实验数据改成和另一小组相同的
1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B.私自增减药量、停止用药
C.看病时隐瞒自己的药物过敏史
19.在“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对泥沙在坡底部淤积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坡度骤减 B.水流速度减缓 C.泥沙风化
20.根据发霉的条件,米饭放在哪里最不易发霉( )。
A.放在冰箱里 B.放在厨房的柜子里 C.放在饭厅的桌子上
21.下列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
A.草莓的叶子 B.人的血液 C.面包
22.用“扑克牌”形式完成了元素周期表雏形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门捷列夫
23.下列生产活动中,没有利用到酵母菌的是( )。
A.酿酒 B.烙发面饼 C.打豆浆
24.下面对安全用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要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口服药一般用温开水送服
B.保健品可以替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C.用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
25.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嫦娥一号 B.天宫一号 C.东方红一号
26.人的相貌特征最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A.变异 B.遗传 C.自然选择
27.下图( )日全食。
A. B. C.
28.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
A.重量 B.高度 C.A和B
29.冬季在松花江地区,大量的水蒸发到空气中,遇到极冷的树枝形成“玉树银花”的奇妙景观。雾凇形成的条件之一是( )。
A.水温很低 B.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 C.气温较高
30.使用显微镜时,调节载物台下的( ),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A.物镜 B.反光镜 C.准焦螺旋
3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想让如图甲所示的视野变成如图乙所示的视野,下列操作可行的( )。
A.使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和物镜
B.使用放大倍数更小的目镜和物镜
C.降低镜筒,使物镜更加靠近载玻片
32.( )没有细胞核。
A.植物 B.真菌 C.细菌
33.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对未感染人群普遍采取的积极、有效预防措施是( )。
A.住院治疗 B.集中隔离 C.接种疫苗
34.固态的水在什么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的水?( )
A.遇冷 B.遇热 C.沸腾
35.曾经生活在冰川世纪的世界上最大的象是( )。
A.猛犸象 B.亚洲象 C.非洲象
36.雪是一种自然现象。雪形成的温度是( )。
A.0℃ B.0℃以上 C.0℃以下
37.下列事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豆浆 B.馒头 C.酒
38.下列对露珠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植物枝叶中渗出来的
B.从天上掉下来的
C.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39.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生物进化 C.定向变异
4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结的是( )。
A.阳光下晾晒稻谷
B.冬天进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的一层水雾
C.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过后变干
41.下列( )是流水塑造的地表形态。
A.沟壑 B.山川 C.盆地
4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是指水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
B.水循环可以更新地球上的淡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用之不竭
C.水循环使地球上产生了云、雾、雨、雪等不同的天气现象
43.对于发霉的食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扔掉,不可食用 B.高温加热20分钟后可以食用
C.切掉发霉部分,剩下的继续食用
44.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聂海胜 C.王亚平
45.当高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
A.雪 B.雨 C.雾
46.据我们的观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 )。
A.行星 B.恒星 C.天体系统
47.北斗七星是( )的明显标志。
A.仙后座 B.大熊座 C.猎户座
48.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接种疫苗这种措施属于( )。
A.管理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4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是对( )现象的描述。
A.遗传 B.变异 C.变态
5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C.变异是有害的,会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结构。显微镜下动物细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主要特点,而细胞核、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2.B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酵母菌可以发面等。
3.B
【详解】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花生上面长毛主要是由霉菌生长和繁殖造成的。
4.A
【详解】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小误差,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5.A
【详解】自然选择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环境通过优胜劣汰,对生物种群组合进行的改变,使剩下的群体更能适应环境。所以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的改变。
6.B
【详解】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原因分别是水遇冷凝固;云层中的冰晶在下落时没有融化。
7.C
【详解】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8.B
【详解】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冬季上半夜,猎户座在南天是最引人注目的星座。
9.C
【详解】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根据雨的形成的认识,需要的条件是由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不需要的条件是对水蒸气加热。
10.B
【详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11.A
【详解】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古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
1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做实验的要求。实验要求是实验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要掌握不同实验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做实验过程中,如果测量3次得到不同的数据,可以再次测量,或者取平均值。
13.B
【详解】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由于月球的遮挡,地球上可以看到日环食、日全食和日偏食,因为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很多,当地球运动到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的阴影可以完全遮挡住月球,所以月全食永远都不可能出现。故B正确。
14.B
【详解】岩石遭受风化之后,因为风、水、生物等对岩石的破坏提供了物质条件,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称为剥蚀作用,剥蚀作用在破坏山岩外表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山岩表面的形态,最终形成蘑菇石。因其受风蚀作用后形成基部小,上部大的蘑菇形状,故称风蚀蘑菇。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相间的岩石更易发育成风蚀蘑菇。
15.A
【详解】作图法比较形象、直观,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我们可以画统计图;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同一个实验一般我们测量3次,处理实验数据时,我们也可以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讨论是探讨问题的方法,不是处理实验数据时的方法。
16.C
【详解】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小明的爸爸是货车司机,他开着车即将行驶到一段比较陡的下坡山路,由于下滑点太高,货车能量会很大,所以小明应该提醒他的爸爸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
17.B
【详解】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如果本小组与另一小组的实验结果不同,比较两小组的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并重做实验。
18.A
【详解】有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化验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针对病因或症状合理用药。
A、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选项观点正确;
B、不要私自增减药量、改变用药时间、停止用药,选项观点错误;
C、看病时隐瞒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不利于保护自己,选项观点错误。
19.C
【详解】由坡顶部和坡中部的实验现象,水流急,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大,出现了沟壑和峡谷;在底部坡度骤减,坡底部和平地的水流变慢,发生沉积现象,实验现象想到了冲积平原。
20.A
【详解】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放在厨房的柜子里和放在饭厅的桌子上很容易发霉,放在冰箱里温度低不易发霉。
21.C
【详解】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除病毒外)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草莓的叶子、人的血液都是由细胞构成;面包不属于生物,所以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22.C
【详解】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将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中,制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23.C
【详解】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形。酵母菌不仅可以用来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食品,还可以用来酿酒,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打豆浆没有利用到酵母菌。
24.B
【详解】乱用药物会带来副作用,但是盲目停药,不遵医嘱服药,同样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所以,我们要遵医嘱合理用药。
A、正确,要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口服药一般用温开水送服,严格遵循医嘱服药;
B、错误,保健品不可以替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C、正确,用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切忌盲目停药,私自加大药剂量等,以免造成伤害。
25.C
【详解】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26.B
【详解】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所以父母和子女的很多相貌特征是一样的,这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7.C
【详解】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的时间往往在我们农历的每月初一,日食主要包括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A是日偏食,B是日环食,C是日全食。
28.B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高度越低,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近。
29.B
【详解】大量的水蒸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的树枝形成雾凇,在雾凇形成的过程中,水的变化是由气态变成固态。所以雾凇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
30.B
【详解】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使用显微镜的步骤:①安放;②对光;③上片;④调焦;⑤观察。调节载物台下面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1.A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视野就越小。因此,从甲图所示的视野变成如图乙所示的视野,应该使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和物镜。使用放大倍数更小的目镜和物镜不能看到更清晰的图像。降低镜筒,使物镜更加靠近载玻片,并不能放大物像,甚至会使得图像更加模糊。故A选项正确。
32.C
【详解】生物体是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遗传物质同样能传递遗传信息,形成DNA集中的区域,C符合题意。
33.C
【详解】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可以传染的,它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方式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对未感染人群普遍采取的积极、有效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
34.B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固态的水遇热从周围吸收热量会转化成液态的水。
35.A
【详解】猛犸象是灭绝于12000年前的大型哺乳动物,生活在冰川世纪的世界上最大的象。猛犸象牙也称古象牙,与现代象牙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象牙既长又向上弯曲,头颅很高。随着地球的变迁等环境影响,这种大型动物不能适应环境而灭绝。
36.C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37.A
【详解】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它们能使人类和动植物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是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比如馒头、酒都利用了微生物来制作。豆浆没有利用微生物。
38.C
【详解】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39.B
【详解】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40.B
【详解】A.阳光下晾晒稻谷属于蒸发;
B.冬天进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的一层水雾,属于水蒸气的凝结;
C.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过后变干属于水的蒸发。
41.A
【详解】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流水的这些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景观,比如沟壑。山川、盆地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2.C
【详解】水循环是指水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描述错误, 水循环是的指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不分昼夜的循环流转。
水循环可以更新地球上的淡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用之不竭,描述错误,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可以不断的循环和更新,但是由于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只占3%,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水循环使地球上产生了云、雾、雨、雪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描述正确。
43.A
【详解】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因为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44.A
【详解】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
45.A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46.B
【详解】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47.B
【详解】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明显标志。
48.B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个,一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接种疫苗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9.A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属于遗传现象。
50.C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AB说法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有的对自身有利(有利变异),有的对自身有害(不利变异)。生物进化的基础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没有生物产生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生物就不能进化。因此生物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害的,不一定会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