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词作,体会意境美。
2.品读语言,掌握鉴赏方法。
3.体悟情感,感受词人丰富、超拔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情感,感受词人丰富、超拔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驻足、歌啸咏叹之地,而且在洞庭湖畔,还有一座文化名楼,它是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时候建的,你知道是哪座楼吗?
范仲淹说“巴陵胜状”尽“在洞庭一湖”,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高了。南宋词人张孝祥也有一首词专写洞庭,甚至有人认为,便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与之相比,都显得“犹有尘心”(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词作,一览其中的“飘飘凌云之气”。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全词。思考: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请用词中的词语或句子说明。
预设:澄澈,空阔;妙处难与君说
三、文本细读
小组活动:请你从词中选取一两个句子作为素材,为本词的主人公设计一张形象海报,以文字方案的形式呈现。
展示要求:请朗读你选用的句子,说明画面的整体构图,重点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你设计的人物形象。
请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点评,并推荐优秀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
各小组展示文字方案,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海报的画面。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点评方法:
①这位同学的作品表现了词中人物和意境的哪些特点?
②结合原词,从意象选取、形象设计、整体氛围、艺术手法等角度点评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在互评过程中,教师捕捉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深入赏读文本。
(一)过洞庭:美景难与君说
设计意图:第一个层次主要关注上阙的景物描写,重在学生的感官感受。
方法渗透:撷取词语与意象,描绘词中之画,体味画中之境。
预设:
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风色”即风,词人用“一点”来形容风色之“无”,说明洞庭湖上一丝风也没有,一个“更”字又强调了这种极度的平静,描绘出洞庭湖风烟俱净、觳纹不兴的图景。
【教师引导】进一步探究:为何用“风色”而不用“风声”?请你代入这两个词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差别。
从音韵上讲,《念奴娇》这个词牌,一般是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就是说每一个句尾韵字都是仄声,即词中加点(课件中标红)的字: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其中,“说”“夕”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读平声,但在古代,它们与“色”一样,都是入声字,与“叶”“澈”等字同属仄声,而“声”字属平声,不符合词牌的格律要求。
“色”作为一个入声字,音节短,读来短促轻盈,而“声”音节长,发音重,读来悠长响亮,与词人想要渲染的“更无一点”的宁静不相称。
从词义上讲,无“风声”为“安静”,无“风色”不但“安静”而且“洁净”,不仅含义更丰富,而且与下面语句所体现的素净、澄澈相呼应。
【诵读】请你朗读这个句子,读出宁静、轻盈的感觉:近中秋,更无/一点(轻读)/风色(轻读)。
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玉鉴”指美玉做的镜子,“琼田”指美玉铸成的田野,美玉光滑圆润,晶莹剔透,以“玉鉴琼田”做喻,表现出洞庭湖光洁明净的特点,“三万顷”又极言洞庭之浩瀚辽阔,令人想见洞庭湖一碧万顷的画面。
【教师引导】进一步探究:为什么是乘坐“扁舟”而不是“彩舟画舫”?“扁舟”指小舟,以“一叶”修饰,又用一个“着”字,写小船如同一片窄小的叶子轻轻附着在湖面之上,与“三万顷”的广阔相比,更见其轻盈与渺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1.词人因人进谗而被罢官,境遇凄凉,岂能得画舫貂裘?
2.又,范蠡助勾践雪耻复国,便功成身退,“乘扁舟浮于江湖”,李白于万般愁闷之中长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纵扁舟于江湖常含远离尘世纷扰之意。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诵读】请你朗读这个句子:玉鉴琼田/三万顷(重读),着我/扁舟一叶(轻读)。
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指皎洁的月亮,“明河”指夜空中的银河,“分辉”与“共影”,是说明月与星河将其明净光洁的光辉投映在洞庭湖面,时近中秋,可以想见星月光华之灿烂皎洁,将无边无际、洁净剔透的湖水映为三万顷玉鉴琼田,彼时水天一色,上下一白,词人和他的一叶扁舟漂于琼田之上,笼于星月之下,与这辽阔、澄澈、素雅、纯洁的环境融为一体。
【诵读】请你朗读这个句子: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重读)。
(二)念岭海:孤光自照冰心
设计意图:第二个层次主要关注张孝祥的人物形象,重在学生的内心感动。
方法渗透: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开启词人心门;由景入情,怀情入景,情景水乳交融。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预设:1.“表里俱澄澈。”此处的“表里”,既可以指天上与湖中,也可以指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由上及下,由外及内,全部都光明纯净,素洁澄澈。可以与下阙“肝肺皆冰雪”呼应,如屈原所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词人内心纯净,行事磊落。
【诵读】请你朗读这个句子,读出内心纯净、光明磊落的感觉。
2.“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在岭外一年的官场生活中,始终光明磊落、心胸明洁。
【教师引导】补充材料:词人在岭海之地究竟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经历。
课件展示:
①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
②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宋史·张孝祥传》
【教师引导】进一步探究: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你觉得当他说出“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时候,心里充满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张孝祥为官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能力也有魄力的好官。即便是被贬谪到静江府这样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他也能克己奉公,治有声绩。然而,他却屡遭毁谤、罢黜,可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难免心生怨愤。
1.像他这样“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自然是孤独的,因而在“岭海经年”之中,只有月亮与他“孤光自照”,无人与共。
2.在这种“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的孤独之中,他依旧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磊落与纯净,“其志洁,故其称物芳”,他怀抱一片冰心,用白雪铸造肝肺,在对宦海“处处风波恶”(张孝祥《念奴娇(星沙初下)》)的失望之外,还有问心无愧的诚挚与坚定。
【诵读】请你带入你的理解,朗读这个句子:应念/岭海经年(低沉),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重读、昂扬)。
3.“短发萧骚襟袖冷”,写词人年纪渐长,头发稀疏,耗尽青春为国为民,却依旧遭受排挤,颠沛流离。此次由静江府被迫北归,时近中秋却孤身一人夜泊洞庭湖上,襟袖单薄,冷意渐生,既是秋冷,亦是心冷。“稳泛沧浪空阔”,一语双关,尽管宦海“处处风波恶”,词人却能“稳泛”其中,既不为风波所动,亦不为风波所挟,始终保持着自己内心的稳定与平静,使无边沧浪之上,“更无一点风色”(回扣上阕)。
【诵读】请你融入你的理解,朗读这个句子:短发萧骚/襟袖冷(低沉、压抑),稳泛(重读、自信)/沧浪空阔(坚定)。(三)泛沧浪:自在万象为宾设计意图:第三个层次主要关注张孝祥的精神境界,重在学生的联想与感发。方法渗透:驰骋想象,实中见虚,感受超凡意境;勾连文本,虚中见实,体味词人豪情。
【教师引导】若学生设计人物形象时涉及“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则进一步探究:词人所吟唱的是一首怎样的歌?这是一种超越心灵孤独、与天地合一的自在吟唱。这一句化用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与《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两句。“独啸”与“孤光”相照应,由宏大想象回归真实自我,由实写“洞庭中秋”到虚写“不知何夕”(回扣上阕),表现词人忘怀尘情俗世、与自然物我交融的自在和超脱。
【诵读】请你融入你的理解,朗读这个句子:扣舷独啸(重读),不知今夕何夕!(轻柔、自在)
【教师引导】“扣舷独啸”的“独”与上文中“孤光自照”的“孤”是否是同一种“孤独”?
预设:“孤光自照”的“孤独”,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孤独,在“岭海经年”之中,只有月亮与他“孤光自照”,无人与共。
然而词人现在已经不再孤独,因为他拥有超越凡尘的朋友。“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虚写,驰骋想象,如屈原“援北斗兮酌桂浆”一般,词人也以北斗为器,舀尽长江之水,与世间万象相邀共饮。一介凡人,却能与天地比肩,茕茕孑立,却能与万物为友,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情,又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唯李白停杯问月之豪气与苏子物我无尽之超然可与之媲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诵读】请你融入你的理解,朗读这个句子: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昂扬),万象为宾客(豪迈、畅快)。
四、美读展示
请选取词中最打动你的部分,与小组成员合作诵读,读出你们的理解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
在澄澈明净的水天一色之中,在清浊莫辨的政坛波涛之下,张孝祥不但能自持浩然正气,“肝肺皆冰雪”,而且上擎北斗,下挹西江,邀明月,宾万象,心境超然,豪情万丈,将面对现实的坚毅与超越现实的洒脱完美地融于一体。这样的精神,始终是贯穿于华夏历史的文化血脉。直到今天,它依然在滋养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从打压华为,到要求中国关闭领馆,世界政坛正在掀起浑浊的巨浪。我们的民族企业,甚至我们的国家,也正处在“处处风波恶”的危机之中。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今天的课堂收获,给孟晚舟或者所有华为人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被加拿大政府扣押的华为高管孟晚舟,发布了一封写给所有华为人的信。信中说,“在温哥华的这段时间,虽然我的活动范围仅在‘方寸之间’,但是,心中的色彩和天地却前所未有的丰富而广阔”,“无论眼下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我的内心都能依然坚定”。
任正非在接受《面对面》专访时,提到女儿孟晚舟的近况:“因为现在我女儿本身也很乐观,她自己在自学五六门功课,她准备读一个‘狱中博士’出来。”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