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4: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
1.鸡和鸭是家养的,不会飞行,但是它们也属于鸟类。( )
2.测量气温,读数时,眼睛可以斜视液面。( )
3.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会造成生态不平衡。( )
4.我们用脚手就可以准确的感觉气温高低。( )
5.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
6.测量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太阳下,测量的温度最准确。( )
7.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月球上的宇航员需要用无线电报话机才能交流。( )
8.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分布在我国。( )
9.用湿抹布擦家电。( )
10.中华鲟人工繁殖没有成功。( )
11.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做鸟类。( )
12.听见的雷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
13.气温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C。( )
14.多数鸟类会飞,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而靠喙取食的特征与其适应飞行没有关系。( )
15.在20℃的环境中,向100毫升水中加入50克食盐,只要充分搅拌这些食盐就可以全部溶解。( )
16.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
17.只有天气能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人们不能影响天气。( )
18.在我们周围,空气能占据空间。( )
19.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
20.琴弦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
21.空气总是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流动。( )
22.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绿色能源之一。( )
23.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我们要用药匙取放。( )
24.“放飞塑料袋”实验注意不要让电吹风的高温部分靠近手和塑料袋。( )
25.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每天测量完要倒掉雨量器里的水。( )
26.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
27.洗衣粉在冷水中溶解的速度比较快。( )
28.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29.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 )、( )的地方。
30.妙妙用简易风力计测量风力,棉线对应量角器上的10度刻度线,此时风力为微风。( )
31.将充气的气球放开, 打开窗户使空气流动起来也是在制造风。( )
32.一种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同样不能溶解。 ( )
33.加热可以溶解更多的白糖。( )
34.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比如牛。( )
35.鸡、猫头鹰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才生出来。( )
36.水里的声音可以传出来,外面的声音传不到水里。( )
37.暴雨会导致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
38.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39.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39℃。( )
40.我们用眼、手就可以准确地感觉冷热。( )
41.国家应该严厉打击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 )
42.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流动。( )
43.已经溶解足够多的白糖水,还能溶解食盐。( )
4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各不相同,没有共同点。( )
45.把一些沙子放入水中,沙子沉入杯子底部,说明沙子在水中溶解了。( )
46.因为蝙蝠长有翅膀且会飞,所以是鸟类,不是哺乳类。( )
47.由东吹向西的风叫东风。( )
48.某地24小时的总降雨量约为20毫米,那么这里的降雨强度就是小雨。( )
49.当树叶向北飘动时,我们可以判断是刮北风。( )
50.哺乳类动物大部分都是胎生的。( )
51.风速大风力就大,风速小风力就小。( )
52.提出假设可以不要理由。( )
53.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 )
54.我们不能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来测量雨的大小。( )
55.给小丑每只手上固定不同质量的重物,小丑也一样能站稳。( )
56.古筝演奏时,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小。( )
57.下雨前,天空中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 )
58.弦乐器的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短音调越高。如果想演奏低沉的音乐,可以选择用小提琴来演奏。( )
59.水里发出的声音我们是不可能听到的。( )
60.鱼在游泳时,主要靠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 )
61.我们看到轻烟随风偏,可以判断此时是2级风。( )
62.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天气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63.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就连水果也有空气。( )
64.一袋空气的质量大概是一千克。( )
65.各种物质溶于水中的相同点是均匀分布到水中。( )
66.声音的传播不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 )
67.只要是能在水中游泳的都是鱼类。( )
68.测量气温时,-般选择室外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
69.天气和气候是不一样的。( )
70.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时,我们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
71.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卵、孵化、生长发育、成熟、死亡等阶段。( )
72.风能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73.鲸、海豚、海龟、海豹等动物都生活在水中,但它们不属于鱼类。( )
74.凡是长翅膀的都是鸟类。( )
75.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腮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 )
76.“放飞塑料袋”实验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 )
77.测量气温时可以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进行测量。( )
78.蝴蝶的生命过程是:卵—幼虫—成虫—蛹。 ( )
7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
80.2021年7月20日16时-17时,河南郑州1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此次降雨称为“特大暴雨”。( )
81.盐、白糖和食用油都能溶解于水。( )
82.升高水温可以加快石头在水中的溶解。( )
83.除了用风向标来判断风的方向外,我们可通过树枝摇摆的方向来判断。( )
84.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204克白糖,74克味精,9.6克小苏打。( )
85.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 )
86.击锣后,马上用手捂住锣面,仍听得见锣声。( )
87.白糖在水中溶解后,中间的地方最甜。( )
88.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 )
89.白糖在水中溶解后,底部的水最甜。( )
90.珍稀动物漂亮的皮毛可以来做装饰品,所以就可以捕杀珍稀动物。( )
91.小明在研究强弱不同的声音对鼓膜振动的影响。他先把小音叉放在离“鼓膜”4厘米的地方轻轻敲,再把大音叉放在离“鼓膜”10厘米的地方重敲。他的做法是对的。( )
92.只有珍稀动物才需要保护。( )
93.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
94.高锰酸钾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
95.只有成熟的动物能够繁殖下一代。( )
96.猪妈妈一胎可以生下十多只小猪,所以猪是卵生动物。( )
97.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98.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详解】鸡、鸭的身体特征符合鸟类的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它们属于鸟类,家禽因为长期驯养,已经失去飞行能力。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
【详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测量气温,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3.√
【解析】略
4.×
【详解】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我们用脚手测量的气温高低不准确,需要用气温计来测量。
5.×
【解析】略
6.×
【详解】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测量气温要定好时间和地点,将气温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要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7.√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状态下不能传播声音。
8.×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川、滇、黔等地的高山密林中,越南也有金丝猴。
9.×
【解析】略
10.×
【详解】动物繁殖新技术有:克隆,人工繁殖,胚胎移植。中华鲟人工繁殖取得了很大成效。
11.√
【详解】鸟的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除了少数鸟类外,绝大多数鸟类会飞。
12.√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我们听到打雷声,是空气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13.×
【解析】略
14.√
【详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靠喙取食的特征与其适应飞行没有关系。
15.×
【详解】20℃时,在100毫升水中放入36克食盐以后,发现烧杯里继续放入的食盐很难再被水溶解了,因为食盐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所以在20℃的环境中,向100毫升水中加入50克食盐,不管怎么搅拌这些食盐也不可能全部溶解。题目说法错误。      
16.√
【详解】给动物分类的方法很多。根据动物的食性,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杂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种。动物根据有没有脊柱可以分为有脊柱动物和无脊柱动物。脊柱动物还可以分为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柱动物还可以分为昆虫和软体动物。按照动物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生物划分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故题干说法正确。
17.×
【详解】天气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活动也会对天气产生影响,如人工降雨。
18.√
【详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形状随容器而变,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
19.√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不让振动就无法发出声音了。
20.√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琴弦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琴弦短、细,发出的声音就高;声音长、粗,发出的声音就低。
21.×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所以空气就从热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进行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22.√
【详解】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风能不污染环境。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绿色能源之一,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风能,要求学生掌握风能。
23.√
【详解】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4.√
【解析】略
25.√
【解析】略
26.√
【解析】略
27.×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因此在热水中洗衣粉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28.√
【详解】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9. 没有阳光直射 通风
【解析】略
30.√
【详解】根据对简易风力计的制作,量角器上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分别对应微风、中风和大风。妙妙用简易风力计测量风力,棉线对应量角器上的10度刻度线,此时风力为微风。
31.√
【详解】根据对风的认识,风就是空气的流动,将充气的气球放开,打开窗户使空气流动起来也是在制造风。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2.×
【详解】略
33.√
【解析】略
34.√
【详解】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小动物生下后,“父母”还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比如牛就属于胎生动物 。
35.×
【详解】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胎生动物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才生出来。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鸡、猫头鹰等都是卵生动物,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
36.×
【详解】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水里的声音可以传出来,外面的声音也可以传到水里。比如人靠近水。鱼被吓跑了,肯定是人的脚步声被鱼听到了。
37.√
【详解】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降水过多易引发洪涝,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物。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暴雨会导致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洪涝灾害,要求学生掌握暴雨会导致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8.×
【解析】略
39.×
【详解】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来进行测量,它一般用摄氏度作单位,符号是℃。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0.×
【详解】物体的冷热的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准确地测量温度,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温度,要求学生掌握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准确地测量温度。
41.√
【解析】略
42.√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具有流动性,这也是变异的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传播的原因。
43.√
【解析】略
44.×
【详解】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后都是均匀分布在水中,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45.×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常见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味精、白酒等,沙子不能溶解于水,会沉底,不是溶解。
46.×
【解析】略
47.×
【详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由东吹向西的风叫西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风向,要求学生掌握风向。
48.×
【详解】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下雨的等级。24小时的降水量在0.1—9.9毫米是小雨;10.0—24.9毫米是中雨;25.0—49.9毫米是大雨;50.0—99.9毫米是暴雨;100.0—249.9毫米是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是特大暴雨。某地24小时的总降雨量约为20毫米,那么这里的降雨强度是中雨(10.0—24.9毫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9.×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当落叶向北飘时,说明风从南方吹来,我们可以判断此时刮的是南风。题干错误。
50.√
【解析】略
51.√
【详解】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大风力就大,风速小风力就小。题意正确。
52.×
【详解】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经验作出的,提出假设是需要理由。
53.√
【详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4.×
【详解】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看降水所积的深度来判断雨的等级的。口径大小粗细对深度没有影响,不管你大口径或者小口径,测量出来的深度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来测量雨的大小。
55.×
【解析】略
56.×
【详解】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古筝演奏时,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
57.√
【详解】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所以下雨前,天空中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
58.×
【详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弦乐器都有一个弦,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出声音。在弦乐器中,琴弦越粗越长,音调就越低;琴弦越细越短,音调就越高。小提琴的弦比较多,声音比较高昂,因此不能选小提琴。
59.×
【解析】略
60.√
【详解】鱼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维持身体平衡,靠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靠躯干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进的动力。
61.×
【详解】风速: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等级。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们看到轻烟随风偏,可以判断此时是一级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62.√
【详解】气候 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63.√
【详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形状随容器而变,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会流动,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
64.×
【详解】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可以使用天平测量出空气的质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几粒黄豆的重量。一千克相当于两斤,一袋空气达不到两斤题意错误。
65.√
【详解】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比如食盐水,各个部分一样咸,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66.×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67.×
【详解】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不能简单地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分类,比如生活在水中的不全是鱼类,鲸生活在水中,它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
68.×
【解析】略
69.√
【详解】天气是指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形容天气的词语主要有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等;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形容气候的词语主要有四季如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等。
70.√
【详解】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71.√
【详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是从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成熟的动物能够繁殖下一代,完成种族的延续。鸽子是卵生动物,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孵化、生长发育、成熟、死亡等阶段。
72.√
【详解】风能是无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缺燃料、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利用风力发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73.√
【详解】鲸、海豚、海龟、海豹等动物都生活在水中,但它们不属于鱼类。鲸、海豚、海豹属于哺乳动物。海龟属于爬行动物。故题干正确。
74.×
【详解】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靠喙取食,靠产卵繁殖后代。蜻蜓和蝴蝶都长翅膀,表面没有羽毛、没有喙。不符合鸟类的特征,所以它们是昆虫不是鸟类。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75.√
【详解】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体表大多有鳞覆盖,运动主要靠鳍完成,呼吸用鳃,产卵繁殖后代。
76.√
【解析】略
77.×
【详解】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测量气温要定好时间和地点,将气温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要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78.×
【详解】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还有一些动物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叫不变态。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题目观点错误。
79.√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80.×
【详解】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0.1-9.9毫米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等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根据降水量等级表,2021年7月20日16时-17时,河南郑州1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此次降雨称为大暴雨。题干错误。
81.×
【解析】略
82.×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由于石头本身就不溶于水,所以升高水温也无法加快石头在水中的溶解。
83.√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向标是专门用来判断风的方向的工具,当然除了风向标之外,我们可通过树枝摇摆的方向来判断。
84.√
【解析】略
85.√
【详解】温度计大多是玻璃制品,观察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86.×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击锣后,锣面振动会发出声音,如果马上用手捂住锣面,锣面就会停止振动,就听不见锣声了。题意错误。
87.×
【解析】略
88.√
【详解】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鸡和猫头鹰都是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它们都是先产卵、再孵化。
89.×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白糖在水中溶解后,各个部分的水都是一样甜。
90.×
【详解】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我国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白唇鹿、中华鲟、蒙古野驴等。珍稀动物很少,所以我们不可以捕杀珍稀动物。
91.×
【详解】小明在研究强弱不同的声音对鼓膜振动的影响。他先把小音叉放在离“鼓膜”4厘米的地方轻轻敲,再把大音叉放在离“鼓膜”1厘米的地方重敲。他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小明同时改变了音叉大小、用力轻重和距离三个因素,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应该是用相同的音叉在距离“鼓膜”相同长度的地方,先轻轻敲,再重重敲,比较振动变化对声音的变化影响。所以该做法是错误的。
92.×
【解析】略
93.×
【解析】略
94.√
【详解】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95.√
【解析】略
96.×
【详解】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猪妈妈一胎可以生下十多只小猪,所以猪是胎生动物,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繁殖,要求学生掌握胎生动物。
97.√
【详解】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98.√
【详解】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使用锥子等尖锐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