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4: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
1.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灯会感觉热,此时热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 )
2.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也是宇宙的中心。( )
3.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 )
4.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
5.通过研究地震波,科学家们分析出地下情形,进而描绘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
6.科学假设不是随意的猜想,验证假设需要事实证据。( )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8.把温水和热水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不管过多久,它们的温度都不同。( )
9.花岗岩和页岩都有可能变成变质岩。( )
10.火山喷发时,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 )
11.手机的塑料防护套很薄,不会影响手机散热。( )
12.学习下围棋、进行左右手协调练习有助于大脑的开发。 ( )
13.眼睛不能长时间看发光的灯泡。( )
14.女孩比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早。( )
15.晚上写作业时,感觉有点困就睡觉了,属于意志的体现。( )
16.我学画画时手上磨出茧子,但也坚持下来了,这是有意志的表现。( )
17.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岩浆。( )
18.如果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不存在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
19.每天不吃早饭可以减肥。( )
20.男生比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要早2年左右。( )
21.病人打喷嚏,说话和咳嗽时常有大量病菌随唾液飞向空中,成为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 )
22.验证假设需要事实证据。( )
23.合理饮食才能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健全( )
24.地壳中的岩石都是岩浆岩。( )
25.日心说的意思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26.在晾晒玉米的时候,把玉米摊开晾晒,玉米中的水分就会蒸发的快一些。( )
27.合理安排不同的活动,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
28.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是地壳运动。( )
29.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由各种岩石组成。( )
30.裹上棉被的冰块融化得慢,因为棉被是热的良导体。( )
31.科学研究时可以大胆、胡乱的猜想。( )
32.地球的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
33.长时间看书、写字或思考大脑会更灵活。( )
34.玩魔方可以锻炼、开发大脑。( )
35.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者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突发性急流。( )
36.铜、铁、铝都是金属,但是它们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 )
37.为了让冰淇淋融化得慢些,可以把它放在冷藏箱中。( )
38.设计师对物品的设计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39.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否与青春期发育得好坏没有关系。( )
40.为了增强热传递,制作电饭锅时使用的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 )
41.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过度变厚形成的。( )
42.定滑轮和斜面都可以省力。( )
43.把家里的楼梯做成两折主要是为了更加美观。( )
44.火山爆发和地震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
45.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都是省力。( )
46.热的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 )
47.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可以不用规范操作。( )
48.雨过天晴,操场上出现一些水坑,老师把其中一个水坑用笤帚扫开,发现这个水坑比其他的水坑干得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
49.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是日心说的先驱。( )
50.竹蜻蜓是轴带动轮转,不省力。( )
51.炒菜锅用铁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来制作,是为了利用热传导。( )
52.妙妙认为在冷藏箱外面包一层锡纸不美观,于是她在锡纸外面包了一层彩色的包装纸。( )
53.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同一木头时可能越省力。( )
54.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 )
55.热的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保温的场所。( )
56.过度开采矿物、堆放矿渣等行为会引发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 )
57.拿在手中的棒棒冰化的快一些,是因为手的温度传递给了棒棒冰。( )
58.学习时经常动脑筋或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
59.人一生的身体生长统计图是一条直线。( )
60.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传递热量的速度也相同。( )
61.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若想将沉重的物体搬到较高的地方,可以使用斜面,因为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的倾斜角越大越省力。 ( )
62.古埃及人是利用吊车把巨石运到金字塔上面去的。( )
63.冬天,在室外用手拿铁棒比拿木棒感觉凉些,这是因为铁能更快地传递热量。( )
64.山脉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
65.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
66.不同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传热性能比塑料差。( )
67.健康生活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
68.生鲜食品快递时都盛放在泡沫箱中,是为了保温。( )
69.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 )
70.将同样的一杯水倒入一个大盘子和一个小盘子里,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小盘子里的水会先蒸发完。( )
71.已知地球内部构造中,最厚的圈层是地壳。( )
72.三个同学在火炉周围不同的方位取暖,他们到火炉边缘的距离相等,但受到的热辐射是不一样的。( )
73.光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 )
74.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最低。( )
75.声波直接进入耳蜗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听觉信号。( )
76.勤洗澡、勤换衣可以预防一些皮肤病。( )
77.我们每天的课程表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交替进行,目的是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
78.自然界中,所有的火山都会反复喷发。( )
79.皮肤可以感知冷热。( )
80.热的不良导体完全不能传热。( )
81.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某些任务。( )
82.不同物体的导热性都是相同的。( )
83.人的睡眠时间越长越好。( )
84.在生活中斜面也是简单机械,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越省力。( )
85.热粥时,用勺子不断地搅动,是为了加快粥内的热对流。( )
86.地壳运动构造着地表形态,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
87.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演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
88.比冰淇淋温度低的物体一般不能把热传递给冰淇淋。( )
89.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乘坐电梯,迅速下楼。 ( )
90.眼睛能够看见东西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
91.在青春期每个人的生长速度都是均匀的。( )
92.冬天,用手摸铁棒和木棒,感觉铁棒比木棒冷,是因为铁棒的温度比木棒低。( )
93.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是不全面的。 ( )
94.如果在家里时,发生地震,我们最佳的躲避地方是内墙墙根、厕所等开间小的避震空间。( )
95.热传导时,热可以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也可以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 )
96.保温瓶使用多种方式减缓热传递的速度。( )
97.经常玩“抓尺子”游戏,可以强健体魄。( )
98.热的传递必须要借助物质。( )
9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 )。
100.冬天室外的水结冰了,是因为水的热传给了冷的空气。(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详解】像太阳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灯会感觉热,此时热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题干正确。
2.×
【详解】银河,又称为“天河”,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太阳系不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在太阳系里面。宇宙是没有中心的。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
【详解】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大脑主要负责我们的思维和记忆,某些部分还负责对来自感官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言语和活动,大脑进行认知和决策、学习和记忆、判断和推理;脑干连接着许多神经通路,在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详解】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所以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5.√
【详解】科学家从火山、地热、地震中收集有关信息,了解地球的内部情况。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来给地球内部分层的,进而描绘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6.√
【详解】科学假设不是随意的猜想,验证假设需要事实证据。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7.√
【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8.×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把温水和热水放在同一张桌子上,过一段时间,温水和热水它们的温度都会相同了。
9.√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属于岩浆岩,页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和页岩都有可能变成变质岩。
10.√
【详解】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11.×
【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手机的塑料防护套虽然很薄,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散热,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详解】本题属于知识点记忆。大脑开发的方式包括益智玩具,左右手协调练习,益智游戏。下围棋属于益智游戏。
13.√
【详解】眼睛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不能长时间看亮着的白炽灯泡以免伤害眼睛。
14.√
【详解】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男女青春期的年龄段不一样,女生一般要早于男孩,女孩一般是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是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15.×
【详解】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晚上写作业时,感觉有点困就睡觉了,属于没有意志的表现。
16.√
【详解】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大脑经过思考和决策,会支配着我们克服困难,坚持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的体现。我学画画时手上磨出茧子,但也坚持下来了,这是有意志的表现。题干正确。
17.×
【详解】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实验材料有土豆泥、铁盒子、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其中,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18.√
【详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所以如果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不存在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题干正确。
19.×
【详解】早餐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为脑细胞提供能源。早餐吃的少或是虽然吃得不少,但食物选择不当,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坚持吃早餐,并且要吃好,题目观点错误。
20.×
【详解】男生和女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0岁以前男、女生的增长速度相似,从10岁到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都超过男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要从12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2年左右。
21.√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病人打喷嚏,说话和咳嗽时常有大量病菌随唾液飞向空中,成为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我们可以用采取戴口罩减少疾病的传播,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在实验之前,我们都要依据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以确保实验证据的真实和有效。实验之后,实验记录作为有效的证据,可以用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23.√
【详解】科学的饮食习惯就是要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饮食搭配是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科学作息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才能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健全。
24.×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25.×
【详解】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26.√
【详解】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在晾晒玉米的时候,把玉米摊开晾晒,这样可以增大玉米中水的蒸发面积,玉米中的水分就会蒸发得快一些。
27.√
【详解】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所以合理安排不同的活动,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28.×
【详解】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形态。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29.√
【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由各种岩石组成。
30.×
【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不利于热量的传递,适用于保温的场合。夏天,为了使冰块融化的慢,用棉被包裹冰块,就是因为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
31.×
【详解】在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时,是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作出的,并不是随意作出的。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32.×
【详解】地壳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只不过运动的速度很慢,平时难以察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海洋在地壳运动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陆地也有可能变成海洋,这说明地壳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题干错误。
33.×
【详解】大脑被称作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长时间读书、写字或思考问题,会感到头晕、头脑会不灵活。我们应该合理休息和良好的饮食 ,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4.√
【详解】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玩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对开发大脑有帮助。
35.√
【详解】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者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突发性急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36.√
【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不同金属导热性能各不一样,在铝、铜、铁这种金属中,由弱到强排列顺序应该是铁<铝<铜,铜的导热性最好。
37.√
【详解】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冰淇淋融化时吸热,如果把它放入温度低的冷藏箱中,可以让它化得慢一些。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8.√
【详解】物品设计,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多种元素如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的组合把产品的形状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不同人群对物品的需求不一样,设计师对物品的设计会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39.×
【详解】青春期是人体生长育的第二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
40.×
【详解】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盒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锅柄需用热的不良导体才能防止烫伤。根据材料导热性的认识,电饭锅主要利用容易传热的材料制成的,但是把手等部位采用木头、塑料等热的不良导体,方便使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1.√
【详解】我们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眼球中的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物体。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过度变厚形成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42.×
【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定滑轮不能省力,斜面都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43.×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斜面高度相同的时候,斜面越长越省力。把家里的楼梯做成两折这样应用了斜面原理,主要是为了更加省力。
44.√
【详解】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5.×
【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6.×
【详解】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保温箱是用来保温的,因此需要热的不良导体。
47.×
【详解】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规范操作。
48.×
【详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雨过天晴,操场上出现一些水坑,老师把其中一个水坑用笤帚扫开,发现这个水坑比其他的水坑干得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有关。
49.√
【详解】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最早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50.√
【详解】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轮轴有省力作用,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所以竹蜻蜓是轴带动轮转,不省力。
51.√
【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铁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所以炒菜锅用铁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来制作,是为了利用热传导。
52.×
【详解】在冷藏箱外面包裹一层锡纸有利于减少散热能力。锡纸表面像镜子一样光亮,可以反射电磁波,阻挡热辐射,获得良好的保温效果。不能防止热传导,更不是为了美观。如果包了一层彩色的包装纸。彩纸吸收热量,就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了。
53.√
【详解】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的坡度有关,斜面的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螺丝钉可以看做是斜面,螺纹越密的螺丝钉相当于坡度越小的斜面,所以在旋进木头时越省力。
【点睛】本题考查斜面的作用,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
54.√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的不同区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功能,如数学、逻辑语言、书写;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55.×
【详解】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保温箱是用来保温的,因此需要热的不良导体。
56.×
【详解】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过度开采矿物、堆放矿渣等行为会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但不会引发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引发的。
57.√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拿在手中的棒棒冰化得快一些,是因为手的温度高,然后将热量传递给了温度较低的棒棒冰。
58.√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学习时经常动脑筋或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59.×
【详解】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通过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发现:6到10岁身高、体重增长缓慢,10到12岁身高、体重快速增长。所以人一生的身体生长统计图是一条曲线,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60.×
【详解】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传递热量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题目说法错误。
61.√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也就是斜面的倾斜角越小越省力。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若想将沉重的物体搬到较高的地方,可以使用斜面,因为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的倾斜角越大越省力。题目说法正确。
62.×
【详解】古埃及没有起重工具和没有吊车,是利用了水流和斜面等方法运到金字塔上面去的,古埃及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后人能够见到如此壮丽的建筑。
63.√
【详解】不同物体传递热量的能力不同。冬天,在室外放铁棒和木棒,用手摸它们却感到铁棒比木棒凉,铁棒是金属制成的,这是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木棒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铁棒传递人手上的热比木头快,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64.√
【详解】山脉是地球陆地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它们是地壳大规律的运动的结果。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在温度、流水、生物、大气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地表的岩石造成了破坏,称为风化作用。山脉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山脉,要求学生掌握山脉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65.√
【详解】感觉器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66.×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塑料导热慢,金属的导热快。金属的传热性能比塑料好,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67.√
【详解】199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根据对健康的认识,道德健康表现在与人为善,自尊自爱;身体健康表现在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眼睛明亮,牙齿清洁;心理健康表现为生活幸福、知足常乐,及时减压;社会适应性良好的表现是应变力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68.√
【详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热的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散热的场合,而热的不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泡沫箱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递,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所以生鲜食品快递时都盛放在泡沫箱中,是为了保温。题干正确。
69.√
【详解】世界环保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70.×
【详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将同样的一杯水倒入一个大盘子和一个小盘子里,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大盘子表面积大,里面的水会先蒸发完。
71.×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最厚的圈层是地核,温度最高的圈层是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厚度约2200千米,呈液态;内核厚度约1200千米,呈固态。
72.×
【详解】热辐射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火炉向外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热辐射,热辐射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三个同学的位置距离火炉边缘同样远,则他们受到的热辐射是相同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73.√
【详解】生活环境,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源等。光污染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三大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而且其危害正日趋严重。光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74.√
【详解】真空绝热板也是高效保温材料。多孔芯材中没有空气,极大地减少了空气对流,从而达到绝热的效果,因此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最低,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75.×
【详解】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被耳郭收集并经外耳道向鼓膜。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76.√
【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我们每天生活在清洁、卫生的环境,少生疾病,不容易沾染细菌病毒,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勤洗澡、勤换衣,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一些皮肤病。
77.√
【详解】科学用脑五要素: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我们每天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交替进行,可以使大脑各部分轮流休息,正是科学用脑五要素中的课程交替。
78.×
【详解】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火山类型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79.√
【详解】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感知冷热的功能,帮助人体适应多变的外界条件。
80.×
【详解】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如铁锅、铝壶。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如木勺、塑料手柄、不锈钢茶杯。热的良导体,传热速度快;热的不良导体,传热速度慢,但不是完全不能传热。题目说法错误。
81.√
【详解】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题意正确。
82.×
【详解】像铜、铁、铝这样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题干错误。
83.×
【详解】人的生存需要睡眠,足够的睡眠可以使我们消除疲劳,恢复活力。但是,并不是睡眠时间越长越有益。经科学研究,人的睡眠最佳时间是8个小时左右,时间过长的睡眠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人在睡眠时血液循环减慢供给大脑的养分和氧气大为减少,致使活动能力减弱。如果睡眠时间过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时间一长,人就会变得懒惰、头晕乏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
84.×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在生活中斜面也是简单机械,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题干错误。
85.√
【详解】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稀饭时,用勺子不断的搅动,是为了加快粥内的热对流。
86.√
【详解】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地壳运动构造着地表形态,珠穆朗玛峰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
87.×
【详解】“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题干错误。
88.√
【详解】比冰淇淋温度更低的物体只可能吸收冰淇淋的热,而冰淇淋融化是因为其他比它温度高的物体把热传递给它了。
89.×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乘坐电梯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90.√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91.×
【详解】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度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在青春期每个人的生长速度都是不均匀的。
92.×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冬天,用手摸铁棒和木棒,感觉铁棒比木棒冷,是因为铁棒散热快,木棒散热慢。
93.√
【详解】感觉器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是不全面的。
94.√
【详解】地震发生时由于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如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厨房、厕所等。
95.×
【详解】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热传导时,热只能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不可能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96.√
【详解】保温瓶的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慢了热的传导。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传导和热对流,再加上水银镀层,又尽可能地阻止了热辐射。多种方式同时使用,大大减缓了热传递的速度,起到了良好的保温作用。
97.×
【详解】我们在玩抓尺子的游戏时,眼睛把看到尺子落下来的信息,通过神经报告给脑,大脑接到信息后,做出反应,再通过神经把命令传递给手,让手抓住尺子。经常玩“抓尺子”游戏,可以训练反应能力。
98.×
【详解】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是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不需要任何物质即可达成温度平衡。
99.√
【详解】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100.√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冬天室外的水结冰了,是因为水的热传给了冷的空气,水的温度降至0摄氏度以下而结成了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