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4: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
1.下列安全标志与其对应含义不符合的是( )。
A.当心爆炸 B.当心中毒 C.当心感染
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女生一般从 岁开始,男生一般从 岁开始。( )
A.6-8、8-10 B.8-11、10-14 C.10-12、13-16
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A.坚硬的地壳 B.地幔的软流层 C.地核
4.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 )。
A.热传递 B.热对流 C.热辐射
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工作都运用到简单机械的组合,用螺丝刀拧螺丝就是( )的组合。
A.杠杆和斜面 B.轮轴和斜面 C.杠杆和轮轴
6.我们看到一朵花时,神经系统完成了以下哪种活动过程,帮助我们形成认知?( )
A.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视神经→大脑
B.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大脑→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
C.花反射光进入眼睛→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大脑
7.整个地壳中的岩石以( )为主。
A.变质岩 B.大理岩 C.岩浆岩
8.探探在家里写作业,如突发地震,她首选的正确做法是( )。
A.乘电梯逃离 B.躲在“避震空间” C.跳窗逃离
9.我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仅需要身体健康,还需心理健康。下列行为中,对我们健康成长有益的是( )。
A.减少运动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
B.按照课程表上的各种课程,全面发展
C.女孩的身材很重要,少吃点
10.通过热水和冷水不断地相互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 )。
A.热传递 B.热传导 C.热对流
11.每个人的听觉能力是( )。
A.一样的 B.不一样的 C.差不多的
12.蜗牛饲养箱里,粗沙、潮湿的土壤和落叶铺设的先后顺序是( )。
A.粗沙、潮湿的土壤、落叶 B.潮湿的土壤、粗沙、落叶 C.落叶、粗沙、潮湿的土壤
13.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它的作用是( )。
A.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B.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C.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
14.冬天了,常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坐在太阳下暖和,这种热是通过( )方式传递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5.当地震发生时,究究在17楼的家里写作业,他应该如何避震( )。
A.躲在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B.躲在墙角或坚固的家具旁
C.乘电梯快速下楼
16.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 )的共同作用。
A.感觉器官 B.味觉器官 C.嗅觉器官
17.冰箱的设计中,要考虑( )。
A.冰箱的结构 B.制作材料 C.冰箱的结构和制作材料
18.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费力的是( )。
A. B. C.
19.当我们遇到强噪声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的反应是( )。
A.用手捂住耳朵 B.用手捂住口鼻 C.迅速闭上眼睛
20.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开瓶器 C.镊子
21.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22.如图,若炒菜时,在锅底A点给锅体加热,那热量应该最先传递到( )处的食物。
A.E点 B.F点 C.M点
23.地球内部圈层中平均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4.升旗时,旗手把绳子向下拉动,而国旗向上移动,说明定滑轮( )。
A.能省力 B.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C.不能省力
25.小明买了一个烤红薯,为了不让红薯凉那么快,( )最合适。
A.用厚围巾包着 B.用报纸包着 C.用塑料袋装着
26.下列哪项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 )。
A.脊髓 B.感受器 C.神经
27.下列关于轮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轮轴装置都是在轮上用力的
B.轮轴装置的轮都是圆形的
C.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28.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脑的保健的是( )。
A.长时间熬夜 B.保持愉快的情绪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9.生活中我们发现饭勺、锅铲、铁锅等物体手柄的材料多是塑料、木头,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塑料 、木头装在饭勺、锅铲等物体上,使用起来方便
B.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差,隔热性能较好,可避免烫手
C.塑料、木头是热的良导体,可快速散热,避免烫手
30.羽绒服里面通常填充蓬松的鸭绒,有利于阻止热通过( )方式传递,达到保暖的目的。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31.产生热传递的条件不包括( )。
A.物体要直接接触
B.要有温度差
C.必须在物体中心处加热
32.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
①进入超市进行体温检测
②间隔一米有序进校、离校
③去离家近的菜市场,不用戴口罩
④取快递后,不用洗手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33.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学习内容,从脑保健方面来看目的是( )。
A.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B.勤于用脑,加强学习强度
C.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4.通过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 )。
A.地球上到处是火山 B.地球上所有的火山都会喷发
C.地球内部有高温高压的岩浆
35.发生地震时,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
B.如果家住在高楼,应立即乘坐电梯离开,到室外躲避。
C.如果正在室外,要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
36.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
A.天平 B.剪刀 C.门把手
37.妙妙发现爷爷会把粮食摊开的晾晒,这样粮食干得快,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A.蒸发面积的大小 B.空气流动的快慢 C.温度的高低
38.下列( )是岩浆岩。
A.页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39.小明的手冰凉,他抱住了一个热水袋,手很快变热。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的低温传向了热水袋,手变热了 B.这种热传递方式属于热传导。
C.热水袋中的热通过热水袋传给空气,空气又传给小明的手。
40.生活习惯影响人的健康,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
A.平时睡眠不足,双休日多睡会儿,补一补
B.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果蔬
C.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
41.人的左半脑出现了毛病,( )的运动就会受到限制。
A.左侧 B.右侧 C.两侧
42.如果你在家时发生地震,以下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乘坐电梯下楼 B.蹲到卫生间角落 C.用手或软垫保护头部
43.不同坡度的斜面( )。
A.用力情况一样 B.越陡越费力 C.越陡越省力
44.奇妙小组将同温等量的热水分别倒入下面杯子中,相同时间内冷得最慢的是( )。
A.双层玻璃杯 B.单层玻璃杯 C.一次性塑料杯
45.动滑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其作用是( )。
A.省力又可改变用力方向 B.不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 C.省力但不可改变用力方向。
46.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是( )。
A.挤压 B.风化作用 C.地壳运动。
47.( )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厚度为3400多千米。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48.下列情况中,( )会损伤我们的听力。
A.远离高音 B.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C.不掏耳朵
49.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50.地球内部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核、地幔、地壳
51.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建筑物,应该寻找安全性高的“避震空间”。下列空间中相对安全性最高的是( )。
A.卫生间 B.客厅 C.阳台
52.( )不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A.地震 B.火山 C.侵蚀
53.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基础,关于“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看到喜欢的礼物时,大脑会产生兴奋、激动的情感,并指挥我们露出笑容。
B.对于打针,很多人都很害怕,但经过大脑思考后我们还是能够坚持克服困难。
C.小脑的工作是控制我们的呼吸和心跳。
54.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B.土壤中缺少食物 C.土壤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
55.占地表岩石的70%的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56.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属于良好生活习惯的是( )。
A.每天坚持1小时的适度锻炼
B.吃饭时不过量,三餐分配合理
C.为了看喜欢的动画片,每天只睡3、4个小时
57.冬天当你坐在取暖器旁边时,脸上感到热,这时热传递的方式是(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58.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声音的干扰,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工具
B.在校园周围植树
C.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59.想要把一枚钉子从木板中拔出来,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A.镊子 B.圆规 C.羊角锤
60.下列材料中,适合用来制作冷藏箱箱体的是( )。
A.PVC板 B.玻璃板 C.铁板
61.地球的结构由外而内的顺序为( )。
A.地幔、地壳、地核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壳、地核、地幔
62.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坏处有( )。
A.灌溉农田 B.净化空气 C.洪涝灾害
63.下面三个杯子里盛有相同重量和温度的水,凉得最慢的是( )。
A.不锈钢杯 B.塑料杯 C.铜杯
64.产生热传递的条件包括( )。
A.物体不直接接触
B.要有温度差
C.必须在物体中心处加热
65.奶奶家里使用的保温瓶,其内胆做成双层结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热水流出来 B.打烂一层还剩一层 C.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
66.夏季的暴雨持续不断,极易引起山洪泥石流,若突发泥石流时,你恰好在泥石流流经的路上,应该沿怎样的方向逃生?( )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67.冬天穿羽线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 )。
A.能够产生热量 B.能传递更多热量 C.能保温
68.下列哪项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的一切活动?( )
A.脊髓 B.脑 C.神经
69.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探究
B.做实验只用得出结论,不用记录过程
C.针对问题要学会做出合理的假设
70.旗杆、桅杆顶端的装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 )。
A.滑轮 B.斜面
71.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角膜 C.视网膜
72.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在水泥墙体的外面粘贴了隔热材料。增加这层材料的主要作用是( )。
A.材料很轻,不容易引发房屋倒塌 B.使墙面变得更平整,容易施工
C.隔热材料能阻止热传递保持室温稳定,节约能源
73.生活中应用到斜面的地方不包括( )。
A.盘山公路 B.螺丝钉上的螺纹 C.跷跷板
74.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
A.感冒时乘坐飞机 B.远离噪声过大的工地 C.用耳机收听音乐时,音量调小
75.在一些容易触电的地方,我们应该醒目地悬挂( )。
A. B. C.
76.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哪种天气海水蒸发的速度最快?( )。
A.阴天 B.晴天 C.下雨天
77.下列生活习惯不健康的是( )。
A.饮食均衡,三餐定时定量 B.不喜欢运动,习惯躺着看电视
C.心态积极,遇事乐观
78.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
79.盖上保温杯的盖子有利于保持水温,主要是因为减缓了(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80.地球内部结构大致可以分( )个圈层。
A.5 B.3 C.4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标志是当心爆炸,B标志是当心中毒,都与对应的含义相符。C标志是当心辐射,而不是当心感染,C选项不符合。
2.B
【详解】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男女青春期的年龄段不一样,女生一般要早于男孩,女孩一般是从8-11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是从10-14岁开始,到18、20岁。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3.B
【详解】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所以B符合题意。
4.B
【详解】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对流是冷、热不同的液体或气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辐射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
5.B
【详解】螺丝刀本身是轮轴,杆相当于轴。把儿相当于轮,省力;螺丝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用螺丝刀拧螺丝就是轮轴和斜面的组合,所以B符合题意。
6.A
【详解】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产生视觉信号,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花,A是正确的选项。
7.C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整个地壳中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
8.B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惊慌乱跑,不能跳窗逃生,也不能使用电梯,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B是正确的选项。
9.B
【详解】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学习习惯,科学用脑,睡眠充足,按时休息;注意合理饮食,吃饭不挑食,适当的吃一些蔬菜、水果,注意个人卫生、营养和饮食卫生,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A、减少运动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选项观点错误;
B、按照课程表上的各种课程,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选项观点正确;
C、女孩的身材很重要,也要均衡营养,少吃不利于身体健康,选项观点错误。
10.C
【详解】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辐射、对流三种方式。对水加热,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向下降,下降的水受热后又会上升,通过热水和冷水不断的循环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11.B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送声波;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每个人的听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12.A
【详解】略
13.B
【详解】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既包括动滑轮也包括定滑轮,所以既可以改变方向又可以省力。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14.C
【详解】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冬天了,常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坐在太阳下暖和,这种热是通过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15.A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要切断电源,不能躲到阳台上,也不能乘电梯逃生,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16.A
【详解】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是不全面的。
17.C
【详解】为了取得更好地保温效果,冰箱的设计既要考虑制作材料,要选择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还要考虑冰箱的结构,把冰箱划分区域,保温效果更好。
18.C
【详解】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机械的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复杂。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它们有省力或方便的作用。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费力杠杆,费了力但省距离,C是正确的选项;AB是省力杠杆。
19.A
【详解】当遇到较强的噪声,我们的第一反应时隔离噪声,用手捂住耳朵,而不是用手捂住口鼻,迅速闭上眼睛。
20.B
【详解】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筷子和镊子都属于费力杠杆,开瓶器属于省力杠杆。
21.A
【详解】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22.C
【详解】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当热量传给一个物体时,这个物体的热能就会增加。随着热能的增加,它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M距离热源中心最近,所以热量最先传递到M处。
23.C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24.B
【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升旗时,旗手把绳子向下拉动,而国旗向上移动,说明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所以B符合题意。
25.A
【详解】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厚围巾、报纸、塑料袋相比,围巾最厚,导热性最差,因此为了不让红薯凉那么快,用厚围巾包着最合适。
26.C
【详解】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大脑,所以C符合题意。
27.C
【详解】A.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轮轴。人们在使用时,有时在轮上用力,带动轴一起转动;有时在轴上用力,带动轮一起转动。A的说法错误。
B.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的装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轮轴。轮轴装置的轮不一定是圆形的,如扳手、门把手利用了轮轴,它们的轮就不是圆形的。B的说法错误。
C.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C的说法正确。
28.A
【详解】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保持愉快的情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利于脑的保健;长时间熬夜不利于脑的保健。
29.B
【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根据对材料导热性应用的认识,饭勺、锅铲、铁锅等,通常安装有塑料、木头或橡胶的手柄其主要原因传热性比较差,隔热性能较好,可避免烫手,便于使用。
30.B
【详解】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传热是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如烧火煮饭)。水中传热,主要靠对流的方式;太阳的热主要是靠辐射方式传递到地面。羽绒服里面通常填充蓬松的鸭绒,有利于阻止热通过热对流方式传递,达到保暖的目的。
31.C
【详解】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热传递现象一般发生在固体中,物体要直接接触,要有温度差,不一定在物体中心处加热。
32.A
【详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可以传染的,它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方式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所以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进入超市进行体温检测、间隔一米有序进校、离校、去离家近的菜市场,也要戴口罩;取快递后,要及时洗手。
33.C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学习内容,从脑保健方面来看目的是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4.C
【详解】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通过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地球上并不是到处是火山。地球上有的的火山会喷发,有的火山是不会喷发,所以C符合题意。
35.B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AC是正确的做法,B做法错误。
36.C
【详解】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门把手属于轮轴;天平和剪刀属于杠杆。
37.A
【详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情况下,蒸发面积越大,蒸发越快。A符合题意。
38.B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属于岩浆岩,页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39.B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是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或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A、热总是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或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水袋的温度比手的温度高,热水袋的热量传向手,手变热了,故A错误;
B、手抱着热水袋,热水袋和水直接接触传递热量,这种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故B正确;
C、热水袋的热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给手,并没有借助空气传递热量,故C错误。
40.A
【详解】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果蔬,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平时睡眠不足,双休日多睡会儿,补一补,不利于人体健康。
41.B
【详解】大脑是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枢,是思想活动的摇篮,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左脑--偏重于管理数学、逻辑、语言等功能;右脑--偏重于管理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人的左半脑出现了毛病,右侧的运动就会受到限制。
42.A
【详解】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在室内,应迅速就近躲到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在家时发生地震,千万不可以乘坐电梯下楼,这样会更加危险。
43.B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所以不同坡度的斜面,越陡越费力。
44.A
【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保温应该用隔热效果最好的杯子。单层玻璃杯、双层玻璃杯和一次性塑料杯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三者相比较,双层玻璃杯中间有静止的空气,空气也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热效果更好,所以将同温等量的热水分别倒人下面杯子中,相同时间内冷得最慢的是双层玻璃杯。
45.C
【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动滑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其作用是省力但不可改变用力方向。
46.C
【详解】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47.C
【详解】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厚度为3400多千米,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48.B
【详解】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远离噪音、高音,避免长时间使用耳塞、耳机,不要频繁掏耳朵等,所以选项B不正确。
49.A
【详解】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
50.C
【详解】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基本圈层;地球内圈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故C选项符合题意。
51.A
【详解】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时,在室外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的建筑物。在室内寻找合适的避难位置,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建筑物,应该寻找安全性高的“避震空间”。下列空间中相对安全性最高的是卫生间,所以A符合题意。
52.C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内力地质作用改变地球地表形态,形成地震、火山、断裂和高原、低地、海洋,AB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C不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53.C
【详解】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能够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人脑具有高级功能,当我们看到喜欢的礼物时,大脑会产生兴奋、激动的情感,并指挥我们露出笑容,对于打针,很多人都很害怕,但经过大脑思考后我们还是能够坚持克服困难,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脑干的工作是控制我们的呼吸和心跳。
54.C
【详解】略
55.B
【详解】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陆地表面分布的三大类岩石以沉积岩面积最广,沉积岩所占比例为75%。B符合题意。
56.C
【详解】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卫生的食物,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少汕少盐;足量饮水,少喝饮料;不挑食,不偏食等。中小学生每天应保证不少于 1 小时的锻炼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要不少于9 小时。睡眠不足会引起精力不集中、意志力低下,并对生长发育和免疫力产生影响。饮食、运动及睡眠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A.每天坚持1小时的适度锻炼。中小学生每天应保证不少于 1 小时的锻炼时间。属于良好生活习惯
B.吃饭时不过量,三餐分配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卫生的食物,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少汕少盐;足量饮水,少喝饮料;不挑食,不偏食等。属于良好生活习惯
C.为了看喜欢的动画片,每天只睡3、4个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要不少于9 小时。睡眠不足会引起精力不集中、意志力低下,并对生长发育和免疫力产生影响。不属于健康的生活习管惯。
故选C。
57.A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冬天当你坐在取暖器旁边时,脸上感到热,这是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辐射。
58.B
【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声音的干扰,在校园周围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是控制噪声的方法。
59.C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想要把一枚钉子从木板中拔出来,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羊角锤。
60.A
【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适合做保温材料。制作冷藏箱时,我们选择PVC板,是因为这种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能有效增强保温效果;木板、铁板比PVC板导热快散热快。A符合题意。
61.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结构由外而内的顺序为地壳、地幔、地核。
62.C
【详解】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天气的最大特点是多变,天气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各种不同天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灌溉农田、净化空气属于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洪涝灾害属于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坏处。
63.B
【详解】导热能力:不锈钢>铜杯>塑料。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不锈钢杯传热的速度最快,所以手感觉不锈钢杯子的外壁最热。导热快的物体散热也快,因此不锈钢杯子散热最快,塑料杯子散热最慢。几分钟后,三杯水的温度不同,塑料杯子的温度最高。
64.B
【详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所以两个物体产生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65.C
【详解】我们需要要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防霉防锈这样一些技术的运用,明确传热性、保温性的基础知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保温效果,奶奶家里使用的保温瓶,其内胆做成双层结构,主要目的是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
66.C
【详解】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立即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安全地带逃跑。在泥石流流通区两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很容易被泥石流掩埋,是错误的逃生方法,故A错误;
B、泥石流前进速度很快,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很难逃生,故B错误;
C、泥石流向下运动,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是正确的逃生方法,故C正确。
67.C
【详解】冬天穿羽绒服暖和,是因为羽绒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的作用。羽绒服不能产生热且传递热的能力差。C符合题意。
68.B
【详解】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的一切活动,人脑不同区域受损都会导致分管的功能减弱或丧失。
69.B
【详解】A、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才有意义,选项观点正确;B、做实验需要出结论,也要记录过程,选项观点错误;C、针对问题要学会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去实际验证,选项观点正确。
70.A
【详解】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旗杆、桅杆顶端的装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滑轮。旗杆、桅杆顶端的装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滑轮。它实际上是一个边缘有槽、可绕轴转动的轮子。
71.A
【详解】我们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眼球中的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物体。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过度变厚形成的。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晶状体,所以A符合题意。
72.C
【详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像铜、铁、铝这样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在水泥墙体的外面粘贴了隔热材料。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增加这层材料的主要作用是隔热材料能阻止热传递保持室温稳定,节约能源。
73.C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形的盘山公路螺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跷跷板应用了杠杆原理。
74.A
【详解】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
A、感冒时乘坐飞机不利于保护听力,A符合题意;
B、远离噪声过大的工地有利于保护听力,B正确;
C、用耳机收听音乐时,音量调小,有利于保护听力,C正确。
75.B
【详解】在一些容易触电的地方,我们应该醒目地悬挂提醒小心触电的带有闪电标志的警示牌。B是小心触电的标志。
76.B
【详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晴天天气温度高,海水蒸发的速度最快。
77.B
【详解】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的范围很广。健康生活:1.饮食均衡,三餐定时定量。2.空闲时多做运动。3.讲究卫生。4.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5.不抽烟少喝酒。6.心态积极,遇事乐观。下列生活习惯不健康的是不喜欢运动,习惯躺着看电视,所以B符合题意。
78. 较热 较冷 热传导
【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
79.C
【详解】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盖上保温杯的盖子有利于保持水温,主要是因为减缓了热对流。
80.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