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作文写作训练和指导:国潮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作文写作训练和指导:国潮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00: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国潮作文讲评
2023.10
存在问题
1.举例不当,比如举《只此青绿》为例。不能正确理解“国潮”,举出恰当的例子。
什么是国潮?应该具备几个点:
传统文化特色;现代元素(信息技术、媒体等);形成潮流
素材:故宫“文物盲盒”“故宫日历”;“玩转故宫”小程序的推出;故宫并与晨光联名推出故宫印花文具;李宁结合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推出刺绣卫衣;上海冠生园大白兔糖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大白兔糖唇膏;改良式旗袍和汉服……
存在问题
2.偷换概念,不说“国潮”而是说“老字号”“国货”;或者扩大话题内容,谈论传统文化的创新
3.只罗列国潮现象,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4.举例论述不到位,说理不够透彻。比如举周杰伦为例,应该如何写?
亚洲天王周杰伦将中国元素融进流行音乐,化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演唱出一首首具有中国风的歌曲——《青花瓷》《兰亭集序》《红尘客栈》《菊花台》……这些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晕染唐诗宋词韵味的歌曲,更引领了一批90后、00后回归传统诗词文化,掀起一股复古中国风的潮流。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国风歌曲的流行正是体现了“90后”“00后”生活在国强民安之下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材料二:“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涌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的崛起……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材料二:“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涌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的崛起……
第一则材料对“国潮”的具体要素进行了分析,突出其文化基因和时尚潮流的融合。(是什么)
第二则材料反映的是90、00后对待国潮的支持态度,突出其文化自信这点。(为什么)
第三则材料,举出具体例子,以当前市场上老字号崛起的现实,突出国货升级创新的方向。(怎么做)
理清材料的思维逻辑层次
立意:
1.文化底蕴。国潮,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国潮的兴起,是传统文化和基因焕发新面貌的标志,是民族品牌健康发展的见证。
2.民族自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的民族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90、00后,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3.坚守初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大量国货在跨界融合中改变了原有模样,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文章结构】
行文结构一 传统“三段论”式
行文结构二 引议联结式
行文结构三 正反对比式
行文结构四 层层推进式
行文结构五 设置分论点式
注意:这些文章结构参考,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包含、融合,而非彼此独立、割裂。
比如“引议联结”式中某一部分,也可再设置“分论点”式。
比如“层层推进”式,和“引议联结”式也有相通之处。
行文结构参考示例一:传统“三段论”式
《国潮,打开文化自信的心扉》
①引述材料:时下兴起国潮热,年轻人纷纷追捧。
②提出观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国潮热兴起,是深植中华文化的时尚潮流,也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
③分析问题: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A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足够的底气
B 中国综合实力增强,让我们更有国家认同感
④解决问题: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进一步立足传统,进一步彰显中国元素,进一步重新融合(可结合实例,避免和“为什么”重复,比如中国茶饮料兴起,比如故宫文创的弘扬)
⑤总结全文:我们应该有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该融入我们的中国潮。
行文结构参考示例二:引议联结式
《国风正红,当“潮”不让》
①引出话题:年轻人追捧国潮,当“潮”不让。
②展开议论:分析年轻人追国潮的原因
A 彰显传统文化 B 体现国家认同 C 融合时尚元素
③联系实际:联系年轻人实际:尝试理解、接纳、喜爱并推动国潮发展。
列举具体的实例:追捧中国茶饮料,而不再是只喝可乐、雪碧;相信中医,而不再迷信西药。
④总结全文:国风传统,是一个丰富的文化宝库,我们不应该遗弃,而应该亲近、呵护,并从中汲取精华。
行文结构参考示例三:正反对比式
《“潮”人不如“潮”己》
①引出话题:国潮热兴起,年轻人追捧。
②揭示实质:“潮”出自信,“潮”出时尚,“潮”出高度,这是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崭新演绎与健康发展。
③正面角度:描述当下国潮兴起的现状。
中医药品牌强势发展(云南白药)
深耕传统文化的茶饮料走红(茶颜悦色)
④反面角度:回溯以前外国潮的兴起
欧美潮(电影),韩潮(综艺),日潮(动漫),席卷而至
⑤小结上文:“潮”人不如“潮”己,与其媚外自卑,悲观自惭,不如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⑥联系实际:年轻人如何来推动国潮的进一步发展。
行文结构参考示例四:层层推进式
《风起本土,“潮”向传统》
①引出话题:国潮热兴起,情势可喜。
②描述现状:老字号品牌换发新生机,传统品牌具有新时代表达,挖掘传统文化的新锐品牌纷纷崛起……
③展开分析:这是来自“本土”的时尚潮流,而不再是舶来品,不再是哈韩哈日哈美。(照应标题第一部分:风起本土)
④挖掘根源:这是立足传统文化的结果,这是文化自信的产物。五千年华夏文明是宝库,是沃土,是泉源。(照应标题第二部分:“潮”向传统)
⑤提出建议:继续深耕传统文化,彰显中国元素,继续推出优质品牌,兼顾口碑效益。
⑥总结全文:让我们的本土风,传统潮,得到长足发展。
行文结构参考示例五:设置分论点式
1.《理性静观“国潮”热》
①引出话题:国潮热是可喜可贺可自豪的。
②正面肯定:传统复兴,文化自信。
③理性分析:我们要理性、冷静地对待(设置三个分论点,以提建议的方式阐述怎么发展国潮)
分论点一 不脱离传统土壤,而是扎根中国文化;
分论点二 不是图一时之热,而能更加持续长久;
分论点三 不是赔钱赚吆喝,更要提升经济效益。
④总结全文:不是头脑发热,而是静心思考,努力让国潮更潮,潮得更久。
提醒:设置的分论点,不能彼此杂糅,应体现层次感。
2.《守正创新中国潮》
①引出话题:国潮热兴起,年轻人追捧。
②分析原因(设置两个分论点,分析“国潮”热背后原因)
分论点一 守正:坚持正道,立足传统,守住初心
某品牌能发掘传统茶文化,进行推广
分论点二 创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胆创造
某品牌定位于年轻90后00的审美喜好与消费诉求。
③联系实际:个人对国潮产品的使用、认识等(比如故宫文创等)。
④总结全文:守正加上创新,才能让国潮深入人心。
优秀片段(开头段)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戏曲婉转悠扬,在时光洪浪中流转出同光十三绝的滟滟光影;书法勾连不断,在横竖撇捺中尽显古代名士的风流姿态。从华裳汉服和琴筝笛箫,从梨园曲艺到书法艺术,挖掘,恢复,传承,创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复兴之中,掀起了一股“国潮”之风。当历史的车轮与时代潮流共同撞击,吾辈之少年,也将以自己的青春活力,让国粹焕发崭新光彩,让国潮迸发出更为你灼热耀眼的火花。
——林慧欢《承华夏传统,续时代“国潮”》
国潮盛,是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守正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潮流相融合让国潮成功破圈。先有李宁品牌大胆创新,携充满中国元素的服装亮相纽约时装秀,博得海外一致好评推崇;后有故宫与时俱进,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让曾经高冷的故宫,以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步入公众视野,开拓了古典文化传播新途径。“考古盲盒”“故宫口红”等一系列新型文创产品推出,《此话怎讲》《假如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新型纪录片上线,不仅以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让人家喻户晓,更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和形式,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国潮新风尚。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新的创意,新的传播方式,让国潮紧追时代潮流,更具时尚感!
——李鸿鑫《国潮兴,经典传》
优秀片段(举例论证:面)
优秀片段(举例论证:点)
近几年,一度遭人贬弃的鸿星尔克转型成功,不再像原先一味效仿外国鞋式,而是做起了“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国货新潮流的先锋队来。鸿星尔克打造国风新款鞋式,结合“大禹治水”“盘古开天”等神话故事甚至联名王者荣耀中的“五岳”“五虎上将”系列创作出新颖的中国式浪漫鞋风,不仅在消费市场上独树一帜,其创作理念也在引起一股民族风热潮。
——陈概昆《善国潮之盛兮,愿国粹浩荡四方》
优秀片段(怎么做)
国潮何为?国潮大有可为!柴静曾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注定了一个社会从哪里来,往何处去。”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是国潮何为的最优解。深入解构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的国货新潮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老字号品牌焕新,还是传统品牌升级,抑或是新锐品牌的崛起,其中少不了一批批匠人的身影。改良旗袍大受欢迎,国货护肤品牌口碑上升,这些产品“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背后,是匠人们默默地为品质坚守。于是有了白象、椰树、鸿星尔克的一夜爆红。而当喧嚣散去,这些品牌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加持的国货品牌仍是大众信赖的国货之光。
——林可欣《国潮之为,任重道远》
优秀片段(结尾)
何其善兮!我国“国潮”之盛况!何其乐兮!我国传统文化浩荡四方!在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之下,我国走出了这条经济+文化的发展之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可见“国潮”之重,可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之重。若只一味固守,或只一味迎合,岂有此局之盛乎?“国潮”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要坚持坚守与创新并重,创新旧的文化,改造新的文化,加之融合,不忘本,不舍新,才是如今时代生存之法。
“谢此际春风待我慷慨,回眸处一川青黛。”也是感谢“国潮”才能让我听到这首好歌。祝国潮之风行稳致远,铸我中华文化之辉光。
——陈概昆《善国潮之盛兮,愿国粹浩荡四方》
固传统文化,融时代潮流
温雯淇
让传统文化融合时代元素,使之焕发出盎然绿意,就像千年古树吐露新芽,使人们神往其所历经的兴衰荣辱,又盼望其光明前程,富有韵味而又永葆生机。这正是“国潮”的独特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古以来,中华之邦以内涵丰富的文化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来访者,而随着近代洋商的商品输入,“崇洋”之风兴起。因此,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的民族精华,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于是,“国潮”应运而生。
“国潮”让传统文化活出新花样。从“萌萌”的故宫文创,到文化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有如高岭之花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
变成年轻人茶余饭后的综艺节目内容,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平民化,有利于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追求,使追求传统文化成为社会时尚潮流。
“国潮”让传统文化活出新活力。腾讯开放技术能力与故宫博物馆推出“玩转故宫”导览应用,“AI对话大臣”“打卡故宫集神兽”等新鲜玩法迅速拉近了这座庄严肃穆的宫殿与年轻人的距离,填平了百年春秋的鸿沟。用互联网技术和语言的新解读,重新架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之以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走入大众视野。另外,孔子学院正以燎原之势在多个国家成立,在全世界掀起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中华传统文化正走在时尚前沿,成为年轻人不断追求的时尚标杆。
“国潮”让传统文化活出新潜力。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运动品牌李宁,美妆品牌花西子以及众多服装品牌紧跟时代潮流,推出“国潮”产品,不断发掘传统文化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激发民族产业隐藏的巨大经济潜力。一大批老字号品牌,如蜂花,在这场传统品牌升级的热潮里焕新,同时,不少新锐品牌得此崛起,这都在启示我们,绽放传统文化魅力,是势不可挡的文化潮流。
发展“国潮”,关键在于将中国文化和传统基因与当下潮流融合。创新性发展“国潮”定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文化自信。
【佳作参考】 悠悠国潮风,浓浓自豪情
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的崛起。老字号一次次走新,“潮”出一种时尚潮流,也“潮”出民族文化自信。(由材料直奔主题。)
近年来,五粮液与冰激淋合作后大火,大白兔奶糖唇膏一支难求,回力甚至与迪士尼跨界联名,医馆“同仁堂”,继承了中医的妙手回春,坚守了中医的医者仁心,更是逐步把中国医学文化带向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潮流结合,守住经典的同时亦当得了“网红”。如今,“90后”“00后”对国粹、国货的重新追棒,是促进传统商业文化新兴的动力,他们的自我风格、生活态度,抑或是对文化认同都体现在国潮的流行过程中。国潮是中国品牌的新制造,更是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的产物。(排比事例言简意赅,写出国潮发展现状、兴盛的实质,见解独到而深刻。)
国潮国风不再是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随着怀旧国潮风的兴起,北京故宫文化推行许多文化产品,受到国内外民众追棒。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无比重要,国潮“新”起,亦是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盲目崇外已成为过去,人们对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是当下中人们对中华文化认同并充满信心的体现。(由国内到全球、由盲目崇外到国潮兴盛,叙写的范围不断扩大,梯度性很强。)
“国潮”是国人对文化认同,更是文化自信。
过去,一批批老国货百般落寞,甚至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有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一直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国潮的兴起,在我看来,各大传统老字号应把握机会,以自身的“老牌”为优势,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底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彰显我民族文化,赢得更广市场。(今昔对比,由国潮的演变及发展谈“国潮”的魅力。)
悠悠国潮风,浓浓自豪情,“国潮”是中国年轻一代在追逐文化潮流中寻找到的精神契合,“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身为炎黄子孙,应传承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推陈出新,以已之新而立文化之兴!(最后的呼吁号召,更好地彰显了青年之责任,升华主旨。)
点评:本文的构思很新颖,开篇言简意赅地点题,随后又进一步阐释国潮兴起的原因,一组排比事例的引入深入浅出的论证了国潮兴起的根本原因,接着正反实例的论证,更是见解独到,辩证思维得到了彰显,由国内到全球,论证的范围不断扩大,最后的呼吁号召点出当代青年之责任,层层递进是一篇很妙的文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国潮风”强势崛起,从经典国货焕新升级到新消费品牌快速火爆,再到“中国智造”引领文化、科技蓬勃发展,当前“国潮”所代表的意义,不再限于本土潮流品牌的打造,更是中国自信引领的全方位潮流涌现,是民族文化和大国科技驱动的全面创新。
憨态可掬、圆润调皮的“唐宫小姐姐”,“纸扇飞舞,衣袂飘飘”的意气少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洛神水赋》,今年以来,河南卫视利用3D、VR/AR等现代科技呈现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备受关注,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只有中国能做出这‘味’来”“恍惚之间,我们也身处其中,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技术与文化的碰撞”……众多网友表示,已经看够了流量明星的“拼盘晚会”,这样的“国风”内容有价值,显担当。
“国潮”澎湃 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自信
中国青年报
从各大博物馆走红的文创单品到《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娱节目,从街头行走的“汉服小姐姐”到拥趸众多的“国风歌曲”,借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尖端前沿技术的推动和网络平台的助力,“国潮”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勃发生机。由百度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中关注度上涨528%,近五年,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国潮”以怎样的形式“跨界”“破圈”?多样态的“国潮”,其本质和深层动机是什么?潮流之下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又该如何推动“国潮”长效发展?
何为“国潮”?从字面释义来看,“国”即中国,中国品牌,中华文化,意指传统;“潮”是潮流,既包括新时代的潮流文化,也体现人们的个性追求,意指现代。二者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中国原创品牌深植中华文化基因,创意特色风格,打造多样化文创产品而带来的一种消费潮流和风尚。
如今的“国潮”在“跨界”“破圈”中呈现多样态表现形式:
“破茧成蝶”,中国本土文化在多领域创意传承。文物古迹、诗词歌赋、水墨书法、琴棋书画乃至生活方式等文化元素的创意应用,日益成为各行业创新的设计元素和灵感来源。故宫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推出的《迷宫·如意琳琅图籍》互动解谜书在年轻人中深受欢迎,密室爱好者李明韬表示,这样的产品“把历史知识点融入解谜探索的环节中,让玩家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知识”;“国际网红”李子柒还原田园生活,打造出中国美食的超级IP,令中国传统生活美学“香飘海外”。除此之外,《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文娱节目、《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国产动漫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并创新传承,频频引领文化新风潮。
“土尽甘来”,“国货”品牌变身时尚标识。在前不久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多国运动员身上的安踏、匹克、特步等“中国元素”,定格成一帧帧国产运动品牌“出海”的生动画面。
“跨界联名”,在创新融合中延伸产业链。各种品牌或IP通过“破圈”组合,以联名营销或深度合作等方式进行品牌优化、产品创新或业务拓展,成为“国潮”升级的又一主要表现形式。潮玩品牌“19八3”携手中国航天宇焕推出《银河旅客》,以中国航天精神和科技文化元素赋能潮玩产品,用“萌萌哒”设计形象传递航天文化价值;鄂尔多斯联名《国家宝藏》,整合文博、设计和艺术资源,传播东方美学,延展非遗记忆……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品牌或IP,别出心裁地制造与品牌固有印象的“反差萌”,以创意驱动流量,以话题重拾记忆,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营销效果。不少老字号以IP为核心探索跨越单一发展领域,布局更广泛的消费场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态的融合创新发展。
为什么
国家力量筑牢全方位民族自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为中国自主品牌汇聚了葳蕤蓬勃的发展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恢复一枝独秀,充分展现出大国实力,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空前提升,为“国潮”势如破竹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今的中国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开始替代日韩、欧美品牌,成为市场主力。文化内容生产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世界动漫电影的票房纪录,在民族文化元素运用方面,可与世界高标准动漫作品媲美。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体现了国家实力壮大后民族自信的巨大提升。
传统文化赋予国货复兴生命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无论是承载着华夏千年文化与审美的汉服出圈,还是今夏各大旅游景区文创雪糕的刷屏大战,抑或是近期走红的黄鹤楼诗词瓶,近年来备受大众追捧的国潮热点,几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子。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既实现了品牌自身的革新重生,也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碰撞融合。备受关注的“国潮”文化,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与文化自信提高的同向同行,本质上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成果与反映。
政策红利助推国货自强。2017年,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鼓励国货品牌讲好中国故事,重塑国人对中国品牌的信心。2020年,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我国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国产品牌也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品质坚守中,逐渐撕掉以往价低质劣的标签,借力文化势能和消费升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品质能级,开始越来越多地登上世界舞台。
“后浪”奔涌成为消费舞台主角。身穿“中国李宁”LOGO的卫衣、脚踩回力鞋,成为当下青年人彰显时尚与个性的一种方式标志。新消费背景下,“网生一代”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一方面,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热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认知和理念不同于从前,不再盲目追随国外品牌,开始选择“潮流时尚”与“品质、性能、价值”并重的中国品牌。他们以此来表达自我主张和生活态度,获取价值归属和身份认同,也赋予了中国品牌星火燎原的发展空间。
出现什么问题
跟风“国潮”难扬中国文化。“龙凤呈祥”“花开富贵”,传统年画“土味”配色和各类纹样充斥市场……“国潮”热风中,“生拼硬凑”和“用力过猛”的现象不在少数。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很多品牌把“国风”设计理解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刻,一味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缺乏对传统文化意蕴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发与重构,导致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等于传统图案”的刻板印象,缺乏与前卫时尚的“潮”式呼应,也淡化甚至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来寓意。“国潮”是中国品牌基于自身定位和产品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利用,既强调创意,更要求传承。只有以时代元素为出发点,强调品牌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配,与民众产生基于民族精神和审美情绪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品牌和产品焕发生机与活力。否则,只为博眼球的跟风“国潮”会误导大众,甚至透支其对中国品牌的信心。
同质化“国潮”难领创新风骚。“逛到有的展位时,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熟悉的另一个品牌;转一圈下来,才发现好几个主打‘国风’路线的都似曾相识。”在中国美妆博览会上,一位业内人士情不自禁吐槽“国潮”的雷同现象。某“宫廷风”茶饮品牌凭借精准定位和国风包装,一经上市即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但紧随其后的是一大批名字雷同、包装类似的跟风模仿,造成视觉和精神的审美疲劳,加速了“国潮”的泛化。国货变“潮”不是跟风追热和天下大同,而是品牌将自身独特的产品价值、文化表达、美学观念寄托于商品,通过各种创意创新手段,向消费者传递“美”的认知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只有持续不断地在“国”的深层意蕴中汲取营养,在求同存异中进行“潮”的推陈创新,才能打破同质化的怪圈,让中国品牌百花竞放、各领风骚。
短视“国潮”难兴文化大潮。“很多乘势而起的‘新国潮’和‘老字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更多的还是在炒作概念。那些‘京剧脸’‘书法体’‘传统纹样’等形象样式的生硬拼贴,无非是炒作噱头、吸引眼球、转化营销效果。”一位国货品牌管理者如是说。为了追求营业额数字和实现快速获利,很多品牌把“国潮”当作营销手段,错把国家的文化自信当成品牌的文化自信,缺乏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把“跨界”简单理解为与IP或品牌的直接联名,缺乏情感连接和创新意识,无法形成可长期积累的用户价值。例如某国货美妆品牌与饮品公司跨界联名推出特色风味鸡尾酒,首发后短短数十秒即全部售空,甚至怀旧感的酒瓶也被炒作到数百元,但很快消费者便开始“吐槽”该商品令人匪夷所思的口味体验,其中不乏尖锐批评。可见,靠猎奇博眼球并不会长久,只有将“国潮”定位为品牌发展理念,从文化自信、历史传承、爱国情怀、审美情趣中紧握文化红利,从产品创新、质量控制和营销管理中寻求发展,才能实现“国货品牌”向“民族品牌”,乃至“世界品牌”的跨越。
怎么做
用技术打造过硬实力,筑牢国货品牌核心竞争力。过硬的产品品质、鲜明的品牌特性和日新月异的创新能力是国潮从“爆红”走向“长红”的必要条件。要严格把控国货产品品质,加大科研投入,寻求工艺突破和材料创新,通过挖掘消费者深层次消费需求,进行适时适配的产品创新,推出更多讲究技术内涵的“国潮”产品;强化品牌管理,助力老字号和国货经典品牌优化升级,挖掘品牌内涵,用年轻化、个性化、流行化的方式讲好品牌故事;鼓励国货新品牌高起点定位,既要“颜值”,也要“物超所值”,凝聚文化认同;构建“国潮”市场现代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有利于“国潮”品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吸引高端设计师、数字化营销管理和关键技术人才投身“国潮”,为国货品牌持续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多场景参与全球竞争,彰显“中国创造”实力。中国品牌的发展,开放基因贯穿始终。“国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华彩亮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是中国品牌乘风破浪的应有之义。应通过举办精品“国货”行业展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国产品牌发展;参考“南京创意设计周”,以城市为载体,搭建特色传统文化和中国原创品牌“组船出海”的展示平台,助力国货品牌在国际舞台精彩亮相;引导鼓励中国品牌探索与境外经贸合作、联动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变;助力中国品牌深耕品牌价值,推动更多国货经典品牌升级为展现中国魅力的文化名片;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鼓励更多“李子柒”打造多样态文化内容,面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