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00:59:44

文档简介

2023年下学期高一12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B项“古人并不看重传宗接代”错误,原文是“对于家庭和家族延续来说,传宗接代只是最基本的,品德与良好
家风的传承才是真正意义的‘薪火相传’”,由此可知,古人说传宗接代只是最基本的传承,并不意味着不看重传
宗接代。)
2.B(B项“将家庭的伦理规范扩展于整个国家,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君臣有义‘民主自由’的图景”错误,原文
是“一个人如果能将基于家庭的伦理规范扩展于整个国家,也便实现了理想状态。正如孟子所说:‘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可知,这是一种假设,孟子所说的“君臣有义”“民主自由”也只是
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君臣有义”“民主自由”的图景。)
3,A(“家国同构”观念指的是:家与国有着同样的结构,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衍生,家庭的伦理规范既适用于解
决家庭问题,也适用于治国平天下。即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相同的,即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国
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治家与治国是一回事。△A项“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意思是要视他国为自
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反映的本质是墨家的“兼爱”思想,与儒家“家国同构”无关。)
4,积极影响:①家国同构的伦理本位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密不可分。②传统中国的家国文化,为我们建设
良好的家风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孕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消极影响:①家国同构观念催生了古代裙带关系、门阀盛行的社会现象。②用家国同构的伦理本位思想治国理
政,让传统社会结构发生畸变,商业组织、法律则发育不良。③家国同构观念遏制民主、科学、自由精神的发展。
(影响每点1分,消极影响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
5.①生育功能:在传统家文化的价值谱系中,繁衍生命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对家庭和家族的责任。②情感功
能:在传统及当今社会,家庭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地位重要,是承载爱情与亲情的船舶。③伦理功能:在传统
社会,家是孕育伦理规范的“温床”,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良好家风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诱
惑,让人平复浮躁、浮华的心态,能孕育风清气正的民风、政风。④政治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国人将家庭中的伦
理规范作为基点,泛化到治理社会、管理国家,乃至一切社会思想和行为,形成了“修齐治平”政治思想。(每点2
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的情赋分)
6.D(D项“主要是出于对爷孙两人经济专家身份的崇拜”错误,从原文“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
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可以看出,村民们惊讶的原因是赵国栋“居然”不是赊刀人;从“你来这儿带着我们
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可以看出,村民们鼓掌欢呼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坚信赵国栋能够带领他们走上富裕
之路。)
7.A(A项中“赵国栋非常高兴是因为他那时已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任村长”错误,第①处画横线的句子只是表
明赵国栋得知村主任爷爷在世而高兴,他是后来才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
8.①一开始,村民们“面面相觑”,将信将疑,个别村民认为白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②在老村长的带动下,村民打
理起自家的沙棘地并形成共识:沙棘果行情会非常好。③到了冬天,沙棘果喜获丰收,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
益,村民们既吃惊又高兴。④卖完沙棘果,村民们心甘情愿地同赵国栋结算了赊欠的货款,希望他再来赊东西,
对未来有所期待。(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
9.续写示例:孩子,你要知道,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广大农民的心先“扶”起来。
续写理由:①形象刻画方面,形象上与爷爷之前表现的形象相契合,借赵国栋的联想,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爷爷深
入群众、讲究实效的工作作风。②主旨提示方面,卒章显志,借赵国栋爷爷的话来结尾,凸显了农民脱贫及乡村
振兴的主题。③情节设置方面,结尾续写的内容呼应了小说的开头以及赵国栋的行为。(续写2分,要求契合人
物身份,切合小说情境,符合字数要求。紧扣续写陈述理由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10.A、D、E(原文标点处为: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每处1分)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机密★启用前
2023年下学期高一12月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家文化中,家庭和家族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的成就与价值,都要通过对家庭和家族的
贡献来衡量和体现。在家文化的价值谱系中,繁衍生命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对家庭和家族的责任。
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是普通民众最大的追求和愿望。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
主要有三个指标:权力、金钱、声望。而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指标除了权力、金钱和声望,还要包
括子孙后代。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但是后继无人,在中国文化中也算不得十分成功,所谓“家道兴,看
后生”。对比中西方衡量个人成就的差异,我们看到家文化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巨大的影响力。
对于家庭和家族延续来说,传宗接代只是最基本的,品德与良好家风的传承才是真正意义的“薪火
相传”。出于后世福泽和家族传承的考虑,传统社会的人们更注重对后代的道德教化。所谓“忠厚传家
久,诗书继世长”,从家庭和家族的长远发展和传承来看,古人重品德、轻财富的观念也就可以理解了。
家庭不仅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地位重要,在中国人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理念中
也举足轻重一家是中国人判断亲疏远近、采取不同措施的基,点。费孝通先生用差序格局来比拟传
统中国社会的结构。所谓差序格局指的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根据血缘、亲缘、地缘等
亲疏远近关系,结成社会网络。这就好比在水里面抛入一颗石子,以石子为中心会形成一圈一圈的
波纹。这颗石子代表着自己,而远近不同的波纹则代表着亲疏关系。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
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家,既是判断亲疏远近的基,点,也是孕育伦理规范的“温床”。传统社会中有五种基本的人伦关
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统称为“五伦”。在“五伦”中,父子、夫妇、兄弟都属于
家庭关系,而君臣和朋友可以分别看做是父子、兄弟关系的衍生。在儒家看来,家国是一体的,一个
人如果能将基于家庭的伦理规范扩展于整个国家,也便实现了理想状态。正如孟子所说:“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中国人的家文化将家庭中的伦理规范作为基,点,泛化到治理社会、管理国家,乃至一切社会思想
和行为。学者梁漱溟将家文化称之为伦理本位一家庭亲子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涵化了整个社会
人际关系。可以说,无论是差序格局还是伦理本位,都是中国人家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国人的家文
化将社会乃至国家打上深刻的烙印,让伦理关系网络和情谊习俗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导。即使在今天
中国人的生活中,人情、关系、面子依然发挥着支配作用。
在家文化主导的逻辑中,家与国有着同样的结构,家庭的伦理规范既适用于解决家庭问题,也适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