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01:1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吟诵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体悟诗人的人格美。
2、在聆听经典、反复吟诵、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以及他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3、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
因声求气,诵读全诗。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演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想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诗仙李白不仅好饮也善饮,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实,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
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大家读过吗?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由此可见劝酒诗的常写主题:离别,慨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以及借酒销愁。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
2、展示学习目标:
(1)在吟诵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体悟诗人的人格美。
二、书声琅琅
(一)知识积累(初读课文,正字音,读气势)正音将樽烹岑馔裘沽恣谑(学生个读,师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品味鉴赏(师作示范,诵读指导)
1、多媒体展示诗人创作背景。
2、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3、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整首诗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诗人的人格美是如何体现的?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交流讨论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所蕴含的愁情和愤懑之情。
(三)体悟李白的人格美。
(看视频名家胡乐民老师朗诵、个性化朗读展示)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内心充满矛盾。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四)课堂结语
(归纳感情基调,激情结语,最后齐背)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狂歌痛饮的方式,表达了功业未成而年华早逝、奇才盖世而无路请缨的慷慨激愤之情。作品围绕的是一个“将”字,突出的却是一个“愁”字,所以感情基调是低沉的、郁闷的、慷慨悲凉的。读李白的诗,尽管悲但悲而不伤,悲而能壮,把悲转化为狂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李白的个性,也体现着盛唐的时代精神。
三、板书设计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