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下语文11《沁园春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七下语文11《沁园春雪》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9 15:19:49

文档简介

11《沁园春·雪》教案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第三单元是英雄人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优秀人物的崇高品格、奉献精神、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学习写人的方法,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这之前的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由此可见,这词的写作、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等要求.因此,字词的处理,课文略读等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这个年龄阶段是学生的正式自我独立意识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动性,对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渴望强烈,对未知的事物好奇心、探索欲仍然十足.因此,可以更多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是学生能够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字词,能够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3.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欣赏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练习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默读课文的过程,体验泛读、速读了解文章大意的阅读方法,能够在默读时划出文中主体内容、关键词,能够在默读后读出或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对课文的范读过程,模仿流利、准确的朗读方法,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语速读出课文内容;
3.通过参与对课文的分析过程,能够结合老师的讲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经历对课文的精读过程;建构细读文章,分析思想的方法,能够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表达的思想意识,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及其目的和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产生对语言文学的爱好,能够积极参与研读、分析活动,主动总结语文学习方法并准确说出其步骤和关键;
2.能够激情洋溢的朗读课文,准确说出文中表现这些思想感情的文字,畅谈个人的理想抱负;
3.形成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正确评价的行为准则,能够单独完成如字词、泛读等学习环节,能够与学习组同学及老师交流、总结文章内容、思想、方法,能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展示或表达的内容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即能说出其正确之处,也能对其不足加以补充和修正.
[重点难点]
重点: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难点:1.品读领略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的写作背景;
2.搜索、剪辑本课中的视频或音频;
3.批阅学生预习内容,总结共性问题,确定准确结论;
4.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效衔接各教学环节.
学生准备:
1.借助工具书,独立确定课文中生字生词的读音,释义等;
2.收集、整理本课作者及文中人物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导语: 教师抒情介绍,学生静听,猜作者:他是一个站在传统的根基上胸怀大志、谈论理想的人,一个站在民族立场上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在沉落起伏中傲视独立、纵横捭阖的人,一个上马击狂寇、下马草军书、文武兼备的人,一个不大容易说清楚却具有无限魅力的人.当民族危亡压倒一切的时候,当最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发起深远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力量的时候,他站在了西北高原茫茫的黄土地上.他是谁?他就是毛泽东.今天我们学习这位文武兼备的开国领袖的诗篇《沁园春·雪》
2.题解: 沁园春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3.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设计意图]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第一遍,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莽莽mǎng 分fèn外 折zhé腰 成吉思汗 hán妖娆ráo 风骚sāo
稍逊xùn 今朝zhāo 沁qìn园春 数shǔ风流人物
2.第二遍时,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3.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设计意图]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 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二)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7.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8.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三)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相互补充进行全班合作,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这首词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黄河东征时所写.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的请求,亲笔书写相赠并得以公开发表.
全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典型地代表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可谓中国词中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拓展延伸: 1.读伟人:在搜集的毛泽东诗词中,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代表诗人的胸怀?朗读给大家听.
提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说伟人:根据你的了解,用一句话来形容毛泽东,说出你对他的认识.
提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用满腔豪情谱写锦绣诗文,也谱写了中国的新篇章.
他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领袖……
他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军人……
[设计意图] 每一堂语文课,都有一种别样的收获,这个结束语让作者在小说中最想表达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流转.真正做到通过学习语文,教会学生做人.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风流人物”,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齐诵《沁园春·雪》.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 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 泽 东
总写之景 意境壮阔 热爱祖国
上阕写景: 具体实景 动静结合
想象之景 艳丽多姿 江山多娇
过 渡: 承上启下 英雄人物
下阕论史: 评 古: 短于文治
论 今: 风流人物 真正的英雄人物
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反思]
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我让学生学习这首词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不过老师范读做得不够,若能在指导完后,再进行示范,学生能更直观体会.
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这一板块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这样学生一定会绽放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课件30张PPT。毛泽东沁园春·雪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字词,能够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3.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欣赏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练习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经历默读课文的过程,体验泛读、速读了解文章大意的阅读方法,能够在默读时划出文中主体内容、关键词,能够在默读后读出或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对课文的范读过程,模仿流利、准确的朗读方法,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语速读出课文内容;
3.通过参与对课文的分析过程,能够结合老师的讲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经历对课文的精读过程;建构细读文章,分析思想的方法,能够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表达的思想意识,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及其目的和效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产生对语言文学的爱好,能够积极参与研读、分析活动,主动总结语文学习方法并准确说出其步骤和关键;
2.能够激情洋溢的朗读课文,准确说出文中表现这些思想感情的文字,畅谈个人的理想抱负;
3.形成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正确评价的行为准则,能够单独完成如字词、泛读等学习环节,能够与学习组同学及老师交流、总结文章内容、思想、方法,能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展示或表达的内容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即能说出其正确之处,也能对其不足加以补充和修正.教学目标 导 语 他是一个站在传统的根基上胸怀大志、谈论理想的人,一个站在民族立场上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在沉落起伏中傲视独立、纵横捭阖的人,一个上马击狂寇、下马草军书、文武兼备的人,一个不大容易说清楚却具有无限魅力的人.当民族危亡压倒一切的时候,当最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发起深远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力量的时候,他站在了西北高原茫茫的黄土地上.他是谁?
他就是毛泽东.今天我们学习这位文武兼备的开国领袖的诗篇《沁园春·雪》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题解 : 沁园春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沁园
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 春·长沙》.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领袖风采领袖风采领袖风采领袖风采领袖风采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莽莽mǎng 分fèn外
折zhé腰 成吉思汗 hán
妖娆ráo 风骚sāo
稍逊xùn 今朝zhāo
沁qìn园春 数shǔ风流人物
1.教师范读,第一遍,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第二遍时,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3.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 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 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 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 最好是闭上眼睛想, 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二)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二)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 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二)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7.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8.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三)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写景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 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三)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三)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四、总结课文 全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典型地代表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可谓中国词中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拓 展 延 伸 1.读伟人:在搜集的毛泽东诗词中,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代表诗人的胸怀?朗读给大家听.
提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拓 展 延 伸2.说伟人:根据你的了解,用一句话来形容毛泽东,说出你对他的认识.
提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用满腔豪情谱写锦绣诗文,也谱写了中国的新篇章.
他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领袖……
他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军人……
教 师 小 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风流人物”,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齐诵《沁园春·雪》.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布 置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沁园春·雪》
毛 泽 东
总写之景 意境壮阔 热爱祖国
上阕写景: 具体实景 动静结合
想象之景 艳丽多姿 江山多娇
过 渡: 承上启下 英雄人物
下阕论史: 评 古: 短于文治
论 今: 风流人物 真正的英雄人物
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11《沁园春·雪》练习
基础练习
1.《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沁(qìn)园春 原弛蜡象 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 稍逊风骚(sāo) 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 略输文彩 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竞折腰
3.《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5.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阅读练习
一、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4.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5.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______ _________。
二、阅读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试与《沁园春 雪》就内容及写法上的异同作一些比较。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毛泽东(1930年2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词 词牌 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D 3.D 4.D 5.C
阅读练习
一、1.《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
2.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3.D
4.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赵匡胤
简述看法(略)
5.“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二、两首词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沁园春 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上阕写景,下阕叙事。《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但只是展现眼前实景。
毛主席诗词鉴赏——水调歌头 游泳(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 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