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什么是长征?
红军长征(1934.10-1936.10)中共中央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由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行程在二万五千里以上,因此长征又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长征的经过
1.突破四道封锁线。
2.强渡乌江,攻占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
3.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4.巧渡金沙江,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6.翻越雪山,穿过草地,进入陕甘境内。
7.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于吴起镇。
8.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结束。
词语积累
敲锣打鼓 七嘴八舌 暖风煦煦
异口同声 春意盎然 心急如火
隐隐约约 龇牙咧嘴 跋山涉水
餐风宿露 甜滋滋 广昭
陕南 战役 撤离 馒头
俏皮 话茬 豺狼 掐尖
理解词语
龇牙咧嘴: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暖风煦煦:暖风是“和暖的风”,煦煦是“温暖”,“暖风”后加“煦煦”,
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的都一样。
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心急如火:指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餐风宿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敲锣打鼓: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甜滋滋 :形容有甜味,也形容感到幸福愉快。
战役: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大小战斗的总和。
话茬:方言,话头。
质疑问难
1、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的路前进?
2、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3、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4、他们沿着红军走的路前进,结果怎样?
精读理解
4月的川北,暖风煦煦,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秧已长得老高,可以掐尖吃了。若在平日,他们这群稚气未消的孩子,一定会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尽情地奔跑、嬉闹,去捕捉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吃。可今日不行,谁也没心思多观赏这春天的美景,一个个心急如火,只顾攒足劲儿往赶路。
一、景物描写烘托出红小鬼追赶红军的急切心情。
二、对比描写表现出儿童团员追赶红军主力的迫切心情,反映
了他们对红军的热爱之情,显现出儿童团员们坚定的信念。
精读理解
有庙住也比蹲在山野地里好。于是,他们壮着胆往里走。神庙,平日就很瘆人,这时候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观音菩萨……把几个胆小的伙伴吓得够呛,不敢环顾四周,他们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
整整
坐
语言描写
看来,菩萨也支持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还送干粮,好让我们吃饱睡足以后,加油赶上部队呢!
菩萨支持我们的行动、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送干粮等语句感受到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
重重困难
儿童团员们为了能追赶上红军大部队,不仅仅是餐风宿露、跋山涉水、摆脱人贩子的拐骗、躲过野兽的袭击,战胜病痛的折磨,更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精读理解
课文表现了儿童团员们怎样的精神?
课文记叙了1935年四川省苍溪县儿童团员们沿
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千
米,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赶上了大部队的动人
故事,表现了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
面对困难勇于斗争,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撤、跋:不要忘记点。
掐:右边是角字头,不要写成爪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