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同步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同步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3 21: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同步卷
一、单选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臭味物质 活性炭 吸附
B KCl 少量的 加热
C NaCl溶液 溶液 适量的稀盐酸 —
D 溶液 溶液 足量铁粉 溶解
A.A B.B C.C D.D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氧气 通入氧气,点燃
B 氧化铜 木炭粉 空气 露置空气中,在陶土网上加热
C 氧化钙 石灰石 无 高温煅烧
D 氯化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向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A.A B.B C.C D.D
3.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捷的方法把下列物质鉴别出来: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锌③氯化钡④氯化铜⑤硝酸钾五种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的正确的顺序是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④②③①⑤ D.④①②⑤③
4.如图为模拟烟气处理,并得到轻质CaCO3的主要流程。己知SO2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与CO2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时应先通入NH3,再通CO2
B.净化时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是为了充分吸收SO2
C.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D.净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中国宇航员在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变出漂亮的“奥运五环”。把甲基橙加入乙酸溶液中变出红色环,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变出黄色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橙颜色改变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乙酸与碳酸钠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C.把甲基橙加入石灰水中呈黄色 D.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都是酸的溶液
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待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伸入木条观察现象 打开瓶塞观察白雾
B 黄金和黄铜 加入稀盐酸 加入硝酸银溶液
C 呼出气体和空气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伸入带火星木条
D 软水和硬水 加肥皂水,振荡 蒸干
A.A B.B C.C D.D
7.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说法不符合讲话精神的是
A.减少实验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B.推广风力发电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 D.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和碱
B.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C.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为碳水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9.下列涉及到海水制镁的四个反应,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都完全正确的是
A.制取石灰乳:(化合反应)
B.把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置换反应)
C.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制取氯化镁:(复分解反应)
D.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分解反应)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物质 目的 实验方案
A O2和CO2 区分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硬水和软水 鉴别 取样,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 NaCl(细沙) 分离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N2(O2) 除杂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A.A B.B C.C D.D
1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21.2g,其中钙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A.4.4g B.2.2g C.1.1g D.0
12.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是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结合生成H2O和CO2
C.反应前后数量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Cl-和H2O D.碳酸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呈中性
13.下图是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B.氯化钠固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因为扩散而逐渐挥发
C.从微观角度来说,溶解就是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D.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14.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B.在结晶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C.析出氯化钠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1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铁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6.分类、类比和总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实验,将这些实验分类,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若从实验目的方面选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选出实验的标号是 ;所选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A.木炭和氧气反应的实验 B.红磷在集气瓶中反应的实验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D.铁丝和氧气反应的实验
(2)已知磷酸盐和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相似,结合上述信息,请回答:Ba3(PO4)2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填“易溶”、“可溶”、“难溶”);请写出磷酸钠(Na3PO4)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钠的化合物中氢氧化钠、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兴趣小组对钠及其化合物展开了系列探究。
(一)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及提纯
(1)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从含少量碳酸钠杂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提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填字母)。
A.把固体溶解后过滤
B.较高温度下溶解,然后冷却热饱和溶液
C.溶解,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把滤液蒸发结晶
D.溶解,滴入适量石灰水后过滤,把滤液蒸发结晶

(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历程
往密闭容器内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合并图(左纵坐标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右纵坐标为溶液的pH),从溶液pH曲线的突降次数,说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分两步进行,且第一步几乎无气泡产生,第二步为复分解反应。
(3)反映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a”或“b”)。
(4)当溶液pH约为 时,溶液中开始有大量CO2生成。
(5)当滴入盐酸60 mL时,溶液中所含盐类溶质主要为NaCl和 (填化学式)。
18.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按照实验目的分类也有很多方式,如可将实验分为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和物质的提纯实验等。据此可将下列实验 (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B.金属和盐溶液的实验 C.实验室制蒸馏水的实验 D.过滤食盐水的实验
(2)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等,如碳酸盐可分正盐(如)和酸式盐(如)两类。请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含钠元素的磷酸盐的酸式盐有 (填数字)种,其化学式为 。
19.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规范的操作,如果操作不当有的可能会导致实验仪器损坏,有的可能会导致不能完成实验目的。请将A实验与 实验分为一类,分类标准是 。

A.实验时忘记夹弹簧夹 B.加热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C.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内没有放水 D.倾倒二氧化碳时没有盖玻璃片
(2)通过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发现有以下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三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若某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请推测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 (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C
6.B
7.C
8.D
9.A
10.D
11.A
12.B
13.B
14.D
15.B
16.(1) B 探究物质的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难溶
17.(1)
(2)BD
(3)b
(4)8
(5)NaHCO3
18.(1) AB/CD 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或物质的提纯实验)
(2) 2 和
19.(1) D 两实验的操作都可能会导致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2) 不属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