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3 21:24:59

文档简介

2023年下学期高一12月联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D
【解析】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距离地球约300万光年的三角座星系属于河外星系。
2.【答案】A
【解析】荷兰地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欧洲西部,周边电磁波干扰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先进;欧洲气
候并不炎热:海拔高低对射电望远镜影响不大。
3.【答案B
【解析】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恐龙众多,①正确;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在新生代繁盛,②③错误;鸟类在中生代开始
翱翔天空,④正确。
4.【答案】A
【解析】目前新西兰南岛、北岛多高大的山地,且多陡崖,推测地壳运动强烈,破坏了原来的古地层中的化石。
5.【答案】B
【解析】太阳出现古铜色,是火山灰削弱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造成的。
6.【答案】A
【解析】火山喷发后,喷出物质首先进人大气圈,然后作为凝结核随大气降水进入水圈,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
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7.【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①地貌为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属于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②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
的堆积作用;③地貌为冲积扇,为流水的堆积作用;④地貌为海岸地貌,为海浪的侵蚀作用,②③错误,①④正确。
8.【答案】C
【解析】③地貌为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向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变慢,所挟带的泥沙在谷口逐渐堆积形成
扇状堆积体,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受流水作用,谷口土层较厚,但颗粒物质偏大:该类河流多为季节性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9.【答案】C
【解析】野柳公园位于中国台湾海岸,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形成
了众多形态各异的岩石,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为海浪侵蚀。
10.【答案】D
【解析】女王头”颈部因长期的暴雨淋洗、海水侵蚀及风化作用,会逐渐变得细弱,最终折断。地震爆发属于突
发事件,相关学者也无法预测,故无法成为预测“女王头”景观变化的依据。
11.【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与环渤海地区同季节相比,长三角地区陆风开始晚,结束晚,持续时间短。
12.【答案】D
【解析】夏季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较为凉爽湿润,可降低滨海地区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滨海地区的
气温日较差;吹海风时,陆地盛行上升气流。
13.【答案】C
【解析】白天城市因热岛效应影响,加大了与海洋之间的温差,气压差也相对增大,使海风增强,而晚上缩小了与
海洋之间的温差,气压差相对减小,使陆风风力减弱。
14.【答案】C
【解析】渭河为外流河,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15.【答案】D
【解析】地面硬化使地表水不易下渗,在雨季造成积水,发生城市内涝,从而形成“海景”。其他措施都会增加下
渗、利于排水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023年下学期高一 12月联考 地 理
本试卷共 6页 。全卷满分 100分 , 考试时间 75分钟 。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 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
2. 回答选择题时 ,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 如有改动 , 用橡
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 ; 回答非选择题时 ,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 考试结束后 ,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 并交回 。
一 、 选择题 : 本大题共16小题 , 每小题3分 , 共48分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 一 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23年4月 , 天文学家利用荷兰丰斯特博克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五个新的快速射电暴 , 这些快速
射电暴穿透了距离地球约300万光年的三角座星系 。 据此完成1~2题 。
1. 快速射电暴穿透的三角座星系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与我国贵州的射电望远镜相比 , 荷兰书斯特博克射电望远镜的不利条件是
A. 周边干扰较大 B. 基础设施落后
C. 气候更加炎热 D. 观测海拔较低
距今 8300万年前的白聖纪时期 , 面积大致相当于印度的西
兰迫亚古陆从更大的冈瓦纳古陆分离 , 生物繁茂 。 在接下来的五
千多万年的时间里 , 西兰迫亚古陆沉降到海平面以下 。 现代新西
兰露出海面的部分面积不及原来古陆的 7% , 南岛和北岛上皆为
高大的山脉 , 多陡崖 。 右图示意西兰迫亚古陆的位置和范围 。 读
图 , 完成3~4题 。
3. 白聖纪时期 , 在西兰过亚古陆上可能出现
①恐龙称霸一方 ②被子植物繁茂 ③哺乳动物众多 ④鸟
类糊翔天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目前 , 新西兰保留的白聖纪时期化石遗存稀少 , 主要是因为
A. 板块运动破坏 B. 海面升降破坏
C. 久经风吹日晒 D. 久经生物分解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 1页(共 6页)】
文献记录 : 1783年6~7月 , 冰岛发生了两次火山大爆发 , 火山灰尘四 处弥漫 , 英国出现了古铜色
的太阳 , 同时还对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 读图 , 完成5~6题 。
5. 出现古铜色太阳是因为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6. 火山喷发后,火山灰飘浮 、沉降 、迁移在地球圈层中的正确顺序为
A. 大气圈 — 水圈 、生物圈 — 岩石圈 B. 岩石圈 — 水圈 、生物圈 — 大气圈
C. 水圈 、生物圈 — 大气圈 — 岩石圈 D. 水圈 、生物圈 — 岩石圈 — 大气圈
读下列四种地貌图 , 完成7~8题 。
7. 上图中地貌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8. 图 ③中地貌
A. 由 M至 N土层越来越厚 B. 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 由 M至 N颗粒物越来越小 D. 河水的径流量较均匀
野柳公园是位于新北市万里乡野柳村的 一 处公园 , 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 一 个蛔角 , 故有野
柳蛔 、 野柳鼻 、 野柳半岛之称 , 又因其形状像 一 只海龟 , 故又被称为野柳龟 。 读图 , 完成9~10题 。
9. 台湾省野柳公园地貌主要成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冰川侵蚀
10. 上图为野柳地质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物— 女王头,学者预测“ 女王头”将在 2040年前后消失,
其预测依据不包括
A. 暴雨淋洗 B. 海水侵蚀 C. 风化强烈 D. 地震爆发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 2页(共 6页)】
海陆风是滨海地区由昼夜温差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局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 长
期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陆风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下表)。 读表,完成
11~13题 。
区域 陆风时间(北京时间)
长三角地区 夏季 23:00~次日 11:00 冬季 22:00~次日 12:00
环渤海地区 夏季 18:00~次日 7:00 冬季 17:00~次日 11:00
11. 与环渤海地区同季节相比,长三角地区
A. 海风开始早,结束早,持续时间短 B. 海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长
C. 陆风开始早,结束早,持续时间短 D. 陆风开始晚,结束晚,持续时间短
12. 夏季海风对这两地局地自然环境的调节作用是
A. 可降低滨海地区的气温,减少空气湿度 B. 可提高滨海地区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
C. 可增强滨海地区的下沉气流 D. 可减小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13. 天津东临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热岛效应对渤海湾海陆风的影响是
A. 海风与陆风均增强 B. 海风与陆风均减弱
C. 海风增强,陆风减弱 D. 海风减弱,陆风增强
西安是 一座“ 因水而立,凭水而盛”的魁力古都,“ 八 水绕长安”使其兴盛 。 近现代,出现了“ 水困 长安”“ 海景”频发的现象,有人提议,把西安建成“ 海绵城市”,为实现“ 水润长安”这 一 生态理念助力 。
下图示意“八 水绕长安”。读图,完成14~16题 。
14.“八水”主要参与的是
A. 陆地内循环 B. 海上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城市水网联通
15. 下列易造成“海景”频发的是
A. 推广屋顶花园 B. 建设城市公园
C. 开挖景观水塘 D. 硬化街巷路面
16.“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减弱了大气降水 B. 减少了水汽蒸发
C. 加快了水汽输送 D. 增加了地下径流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 3页(共 6页)】
二 、 非选择题 : 共52分 。
17.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 、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对光伏发电潜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下图示
意澳大利亚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1)据图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澳大利亚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4分)
(2)比较甲 、乙两地的气温日较差 , 并说明理由 。(5分)
(3)某团队拟进行光伏发电潜力评估 , 除不同地点的太阳辐射分布外 , 指出该团队还应获取的资
料 。(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坝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坐船穿过 一 个大约 一 公里怪石鳞响的山洞,眼前是 一 个土地平 旷 、屋舍伊然的村落,酷似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故被称为“ 最后的世外桃源”。村 子 四 周群山环绕,山洞是进出的唯 一 通道,这里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要注意保暖。 下图为坝美村
航拍图。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 4页(共 6页)】
(1)说出怪石鳞响的山洞地貌类型 , 并列举山洞内可能出现的地貌景观 。(4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 , 解释坝美村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分)
(3)分析图示地貌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6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实验名称 探秘热力环流
实验器材 透明塑料矿泉水瓶(大)每组两个 、两根 一 次性透明塑料吸管 、透明胶带 、剪刀 。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两个透明矿泉水瓶身上开两个小孔,孔的直径大小应与塑料吸管直径相当;
②分别把两根透明塑料管两端插入两瓶身,用透明胶带把接头处封紧;
③ ;
④ 一 名组员用手捏紧透明塑料管,另 一 名组员向左右两个透明塑料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少量冰
水和热水(高度低于吸管);
⑤先松开冰水 一侧,后松开热水 一侧,观察气流运动方向以及出现的其他现象 。
下图为该小组组装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
(1)请补充实验步骤 ③ 。(2分)
(2)实验初期出现多次失败 , 请推测失败的可能原因 , 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8分)
(3)下列成功实验记录合理的有 (多选)。(2分)
①两个透明塑料管迅速充满水蒸气 ②下方透明塑料管无明显水蒸气现象 ③下方透明塑
料管温度较高 ④盛放热水的矿泉水瓶瓶盖明显比盛放冰水的矿泉水瓶瓶盖水汽凝结多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 5页(共 6页)】
20.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 一 2023年 7月 21日,一 场短时强降雨让上海不少区域的高架 、道路 、小区大面积积水,城
区内涝严重 。有些区域小时最大雨强超过100毫米,出现在高架上“ 看海”的无奈场景(下图)。
材料二 大气环流对区域影响较弱时,会出现 一 种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城市雨岛”,“城市雨岛”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
域性内涝 。
(1)指出与上海城区出现在高架上“看海”相关的水循环环节及其变化 。(3分)
(2)分析上海城区出现“城市雨岛”的原因 。(4分)
(3)试为缓解上海城区城市内涝提出可行性措施 。(6分)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 6页(共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