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3 21:4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图形的旋转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在方格纸上将三角尺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后的特点。
3.经历旋转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运动中的数学,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直角三角尺、展示台、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1.谈话导入: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大家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美丽图案形成的过程。
2.出示小风车图片,你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运动吗?学生自由回答。
3.课件出示教材83页例题上面的三幅图,谁能说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旋转的定义“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并板书课题。
谁还能说说在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
风车和钟表指针的旋转都是360度的,那所有的旋转都要是360度转吗?举例说明。
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旋转运动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4.与钟面指针方向一致叫顺时针,反之叫逆时针,并板书。
(二)亲身实践,感知探究
1.观察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1)课件演示例1中指针从“12”旋转到“1”的过程。
师: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
学生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先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然后在班上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师:你怎么知道是旋转了30°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指针绕点O旋转一周是360°,一周共有12大格,从“12”到“1”是1大格,即旋转了:360°÷12=30°。
(2)课件出示例1后三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别填一填。然后指名汇报,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指针旋转的过程。板书三要素。
(3)教材第8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观察旋转过程的变化。
(1)课件出示例2,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方格纸和直角三角尺模拟例2的旋转过程,先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再在方格纸上每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三角尺的位置变化。
师: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指名学生回答。
(2)小结:①旋转时O点的位置不变。
②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师:通过此次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再次演示直角三角尺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并课件出示:①每次旋转直角三角尺都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②旋转后的三角尺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③三角尺上的每个点、每条边都是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只有O点不变),并且旋转后的点和原来的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在旋转现象后面画“√” ?
(1)正在运行的传送带上的货物。( )
(2)荡秋千。( )
(3)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
(4)开教室里的窗户。( )
(5)电梯上下移动。( )
(6)钟面上秒针的运动。( )
2.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3.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4.填空
(1)从上午9:00到中午12:00,时针绕O点按( )方向旋转( )度。
(2)钟表的分针经过20分时,分针旋转了( )度;从下午1:30到1:45分针旋转了( )度;分针从点12出发顺时针旋转180°,则此时它指向( )。
5.应用拓展
拿出学具袋中的图片,利用旋转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四)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旋转
顺时针 中心
旋转方向 三要素 方向
逆时针 角度
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不变
六、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学生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这是教学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不足之处:教师讲解的话语重复的过多,学生回答的话太少,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