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3 22:03:14

文档简介

淮北一中 2023—2024 学年(上)高二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
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
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 )
A. 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 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睡虎地秦墓竹简在农田水利、粮食贮存、工商管理、官吏任免、军队训练等方面,都有
细致的法律条文规定。例如《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
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以上材料反映秦朝( )
A.用法律提升治理效能 B.奉行严刑峻法政策
C.确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D.文书提高行政效率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
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
轻视。这( )
A. 引导官员清正廉洁 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 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4.在唐朝和印度、波斯、大食、罗马等的艺术交流中,无论乐舞、百戏,还是雕塑、
绘画,以输入为主,输出较少;而在与东亚的朝鲜半岛三国、日本进行艺术交流时,以
输出为主,输入较少。这反映出唐朝
A.居于世界文化体系的中心 B.中外艺术交流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
C.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D. 艺术交流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
5.宋朝建立财政拨款、赋税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多种财政支持机制。除
了财政拨款外,社会救济的稳定经费来源既有税收性收入,又有经营性收入。王安石变
法则将“平准”“赈济”常平旧模式变成了“经营”性新常平机制。这体现了( )
A.经济运行中注重市场成分 B.财政调适对社会的能动性
B. 开源节流成财政主要手段 D.封建经济保障能力的增强
6.明代设六科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内外章疏下,分类抄
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据此判断,六科
的设立( )
A.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完善 B.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
C.旨在完善官吏考核体制 D.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7.道光 22 年(1842),新任两广总督祁贡惊诧于广东文武官员中“深通韬略者实难其选,
已将无员可保”的现状。在向清廷的奏报中提出改科举的建议,希望以多设科目,变更
取才标准等方式,同时拓宽人才录用的渠道,鼓励选拔在任官员、军民中有一技之长的
专才。这一建议( )
A. 严重冲击了科举制度 B.表明学堂选官势在必行
C.推动了西学广泛传播 D.源于晚清统治危机突显
8.1982 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 年 9
1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
月至 1982 年 4 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 年 5 月至 8 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
议审议通过(1982 年 11 月 26 日至 12 月 4 日)。据此可知,这部宪法( )
A.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D.使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9.下表是我国在不同时期对现代农业内涵与特征的界定。这体现了我国( )
时间 内涵与特征
20 世纪 50 年代 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肥化
20 世纪 80 年代 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
20 世纪 90 年代 商品化、产业化、技术化、生态化
A.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B.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
C.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D.农业科技领先于世界
10.按照规定,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席,需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 139 个村社。
首先由村社提出候选人,然后所有候选人在提修斯圣殿进行抽签。候选人要达到三十岁,
自愿提名参加抽签。这( )
A. 调动了雅典民众参政积极性 B.使集体决策受到贵族阶层干扰
C.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 D.确保了雅典民主的公平和公正
1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亲政后,立即宣布僧侣会议必须听命于国王,各大臣非经国王同意
不得发布任何政令。1664 年,国王委派官员到各省整治地方官吏,训诫他们效命中央
政府。翌年,路易十四取消各地的终审法庭,并宣布巴黎高等法院和地方高等法院不得
再就国王的敕令进行讨论和表决,必须先行登记。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C.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D.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腐朽
12.1883 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
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 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
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
( )
A. 保障了政府官员清正廉洁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C.降低了政府官员的办事效率 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
13.下图中的古代生产工具与其名称、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
① 陶纺轮 用于打击、磨光石器
② 铁犁 用于个体耕作、破土、拓荒
③ 匣钵 防治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④ 筒车 借助水力汲水灌溉
2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
A. ① B.② C. ③ D.④
14.“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
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 2000 英里的种植带从
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 )
A. 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15.德国在统一之前的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 年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
达 97.5%,1864-1865 年度的文盲率仅 5.52%。其他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
政策使自由劳动力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据此可
知(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推动教育的发展 B.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
C.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16 题 14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5 分,共 55 分。)
16.(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的思想来源大多是《圣经》。在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宗教意识中,为了高尚的
宗教信仰,要随时准备为正义付出自己的实践。在中世纪的人的意识中,人们信仰基督教,
是对上帝的和耶稣的一种信仰。这一思想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使
得人们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为奴隶制的推行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官方
的意识形态,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使教育也带有神学的性质。
——摘编自刘畅《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材料二
清代官方社会教化特别注意宣传皇帝爱民形象。地方政府接到诏令或圣制后要书写张贴
在街道的显著位置供百姓阅读。清代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学校,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忠于皇
帝的儒雅之士。清代还形成讲约制度,即朝廷制定制度、地方官推动、群众参与的思想改造
活动。清代地方官上任后就要参加一系列祭祀仪式,通过繁文缛节起到敬天正心的作用。清
代还经常记载官员事迹,引导官员廉洁勤政爱民的风尚;记载忠孝节义人士,树立社会榜样;
记载妇女的事迹以巩固伦常风化;各府州县卫举孝廉方正之人以敦厉风俗;奖赏七十以上老
人,激励人们修善。
——摘编自任志强《清代官方社会教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社会教化的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方社会教化的措施。(6 分)
3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 80 年的时间。……19世纪 30
年代曼彻斯特 1/5 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 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
人口的 51%,而同期的法国是 25.2%,美国是 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
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
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堍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
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城市功能,并说明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8 分)
4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
18.(12 分)固本强基行稳致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帝制国家控制其臣民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通过照顾臣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避免臣民因
难以忍受艰困的生活“铤而走险”;二则通过向臣民反复灌输精心筛选的道德教条(大部分
是从儒家学说中筛选出来的),使臣民接受或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三则通过不断监视臣民,
从而查出“奸民”并及时加以处理。
——萧公权《中国乡村—论 19 世纪的帝国控制》
请围绕材料内容,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9.(15 分)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0 世纪以来,随着农业资本
化,企业经营化方式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现代大农业取代传统小农业的一场农业
生产力变革。如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荷兰人选择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发展高附加值的畜
牧业和园艺业,发展以温室技术工程为代表的现代设施农业,园艺作物基本摆脱了自然条件
的约束,使 1 公顷温室的生产水平超过 100 公顷大田作物种植的产出规模,目前荷兰一个农
业劳动力每年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养 112 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
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
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
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
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 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材料二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食物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
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
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性。由此看来,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要科学
把握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树立食物安全的
新观念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摘编自卢良恕《从土地到餐桌——中国农业新发展与食物安全新动态》
5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
(1)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现代农业发展中“食物安全”的涵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有效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9 分)
6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淮北一中 2023-2024 学年(上)高二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 CACBD 6-10: BDABC 11-15: ABDDB
16.(1)影响:积极,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引导民众正确价值观念;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消极:禁锢人们的思想;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使教育文化具有神学性质,阻碍其进一步
发展。(8分,言之成理即可)
(2)措施:张贴诏令或圣制;开展学校教育;实施讲约制度;举办祭祀仪式;宣传典型人
物事迹;举孝廉方正之人引导社会风俗;奖赏老人,劝人修善。(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
即可)
17.(1)功能:行政、防御、宗教、商业。
影响: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
明的进步。(6 分,功能任 2 点 2 分,影响任 2 点 4 分)
(2)特点: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程度)高;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较多;各类城市发
展不平衡;通过立法推进城市化进程。(6 分,任 3 点 6 分)
启示:注意保护环境;城市化均衡发展;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通过立法等手段规范城
市发展等。(2 分,任 2 点 2 分)
18.观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措施强化对社会的控制以维护封建统
治秩序。(2分)
历代王朝在特定时期特别是王朝兴起阶段,会通过授田、轻徭薄赋(减免赋役)等手段,
如(北魏、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考生答出历代税制改革放松对社会成员人身控制等相关内
容均可。)给臣民提供部分必备生产条件,减少对臣民的剥夺与压榨。王朝国家实行各种形
式的治安制度,包括伍保制、保甲制等,乡里自治功能逐渐弱化,政府强化对社会基层的控
制。而无论是授田、赋役,还是推行教化、维护治安,又必然以编订户籍为前提,户籍制度
是维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前提。(3 分。史实 1分,论证 2 分。)
由于小农经济脆弱性,封建王朝在对人民加强控制进行经济剥削的同时,也采取相应措
施保证人口繁衍和生产力发展。汉代设置常平仓积备荒以调节粮价;隋唐时期设置官仓以备
荒年;除在荒年保障灾民外,历代王朝也十分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优抚,唐朝设置养病坊收容
贫老、孤儿。(答出社会救助相关史实即可。)(3分。史实 1 分,论证 2分。)
王朝国家为从思想文化上控制臣民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利用并推广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
化百姓的相约,明朝后期乡约逐渐带有约束性,约律合流。(答出法律教化相关史实即可。)
(3 分。史实 1分,论证 2 分。)
总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社会治理围绕维护统治展开,服务于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也
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1 分)
19.(1)特点:规模大;经营模式新;生产效率高;受高新科技的影响大;农业现代化的过
程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密切结合。(6分,任三点6分)
(2)涵义:有效需求数量的保证;绿色与健康的质量保障;食物的获取的方式能促进可持
续发展。(4分,2点即可,照抄材料不得分)
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各国政府高度的重视;提高食
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和能力;社会各方面的共同积极参与。(5分,任2点4分,任3
点5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QQABYYCEogCoAAAAABhCAQ3ICkGQkAGAAIoOhEAAMAABA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