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12月模拟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牛油果又名鳄梨,果肉营养价值高,除食用外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等产业。我国的牛油果以进口为主,主要从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进口,且近几年进口量增长迅速。肯尼亚是非洲第二大牛油果生产国。2022年4月,我国与肯尼亚签署了进口新鲜牛油果协议,协议要求所有进口牛油果必须符合相关的中国植物卫生法律法规、健康和安全标准。图一为肯尼亚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材料,推测牛油果的生长习性( )
A.喜暖 B.喜凉 C.喜阴 D.喜干
2.近几年,我国牛油果进口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生产量减少 B.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C.牛油果价格低廉 D.市场需求增加
3.肯尼亚为提升本国牛油果在我国的市场竞争力,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职能部门提高效率,提升出口的便利化水平
B.改进牛油果生产、储存技术,保障出口品质
C.广泛使用催熟剂,提早上市时间
D.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施
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图二示意我国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位于流域内的M村多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庄发展滞后。为实现彻底脱贫,该村整体搬迁。据此完成4-6题。
4.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成因可能是( )
A.工程修建导致滑坡 B.夏季暴雨引发泥石流
C.岩溶地表易坍塌 D.融水引发泥石流
5.造成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修建公路 B.矿山开采 C.修筑房屋 D.陡坡垦殖
6.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三是以极点为中心的45°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完成7-8题。
7.有关N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B.乳畜业发达
C.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快 D.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8.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N两地的气候特点相同 B.P地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N地冬季温和少雨 D.P、M两地气候形成都与盛行西风有关
北京(40°N)某中学与国外两所中学组建地理兴趣小组,并利用白天时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图四示意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观测的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该日,最适宜三校视频交流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 )
A.2021时 B.16~17时 C.12~13时 D.6~8时
10.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位于北回归线上 B.甲的坐标为(23.5°N,45°W)
C.该日北京昼长夜短 D.丙位于乙的东北方向
城市收缩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我国城市收缩存在绝对收缩和相对收缩两种特征。绝对收缩城市为人口缩减满足≥5年且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人口缩减满足≥2年、年平均收缩幅度>1%且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其他人口流失的城市为相对收缩城市。图五示意2000~2016年我国绝对收缩城市和相对收缩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绝对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产业结构 C.基础设施 D.环境质量
12.收缩型城市今后发展的关键是( )
A.寻找城市新经济增长点 B.投资建设城市新城区
C.延长传统工业产业链条 D.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黄山短尾猴,也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因尾巴短小而得名。短尾猴受气候和植物物候期(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图六示意短尾猴各季节(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四个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据此完成13-14题。
13.F代表的自然带类型为( )
A.山地硬叶林带 B.山地灌丛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14.图中Ⅲ所代表的季节里( )
A.龙井的茶农采茶正忙 B.巴西高原水草丰美
C.意大利罗马城温和多雨 D.索马里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图七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下图)。据此完成15-16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实线)=(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流动强度(虚线)=(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5.甲乙丙丁为该县的四个县域功能区,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偏远山区 B.乙——主城近郊区
C.丙——主城远郊区 D.丁——主城区
16.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西部显著低于东部,可能是西部( )
A.自然灾害较多 B.工业发达 C.教育医疗设施差 D.人均耕地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2016年12月,国家批复通过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首次将磷矿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贵州磷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是全国富磷矿最多的省级行政区。贵州省为加快打造“世界级磷煤化工产业基地”,构建了多个现代磷化工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发展,贵州“两磷”(原开磷控股集团、瓮福集团)成为我国磷化工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将“两磷”合并为磷化集团,努力实现磷化工产业的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图八为磷矿石的主要用途,图九为贵阳周边矿产资源分布简图。
图八 图九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将磷矿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原因。(8分)
(2)从能源角度,分析贵州省发展磷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贵州省成立磷化集团的社会经济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美国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谷地北部气候湿润,南部雨量较少。阳光充沛,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4月。原中央谷地是半荒漠化的畜牧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后使其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图十为美国中央谷地示意图。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中央谷地南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
(2)简析不利于该工程建设的水资源条件。(6分)
(3)指出调水工程引发旧金山湾区的次生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上扬斯克山脉在俄罗斯东北部,沿勒拿河及其支流阿尔丹河右岸呈弧形延伸,主要由粉砂岩、矿岩及页岩组成。在勒拿河中游,距雅库茨克市约100千米处河岸一侧有一段高达100~200米,长40千米的石灰岩岩柱群,岩柱连接部位形成深邃陡峭的冲沟,且冲沟不断扩夫,构成了勒拿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岩柱群身后则是生长在永久冻土层广袤的泰加林(泰加林指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广阔的针叶林),其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勒拿河岩柱群将泰加林带在此分开。图十一为勒拿河沿岸石柱景观图;图十二为勒拿河流域及上扬斯克山脉位置示意图。
图十一 图十二
(1)推测泰加林根系发育特点及成因。(6分)
(2)简述勒拿河岩柱群的形成过程。(6分)
(3)简析岩柱之间的冲沟不断扩大的原因。(6分)贵港市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12月模拟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A2.D3.C
【解析】1.牛油果产于墨西哥、秘鲁、智利、肯尼亚,以热带地区或亚热带地区为主,因此A对。
2.牛油哭营养丰富,用途广,市场价格较高,我国成为新兴的消费市场,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快,水平大幅提高,
居民购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需求量大,增长潜力大,D对。国内牛油果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生产量不会减少,A错。
我国牛油果以进口为主,价格不低廉,C错。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不是主导原因。
3.从材料可知,所有新鲜牛油果必须符合相关的中国植物卫生法律法规、健康和安全标准才能进口,广泛使用催熟剂,
会增加化学药品残留的风险,影响食品健康安全,故C错。
4.B5.D6.A
【解析】4.读图可知该流域因距离铁路较远,图中铁路和居民建房影响不到,因此可知图中的自然灾害不是因为工程
修建导致的滑坡,故A错;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区域夏季降水比较集中且多暴雨,该区域的
土质比较疏松,读图可知小流域区域内有落差较大的沟谷分布,在降水比较集中且沟谷落差比较大的条件下,该区域
极其容易出现泥石流,故B正确,该地黄土层深厚,不是石灰岩地貌,不会发生岩溶型坍塌,该地无冰川分布,夏季
积雪早已融化,故CD错。故选B。
5.读图可知,该流域b河段靠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耕地来扩大耕地而积,且该河段附近等高线比较密
集,说明该地段地表坡度较陡,开垦的耕地多位于陡坡地带,因此陡坡垦殖是该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
因,D正确。
6.读图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M村落位于该流域上游因滑波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海拔在1100
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铰远,距离交通线比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乙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
较远,交通不便;丙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域,对新建村落威胁较大;丁地位于山脊(分水岭),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
划和建设。故选A。
7.B8.D
【解析】7.根据材料,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从世界海陆的分布可知,该图应为北半球的图:图中的纬度应
为45N,P、Q之间陆地更大,应为亚欧大陆,M、N为北美大陆。N点应位于美国东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传统工
业区,乳畜业发达,故远B。
8.读图可知,P、M两地都位于45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影响下P、M两地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B错误,D正确;Q地位于亚洲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全
年降水较少,A、C错误;故选D。
9.B
10.D
【解析】9.由材料可知,三校是利用白昼进行信息交流,太阳高度大于0是白昼,结合图可得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
京时间1617时。故选B。
10.北京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左右,对应丙曲线。北京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6.5°,说明
北京所在纬线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为63.5°,故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3.5$,即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北
京昼短夜长,故C错。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位于南回归线上,故B错。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与南回归
线的纬度差为23.5°,故乙地纬度为0或47$;由图可知,乙地在冬至日的昼长为12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故
A错。根据乙丙两地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可知,乙地比丙地晚约5时,故丙位于乙的东侧;结合前面的分析可得丙位
于乙的东北方向,故D正确。
第1页共2页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