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测试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测试 (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4 06: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噶顺戈壁位于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下图为噶顺戈壁“千层饼”岩层残丘景观图。组成“千层饼”的岩层自下向上主要为石炭纪—第四纪间砂岩、砾岩、泥岩不同顺序的多次组合叠加。完成下面小题。

1.“千层饼”岩层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2.在“千层饼”岩层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变质作用强烈 B.沉积环境基本不变
C.岩浆活动频繁 D.基本无地壳水平挤压
3.“千层饼”岩层残丘景观形成的地理背景是( )
A.气候环境稳定 B.沉积岩层深厚
C.基本无流水作用参与 D.地势相对低平
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5.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橘子洲是湘江的江心洲。下图为湘江橘子洲附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橘子洲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 )
A.风力堆积作用 B.地壳抬升作用 C.侧向侵蚀作用 D.泥沙沉积作用
7.推测未来橘子洲( )
A.洲头不断变大 B.洲尾逐渐变小 C.西岸增长较快 D.东岸增长较快
8.湘江阶地在形成过程中( )
A.由早到晚依次形成I、Ⅱ、Ⅲ B.经历了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过程
C.河流搬运泥沙能力不断增强 D.地质作用过程一直比较稳定
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L月和M月研究区同地点河道宽窄是( )
A.L月宽M月窄 B.L月窄M月宽 C.L月宽M月宽 D.L月窄M月窄
10.M月河道宽窄的表现及成因正确的( )
①南宽北窄②北宽南窄③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北部以风力侵蚀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地理科考队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图)内,考察完历史上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的恩戈罗火山口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向西北驱车10多千米前往非洲著名的奥杜威峡谷进行考察,他们在谷底看到两侧悬崖壁立,高百米有余,有多个连续的湖相沉积物夹层,生长在崖壁上的植被根深叶厚,富含水分,茎叶边缘有刺,这些植被能够在任何土、石质土壤中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奥杜威峡谷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强烈侵蚀 B.地壳断裂下陷
C.冰川侵蚀刨蚀 D.湖水外泄切割
12.在崖壁上的湖相沉积物夹层中,最可能观察到多层( )
A.火山灰层 B.草木质层
C.石灰岩层 D.金属矿层
13.奥杜威峡谷的植被形态反映了该谷地环境特点是( )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冬雨夏干 D.干旱
暑假,浙江某中学地理教师带孩子赴象山游玩,在沙滩嬉戏的过程中,潮起潮落间,孩子通过观察向父亲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沙滩上会有一条条小河(沙滩表面细小的水沟)出现?下图为该地理教师绘制的沙滩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孩子眼中的“小河”,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堆积
15.推测该沙滩的地势特征( )
A.北高南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南高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塔尔沙漠地处南亚,周围风成黄土分布广泛。研究表明,塔尔沙漠是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沙尘暴的主要物源区,该区域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图为塔尔沙漠位置图,图中P地黄土颗粒较J地和M地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新德里沙尘聚频率最高时,盛行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7.影响J→M→P地黄土颗粒由大变小的因素是( )
A.降水量多 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C.人类活动频繁 D.风沙活动渐小
采样分析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内蒙古局部地区的采样研究,可反映当地近百年的土壤侵蚀、堆积速率变化情况,其中正值为侵蚀、负值为堆积(注:图示黑柱子表示20世纪20-70年代的年均侵蚀或堆积速率,图示白柱子表示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年均侵蚀或堆积速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图示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重力
19.对比不同时段采样点年均侵蚀、堆积速率,表现为( )
A.堆积大于侵蚀 B.整体速率下降
C.侵蚀转为堆积 D.侵蚀堆积平衡
20.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变化最可能使华北地区( )
A.沙尘天气减少 B.冬季风减弱
C.年降水量增加 D.年温差减小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利用暑假到我国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景区面积2123公顷,原始森林、潭溪瀑布、峡谷风光和石林景观,造就了这里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被誉为“中国最美原生态旅游景区”。图甲为该景区局部等高线图,图乙为该景区旅游线路示意图。

(1)指出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那一幅,并说明理由。
(2)分析图乙从月亮垭服务区到骆驼峰旅游步道弯曲的原因。
(3)分析该景区修建缆车索道的利弊。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潭岛位于福州市东南沿海地区。岛屿东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头沙丘,其与村庄近在咫尺,但近百年来几乎从不移动,且其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下面为该岛地形图。

(1)描述平潭岛的地形特征。
(2)简析岛屿东北部沙丘形成的原因。
(3)从河流和地形角度阐述其对沙丘百年不移的影响。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独具特色。区域南部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其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和该区域45°S附近的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以及乌斯怀亚民居景观图”。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析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西海岸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阐述该区域45°S附近东部植被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从气候、板块运动等角度分析乌斯怀亚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组成“千层饼”的岩层主要由砂岩、砾岩、泥岩组成,“千层饼”岩层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岩石的水平层理结构完整,说明未发生构造的剧烈运动,AC错误,说明其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并非沉积环境基本不变,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B错误;千层饼地层未有明显褶皱,说明基本无地壳水平挤压,D正确。故选D。
3.“千层饼”岩层残丘景观形成的地理背景是沉积岩层较厚,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残丘景观,B正确;气候环境稳定对地貌塑造作用较小,A错误;外力作用包含流水、风力作用,C错误;地势相对低平受外力侵蚀较弱,以沉积为主,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4.A 5.B
【解析】4.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
5.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GIS系统和监控网络完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睛】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
6.D 7.C 8.B
【解析】6.橘子洲位于湘江,湘江是长江的支流,风力作用不明显,A错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会形成河流阶地,不是江心洲,B错误;侧向侵蚀会使河流展宽,但不是形成江心洲的原因,C错误;橘子洲是江心洲,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故选D。
7.由上题解析可知,橘子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江心洲。橘子洲头位于上游,受河水侵蚀作用强,不会变大,A错误;洲尾泥沙沉积作用强,洲尾逐渐变大,B错误;湘江向北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向东偏,橘子洲东侧主河道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西侧主河道河流流速慢,堆积作用强,橘子洲西岸泥沙堆积,可能增长较快,东岸泥沙沉积少,增长较慢,C正确,D错误。故选C。
8.河流阶地在形成过程中,离现代河床越近,形成越晚,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Ⅲ、Ⅱ、Ⅰ,A错误;多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间歇性的抬升,B正确,D错误;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增强,C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9.B 10.A
【解析】9.由下图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可看出L月堆积物较厚,河道较窄,M月相反,故选B。
10.由上图的河道并结合右上角的指向标可知M河道南部较宽,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狭,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点睛】 河流上游地区一般地势高差大,河流水流急,对河谷的冲刷强,即侵蚀力强。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水流速度减慢,泥沙以沉积为主,侵蚀利减弱。
11.B 12.A 13.D
【解析】11.奥杜威峡谷位于东非大裂谷内,“两侧悬崖壁立,高百米有余”,所以其主要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故B正确。峡谷的形成原因中有外力流水作用,但是该峡谷的主要成因是内力的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故A错。此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冰川作用弱,故C错。湖水外泄切割,对应的地形应该为盆地,比如刚果盆地,就是刚果河湖水外泄切割形成,故D错。故选B。
12.该峡谷距离恩戈罗火山口10多千米,图中显示附近还有另外一个火山,所以崖壁上的湖相沉积物夹层中,最可能观察到多层火山灰层。故A正确。草木质层,石灰岩层,金属矿层在材料中未涉及,无法判断,故BCD错。故选A。
13.材料中提到“生长在崖壁上的植被根深叶厚,富含水分,茎叶边缘有刺”,植物根深是因为附近水源少,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茎叶边缘有刺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说明这个地区蒸发旺盛,但是降水又较少。 所以正确答案为D干旱少雨。该地纬度较低,所以“寒冷”不符合题意,故A错。根据前面分析,该地降水少,所以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4.C 15.B
【解析】14.根据材料可知,“小河”是在沙滩上出现的,所以应该是海浪作用形成的,A、B错误。“小河”是沙滩表面细小的水沟,水沟是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D错误。故选C。
15.根据该地理教师绘制的沙滩局部示意图可知,“小河”的走向应该是西南一东北,并在东北方向消失。根据上题可知“小河”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浪是从海上来的并在沙滩上消失,所以东北为沙滩,西南为海洋,沙滩地势高于海洋水面,所以推测沙滩地势特征东北高西南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主要的外力地貌的类型:1、流水地貌: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流水侵蚀地貌——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沟壑地貌、丹霞地貌;2、风力地貌:风力侵蚀地貌——推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3、海浪地貌: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等;海浪沉积地貌——海滩、沙嘴等;4、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蚀湖、峡湾、角峰、刃脊等;冰川堆积地貌——冰绩丘陵等。
16.A 17.D
【解析】16.塔尔沙漠的活动沙丘位于新德里的西南方向,新德里沙尘暴频率最高时,当地应该盛行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J→M→P地黄土颗粒由大变小,主要是由于J→M→P距离沙丘活动源地变远,受风沙活动影响小造成的,D正确;降水量、人类活动与黄土颗粒由大变小排列没有关系,AC错误;距离冬季风即东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远,B错误。故选D。
【点睛】当风力作用于地表时,会将地表上的颗粒物吹起,这些颗粒物会随着风的流动而逐渐升高;当风速减小或者受到地物阻挡时,这些颗粒物就会落回地表。一般来讲,颗粒物的沉积距离与其粒径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颗粒物越大,沉积距离就越短;颗粒物越小,沉积距离就越长。
18.A 19.B 20.A
【解析】18.由材料可知,采样区是内蒙古地区,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盛,故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由材料可知,通过内蒙古局部地区的采样研究,可反映当地近百年的土壤侵蚀、堆积速率变化情况,其中正值为侵蚀、负值为堆积,读图可知,A、B、C、F、J处侵蚀大于堆积,A错误;大部分采样点的侵蚀速率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B正确;ABC仍是以侵蚀为主,C错误;整体上可知,堆积数量大于侵蚀数量,D错误;故选B。
2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区域生态恢复,流动沙丘得到固化,减轻风沙活动强度,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减少,A正确;侵蚀作用减弱,对冬季风减弱、 年降水量增加、 年温差减小无直接影响,BCD错误;故选A。
【点睛】风力侵蚀,又叫风蚀,是以风为动力,使土粒、风沙粒脱离地表,并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除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在湿润地区无植被保护的裸露沙质土壤及沿海的沙地上,也能发生风蚀。影响风蚀的因素有气候、 地表状况、土壤质地及植物生长状况等,风速及其吹袭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风蚀,植被削弱风的功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可减轻风蚀。
21.(1)甲图。理由:同样长的索道在甲图中图上距离长,说明甲图代表的实地范围小;比例尺越大,代表实地范围就越小,故甲图比例尺较大
(2)路线弯曲,可降低坡度,方便游客游览;连接更多的旅游景点,增加游览内容;增加线路长度,分散游客,增加游览时间。
(3)利:方便游客上下山,省时省力;增加旅游项目,满足游客游览:缆车收费,增加景区旅游收入;缆车运行,维护等,安置劳力就业等。
弊:破坏景区原有风貌,影响景区生态环境;设备投资大,安全要求高,增加景区管理难度等。
【分析】本题以景区局部等高线图,旅游线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比例尺计算、等高线判读、缆车优缺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尺大实小内容详,尺小实大内容略”,如图所示,同样长的索道在甲图中图上距离长,在乙图上实际距离短,说明甲图代表更详细,实地范围小,比例尺较大,故甲图比例尺较大。
(2)如左图所示,月亮垭服务区到骆驼峰旅游步道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路线弯曲,可降低坡度,降低登山难度,方便游客游览;路线变长,连接更多的旅游景点,增加游览内容;增加线路长度,分散游客,减少拥堵,同时可以增加游览时间。
(3)利:有了索道后,游客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乘坐索道上下山,方便游客上下山,省时省力;乘坐缆车游览可以领略不一样的风光,增加旅游项目,满足游客游览;缆车收费,增加景区旅游收入;缆车运行、维护等需要劳动力,可以增加就业。弊:修建缆车索道需要破坏地表,破坏景区原有风貌,影响景区生态环境:缆车索道设备投资大,花费高,缆车索道悬在高空,安全要求高,增加景区管理难度等。
22.(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沿海为平原,中部为丘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较平坦、开阔。
(2)由于该地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水流缓慢,河流泥沙堆积,枯水期时河滩裸露,河滩泥沙被风力搬运堆积;在东北风强力吹拂下,风将海边的沙搬运至此堆积而成。
(3)沙丘被两条河流包围,沙丘无法东西移动;沙丘西南面地势高,沙丘移动受阻,很难移动,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无法向东方向移动,因此该沙丘很难移动。
【分析】该题组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福州市平潭岛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沙丘形成原因、沙丘百年不移等地理问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沙丘形成原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平潭岛的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开阔。沿海为平原,南部为丘陵,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且根据材料可知,东北风风力大,该地为海岛,临近海洋,沙丘的形成过程中东北风将海边的沙搬运至此受丘陵阻挡风力减弱,大量泥沙堆积而成;并且由于该地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河流泥沙在河流中下游和入海口处易堆积,枯水期河滩裸露,河滩泥沙被东北风搬运至此。
(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无法向东北方向移动,而西北和东南方向有河流,沙丘无法向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移动;且由图可知,该地西南方的等高线比东北方高,因此西南方向的地势高,造成沙丘无法向西南方向移动,造成该沙丘无法移动。
23.(1)内力: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外力:纬度高且多高海拔山地,冰川侵蚀作用强;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过程:植被退化,森林逐渐演变为草原或荒漠。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导致地壳抬升,山地隆起;东部地处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量减少,逐渐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退化,森林逐渐演变为草原和荒漠。
(3)位于西风带,常年多大风,房屋低矮,抗风性强;纬度高,气温低,房屋低矮利于保温;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雪);森林茂密,可就地取材;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低矮木屋利于防震。
【分析】本题以巴塔哥尼亚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乌斯怀亚民居景观为背景材料,共设置3个小问,主要考察内外力作用、植被演化过程以及民居景观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详解】(1)南美洲南部西海岸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断裂发育,多破碎;该地所在纬度较高,且多为高海拔的山地,山顶多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作用强;该地地处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强;地处西风带,风大浪高使得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结合“45°S附近的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可知,南美洲45°S附近东部植被演变过程的原因是山地的隆起,山地隆起的原因是由于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山地隆起后阻挡了盛行西风,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保持原有的森林。而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植被退化,森林逐渐演变为草原和荒漠。
(3)读图可知,乌斯怀亚地位于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常年风力大,纬度高,全年气温较低,房屋低矮有利于抵御强劲的风和保温;该地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了丰沛的水汽,降水量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和排雪,防止压塌房屋;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低矮木屋有利于防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