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18: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人物简

) (
代表作

) (

沫若
)第一课时 纵观天下,了解多样文体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近 期,学校将组织“讲诉小故事,明白大道理”的故事大王比赛。我班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分 成四个小组, 进行班级比赛: 第一小组选择复述童话,第二小组选择诵读诗歌,第三小组选择翻译 文言, 第四小组选择演绎寓言。请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自选完成以下两到三项作业。
作业 1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把下列信息补充完整。
童话, 是______文学的一种, 主要通过丰富的_____、幻想和大胆的______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_____、_____,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______ 的修辞手法。
神话是________的一种,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 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神话大致分为三类——_____神话、 _____神话、 _____神话。
寓言早在我国________时代就已经盛行。 ________著作中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 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________》,法国《________》和俄国《________》。
作业 2
假如你是第一小组成员,你很喜欢安徒生, 想要用他的作品参加比赛, 请你尽量完整的搜集有关 信息,制作安徒生的人物小档案,争取同学们的支持。
人物小档案
姓名: 汉斯 ·克里斯汀 ·安徒生
国籍:
毕业院校:
职业:
荣誉称号:
代表作:
作业 3
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决定诵读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请你根据诗歌“知人论世”的特点, 梳理他的相关信息,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_________,四川乐山人, 作 家、 __________、________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 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渐离》《蔡文姬》 《武则天》等。
(
背景
资料
)《天上的街市》写于 1921 年 10 月。当时, 五四运动的 怒潮已经消退,新的革命浪潮尚未到来。面对黑暗的社会 现实和深重的民族苦难,许多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之 中。诗人目睹这种现实, 感到一种“幻灭的悲哀”。他既 向往“平和洁净”的“美”,而又不知如何将理想在人 间实现, 由此产生苦闷、徘徊的情绪。在灿烂星空的启发 下,诗人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 4
你作为第三小组的组长, 在翻译《风俗通》中文言文版的《女娲造人》的故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 问题, 向老师请教后, 了解到注释研读法、全篇抄读法、猜测阅读法、参考资料法等方法, 请向同学 介绍这几种方法,并分享一下实际运用的过程和效果。
作业 5
第四小组同学准备了四则寓言故事进行表演,请通过图表的方式将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寓言名称 作品出处 作品简介 故事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题目 序号 时间要求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能正确填写文体的 相关信息。 中等 考查学生对童话、神话、寓言等 常见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打 好深入理解的基础。
2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能搜集关于安徒生 的相关信息, 并正确 填写人物档案。 较易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 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
3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能了解郭沫若的生 平,正确填写相关作 品信息。 易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 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 考查学生的读书积累情况。
4 口头作业 2 分钟 学习伙伴 能流畅、清晰、自然 得体地交流文言文 的学习方法及其在 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难 意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 习方法,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会借助多媒 体, 书籍,询问他人等途径收集 资料。
5 书面作业 5 分钟 教师 正确填写作品出处, 具体、全面的介绍作 品相关信息, 准确把 握寓意并语句通顺 的进行概括。 较难 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 况,对文本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考察学生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和 探究与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目十行,捕捉童心童趣
你作为班级故事比赛第一小组的成员,请根据自身能力,帮助小组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预习 素养感知】
作业 1
“一目十行”是良好的注意广度品质,同时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我们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单元导 读中明确告知我们要学习快速阅读, 力争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 请同学们预习本课, 完成快速阅读时 间记录表。
读完全文的 时间 每分钟读的 字数 是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的要 求 是否努力扩大一次性视野的文字 数量
作业 2
请根据下列提示,按故事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画一幅故事情节导图。
A、看新装——恐失职 D、做新装——现手段
B、穿新装——露愚心 E、展新装——揭真相
C、爱新装——显癖好
作业 3
结合上题对故事的梳理,把握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简要复述给学习伙伴听。
项目 标准(每项 5★) 自评 他评
故事 内容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故事的主要情节或内容进 行复述。 2.复述故事时,可以借助关键语句、课文插图、思维导图……进行复述。 3.故事内容连贯,不跳跃、不遗漏情节。
表达 1.复述语句流畅,不断断续续,不回读,不停顿。 2.能根据故事内容把握情感基调(悲伤的、愉悦的……)。 3.表情与情感一致。
感 染 力 1.根据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 2.能恰当使用肢体语言。
普 通 话 1.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2.吐字清晰,无读错的字音。
【基础 素养积累】
作业 4
根据课文,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1) 下面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 “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心理描写, 表现了官员的自知之明,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不能量才用人)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 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语言描写, 夸张地表现出皇帝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的特点)
C.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 手中托 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动作描写,细致地描摹出内臣装模作 样的动作,体现了他们的虚伪)
D.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动作描写,“更骄傲的神气”刻画出皇帝刻意掩饰内心恐惧
的样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不见这衣服”,这句话中没有褒义词。
B.“骇人听闻、垂涎三尺、人声鼎沸、怒发冲冠” ,这几个成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这个句子里的“对”“感到”是动词。 D.“拙作、 舍弟,寒舍、见教、小儿、 愚兄”,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作业 5
阅读课文“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选段, 回 答问题。
(1) 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2) 皇帝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_
(3) 人们为什么都齐声称赞皇帝那身并不存在的新装?
(4) 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
A、拟人和想象 B、比喻和夸张 C、想象和象征 D、想象和夸张
【能力 素养训练】
作业 6
仿写既要借鉴范文的写法,又要发挥独创精神,请同学们参照例句,完成仿写。
例句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 也不喜欢去看戏, 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 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7
你们小组的同学准备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要想读好故事, 必须走进人物的内心, 把握住人物思 想、情感的本质, 这样才最符合这个人物特点的。现在让我们融入讨论, 结合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 内心想法和语言表达, 完成角色品析表。
角色 皇帝的评价 神态、动作 内心想法 语言表达
老大臣
另一官员
皇帝
全体随员
骑士
内臣
百姓
【写作 素养提升】
作业 8
文章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 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 样夸张的手法开头, 不仅让我们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 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 骗局故事。 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 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 还是从 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 还是……请你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 续写《皇帝的新装》吧!要使人物的言行和性格与之前的表现相符, 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要合情合理, 令人信服。 200 字左右。
【预习 素养感知】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诵读作业 4 分钟 自己 能按规定的速度完 成阅读。 易 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 提高阅 读速度。
2 书面作业 2 分钟 教师 能按正确顺序梳理 故事情节。 较易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情节等的 记忆和综合表现力。
3 口头作业 4 分钟 学习伙伴 题后的评价量表。 中等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情节等的 梳理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基础 素养积累】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4 书面作业 2 分钟 教师 能根据对课文的分 析选择正确答案。 较易 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 析能力,以及对语法知识和文化 常识的把握能力。
5 综合作业 10 分钟 教师 能根据课文对问题 进行合理的分析, 并 用流利、通畅的语言 表达出来。 中等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和整理 能力, 以及结合时代背景对文章 主旨的把握能力。
【能力 素养训练】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6 书面作业 2 分钟 教师 把握例句特点, 仿写 语句通顺,符合要 求。 较易 考查对例句句式的分析能力和 仿写能力。
7 综合作业 8 分钟 教师 能结合文中人物的 神态、动作、内心想 法和语言表达, 完成 角色品析表。 中等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和整理 能力。
【写作 素养提升】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8 写作作业 10 分钟 教师和学生 续写的内容丰富、合 理;与上文联系密 切、衔接自然; 运用 夸张的修辞手法;想 象合理。 难 通过“续写”这一形式,让学生 在把握童话夸张的修辞手法之 后, 发挥自己的想象, 在实际运 用中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抱朴含真,追逐诗和远方
你作为班级故事比赛第二小组的成员,请根据自身能力, 完成下列作业,参与小组内的选拔赛。 【预习 素养感知】
作业 1
制作“为你读诗”音频作品:有感情熟读并背诵《天上的街市》,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录音并形成“为你读诗”音频作品,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项目 标准(每项 5★) 自评 他评
语 言 表达 1.朗读熟练清晰,节奏准确,富有韵味。 2.能根据诗歌的内容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 3.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
感 染 力 1.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配乐合理,能引起共鸣。 2.能很好地表达该诗的主题和内涵,具有震撼感。
普 通 话 1.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2.吐字清晰,无读错的字音。
【基础 素养积累】
作业 2
根据诗歌内容,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1) 下列各项中“明”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明镜高悬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联想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作业 3
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 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在小 组内进行交流。
【能力 素养训练】
作业 4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 牵牛花开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笼中的小鹦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月光照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5
小组合作交流,品一品诗意。
(1) 全诗描绘的内容在现实与想象中自由切换,请你用喜欢的图式把不同意象之间的关联画出
来吧!
(2) 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这首诗中的牛郎织女与神话有什么不同, 作者加入了哪些想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作者的美好愿望?
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我从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中发现作者笔下世界是 这与神话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不同。
【写作 素养提升】
作业 6
仰望星空, 你有什么新奇的联想和想象, 有什么情感要抒发?请以“我想那飘渺的空中”为开头, 仿照《天上的街市》,创作你的小诗并为它配图吧!
【预习 素养感知】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综合作业 5 分钟 学习伙伴 题后的评价量表 较易 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媒介形式, 让学生制作音频, 提升学生的诗 歌朗诵能力, 配乐能力以及综合 审美能力。
【基础 素养积累】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2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正确把握词语含义, 理解联想的使用方 式,选择正确答案。 较易 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辨 析联想艺术手法的能力。
3 综合作业 6 分钟 学习伙伴 表达清晰合理, 能结 合时代背景, 正确体 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中等 考查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能力 素养训练】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4 书面作业 2 分钟 教师 想象合理,符合句式 要求,有创造性。 中等 考查对例句句式的分析能力和 仿写能力。
5 综合作业 4 分钟 学习伙伴 小组分工明确, 内容 解读完整。 较难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同时能用图表的方式整理。
【写作 素养提升】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6 书面作业 10 分钟 教师和学生 仿写的内容丰富、合 理;语言精确简练, 富有张力;具有韵律 性,符合现代诗要 求。 难 通过“仿写”这一形式,让学生 在阅读和理解现代诗之后, 在尝 试中激发诗情,培养诗心。
第四课时 追本溯源,探寻人类之始
你作为班级故事比赛第三小组的组长,请整合资源, 发挥团体作用,完成下列任务。 【预习 素养感知】
作业 1
结合注释, 将下面的文言故事翻译给学习伙伴听。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务剧②, 力不暇供③, 乃引④于泥中, 举以为 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凡庸者, 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 《风俗通》
注释: ①抟 tuán,捏成团。②务剧: 工作繁多。剧, 繁多、繁忙。③力不暇供: 没有足够的力量 来从事这项工作。④gēng,粗绳索。
项目 标准(每项 5★) 自评 他评
语 言 表达 1.翻译的故事内容准确,情节完整。 2.能结合注释,把握主要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 3.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普 通 话 1.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2.吐字清晰, 翻译过程流畅,无磕磕绊绊。
【基础 素养积累】
作业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天地开僻以后, 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 地上有了山川草木, 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 可是单
(


知道在什么时候, 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 叫作女娲。据说, 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 zhēn zhēn 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 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 péng 勃起来才好。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zhēn zhēn ( ) péng( )勃 女娲 ( ) 甚至( ) 寂寞( )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
(3) 文段中“神通广大”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3
本文根据《风俗通》的相关记载改写请将两者进行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详略安排、举例 侧重内容、增删
《风俗通》
《女娲造人》
【能力 素养训练】
作业 4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根据原有的故事改编而成,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编, 改编后的情节 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完成内容对比表。
篇目 《 三 个 骗 子 的故事》 《皇帝的新装》 牛 郎 织 女 的 传说 《 天 上 的 街 市》 《风俗通》记载 《女娲造人》
情节
感情
作业 5
人类如何起源, 历来争论很多。请以小组为单位, 阅读以下三篇神话故事, 并完成表格, 探寻人 类起源的奥秘。
问题 《女娲造人》 《世界和人类起源》 《普罗米修斯》
造物主是谁?
为什么造人?
怎样造人的?
造人后怎样?
【写作 素养提升】
作业 6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黑格尔则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请你 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创造力, 自选一则神话故事进行改写,如《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等。不 少于 200 字。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 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苍 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 其杖,化为邓林。
【预习 素养感知】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口头作业 8 分钟 学习伙伴 题后的评价量表 中等 考查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文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 力。
【基础 素养积累】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2 书面作业 5 分钟 教师 能结合课本内容选 择正确答案。 较易 考查课内基础知识。
3 综合作业 4 分钟 教师 能在对比中得出正 确结论,表达清晰合 理。 中等 考查对比分析能力。
【能力 素养训练】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4 书面作业 4 分钟 教师 能正确把握文章的 情节和情感。 中等 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 整合单元 内容和课外资源, 深入探究改编 的写作方法,为写作做铺垫。
5 书面作业 6 分钟 学生和教师 能正确进行群文阅 读,清晰明白的表 达,完成表格填写。 较难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起源这一话 题, 拓展阅读面, 掌握群文阅读 的有效方法。
【写作 素养提升】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6 书面作业 10 分钟 学生和教师 改写的内容想象丰 富、生动有趣; 语言 精确简练,富有张 力;具有创造性, 符 合改写要求。 难 通过“改写”这一形式,让学生 在完成课内知识学习之后, 在尝 试中进行知识迁移和素养提升。
第五课时 言简义丰,揭示生活真谛
你作为班级故事比赛第四小组推选出来的代表,请为参加班级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预习 素养感知】
作业 1
制作“我是小演员”视频作品:小组合作, 从《寓言四则》中选取一则, 理解它的内容, 探讨它 的寓意,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它演绎出来,拍摄形成视频作品。
项目 标准(每项 5★) 自评 他评
故事 内 容 及 寓 意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将语言故事的主要情节或 内容通过视频展示出来。 2. 故事内容连贯,不跳跃、不遗漏情节。 3.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能从多角度解读寓言。
表达 1.表演自然得体,感情处理得当。 2.表演富有创意,具有感染力。 3.能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及道具。
形 象 及 呈 现 1.服饰选取得当,举止自然大方。 2.视频剪辑无瑕疵。
普 通 话 1.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2.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基础 素养积累】
作业 2
(1) 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 ( )
(
..
)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凡的人)
B.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待,等到)
C.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
(

)D.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无,没有)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的英国作家, 善于讲寓言讽刺权贵, 终遭杀害。
B.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部书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 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C.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杞”是周朝诸侯国。
D.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
作业 3
阅读《穿井得一人》,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 对不能 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 记录下来并完成进行小组展示。
作业 4
(1) 阅读《杞人优天》,说说后来的人根据上面这个故事, 引中出“___________ ”这个成语,它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梳理故事情节,填写流程图。
杞人
晓之者
杞人
晓之者
杞人与晓之者
【能力 素养训练】
作业 5
“即使是同一只蛋, 只要变换一下角度, 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 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请从不同角度谈谈《穿井得一人》带给你的启示。
丁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6
费 · 因格说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读寓言也需要多角度地解读。《杞人忧天》讽刺那些 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素养提升】
作业 7
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 自编寓言故事。情节要合理具体, 情节与寓意要一致, 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如: 嘴
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画笔和颜料)
(2) 选择《穿井得一人》或《杞人忧天》,扩写成一篇现代文的寓言故事。
【预习 素养感知】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综合作业 8 分钟 学习伙伴 题后的评价量表 中等 考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表演 能力以及视频编辑能力。
【基础 素养积累】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2 书面作业 2 分钟 教师 能在看懂课文的基 础上选择正确答案。 较易 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以 及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3 书面作业 4 分钟 学习伙伴 能准确翻译文本, 表 述合理清晰 中等 考查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能力, 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语言表达 能力。
4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能在看懂课文的基 础上填写正确答案, 同时梳理文章情节, 用简练的语言表述 清楚。 中等 考查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能力, 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总结提炼 关键情节的能力。
【能力 素养训练】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5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能在理解文章的基 础上进行发散思考, 合理清晰的表达自 己的看法。 中等 考查从多角度对文章的解读能 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6 书面作业 4 分钟 教师 能练习实际生活谈 谈体会,表达清晰明 白。 较难 考查从多角度对文章的解读能 力,真正实现经典阅读的现实意 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写作 素养提升】
题目 序号 完成用时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7 书面作业 10 分钟 教师 编写或扩写的内容 想象丰富、生动有 趣;语言精确简练, 富有张力;具有创造 性,符合编写或扩写 要求。 难 通过自编寓言或扩写寓言的方 式,帮助学生体会寓言的特征, 掌握寓言的阅读与创作能力。
第六课时 尝鼎一脔,学会天马行空
作为此次班级讲故事比赛的组织者,老师让你对活动进行总结, 并通过题目的形式展现出来, 帮 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推广应用。
作业 1
比较学习法是一种应用普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就应该掌握 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求同辨异思维能力,“有比较才能鉴别”。请回顾本单元 所学课文,比较联想和想象,完成表格填写。
类别 定义 类型
联想 ____________:两个事物之间未必相似,但却是同类的 ____________:两个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____________: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包括比喻、拟人手法。 ____________:向事物的反方面进行联想
想象 ____________:根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____________:不根据现成的描述, 而在大脑中独立产生新形象的 过程。 _______: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想象 _______: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进程,不可能实 现的想象
作业 2:
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小组交流。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作业 3:
小试牛刀,在运用中掌握联想和想象。
(1) 观察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 请写下来。
(2) 在之前联想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给老师和身边的伙伴们口头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题目 序号 时间要求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书面作业 3 分钟 教师 能正确填写定义, 并 根据提示分辨类型。 较易 考查学生对联想和想象概念的 掌握情况,为单元写作打下基 础。
2 口头作业 3 分钟 学习伙伴 能从课文中准确提 取联想和想象的内 容。 中等 意在让学生巩固对联想和想象 的认知。
3 综合作业 6 分钟 教师和学习伙 伴 想象要合情合理, 思 路清晰。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体现一定的 思想内涵。表达自然 流畅,声情并茂则更 好。 较难 意在让学生掌握联想和想象的 表现手法, 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加深理解。
第七课时 梦笔生花,插上想象之翼
作业 1
写作任务情境:
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 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 在做什么 你 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作文。
(1) 自主思考,拟定提纲
时间:十年后的某一天 地点:
变化 “我” 职业身份
外貌、穿着
如何工作或学习
社会 环境 社会的发展
周围的人
不变
(2) 发挥想象,练习写作
(3) 对照标准,自查作文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评价量表
等级 标准
A 故事中的联想和想象自然恰切,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能做到有新意。
B 故事中的联想和想象能做到自然恰切,合情合理。
C 故事中的联想和想象过于牵强,脱离了事物的特点或生活的逻辑。
D 故事只是在再现现实,并没有进行联想和想象。
题目 序号 时间要求 (分钟) 评价设计 题目难 易度 设计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 评价标准
1 书面作业 20 分钟 教师 题后的量表 较难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 想和想象的意识,使文章内容 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七年级 (上册) 语文第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时间:6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
(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5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不以衰老自弃, 内心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的诗句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 (4)题。
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 tiào 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 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像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非也, 这就是难得一求的雾凇! 出户登山, 放眼四望, 只见群峰错列, 松林密叠, 一派银装素裹。黄山一改往日葱笼苍翠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 天地浑然一色。从上到下, 一草一木, 一枝一叶都凝聚着洁白无 xiá的晶体, 如披银叠叠, 似挂珠串串, 山风拂荡, 晶莹耀眼, 如同进入了 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之境。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ào ( )望 洁白无 xiá( ) 凝( )聚
(2)文中“ _________ ”一词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这段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赞美黄山雾凇的美。
(4)将划线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你课外阅读的积累,完成(1) - (2)题
(1)从文体看,《安徒生童话》是_________集,《伊索寓言》是_________集。
(2)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非常精彩,他是到_________ (山名) 向铁扇公主借,铁扇公主又叫

_________
4.学校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情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我创作】
(2)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久很久以前,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宇宙混沌一片, 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 在混沌之
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 盘古醒来了, 睁眼一看, 周围黑乎乎一片, 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 只 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 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 “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 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 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 就头顶天, 脚踏地, 站在天地当中, 随着它们的变化 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高极了, 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 撑在 天和地之间, 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天和地终于成形了, 盘古也精疲力竭, 累得倒 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 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 照耀大地, 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 给夜晚带来光明;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 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中的“这样”指什么?
6.指出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7.文中结尾围绕一个“变”字展开, 表现了盘古的神力, 请展开想象描述, 再补充几句“变”的内容。 8.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 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信之。”庞葱 曰: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 之。”王曰: “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9.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__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 及____________
(3)闻之于宋君 闻____________
(4)庞葱从邯郸反 反____________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11.甲文演化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出自乙文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所写事情虽然不同,但其中国人和魏王犯错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三、写作
13. 2022,日新月异的年头, 2022,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______在 2022”为题, 发挥想象, 写一 篇文章。
(

...
)要求:(1)选择文学名著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 不少于 600 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 (1) 定然是不甚宽广 (2)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3) 却话巴山夜雨时 (4) 晴空一鹤排云上
(5)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2. (1)眺 暇 níng (2) 葱笼 葱茏 (3) 比喻 引用(4) 这难道不就不是难得一求的雾凇吗? 3. (1)童话 寓言 (2)翠云山(答“芭蕉洞”也对) 罗刹女 4. (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示例:每一滴露水,都是历经暗夜的珍珠。
二、阅读
(一) 5.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 就头顶天, 脚踏地, 站在天地当中, 随着它们的 变化而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对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从“这样”一句前文内容阅读即可找出。 6. “巍峨”本义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俊。在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含义。
7.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此题具有开放性,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想象合理即可。 8.答案略。
【解析】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二) 9. (1) 从井里打水 (2) 待, 等到 (3) 听到,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4) 同“返”,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 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注意本题中“反”是通假字。 10. (1)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现在,如果有一人说大街上有大老虎,大王相信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反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 找出关键词。(1) 句中的“求、闻、若”是关键词。(2) 句中“市、之、乎”是关键词。翻译 时要做到“信、达、雅”。
11.穿井得人 三人成虎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甲文根据题目及文中相关内容可知, 成语是: 穿井得人, 乙文根据 “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可知,成语是:三人成虎。
12.未经调查研究,便轻信传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国人将丁氏挖井后节约一个劳力误传为挖井得到一个人, 是因为那些人未经调查研究, 以讹传讹; 乙文中魏王也是未经调查研究, 便轻信别人对庞葱的毁谤之 言,拒绝再见庞葱,据此概括作答。
三、写作
一级指标 观察点 修改建议 评分
中心与材料 题意把握准确
材料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
语言 用词准确
语句通顺
语意连贯
表述得体
思路与结构 结构安排合理
顺序安排合理
层次清晰
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