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难点: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对于你们来说,童年就是昨天的事,谁又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想想,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设计意图] 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2.检查预习情况
(1).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aì?? 缠络luo ? 觅食mì 竹筛shāi 鼎沸?dǐng
锡箔bó 鉴赏jiàn? 脑髓suǐ 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bǐ? ? 锡箔?bó
倜傥tì?tǎng 拗 ǎo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鉴赏???? 倜傥
3.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
草园、三味书屋)
4.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朗读,以读促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以“一个??????????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金色的童年,快乐的童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精巧.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5)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6)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 ?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6.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设计意图] ] 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学生们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得到了激发,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文本.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渗透着强烈的爱憎.
拓展延伸 小作文《风景这里独好》
要求:
1.借鉴课文第二段写景的方法,描写一段景物,可以是公园、校园的一角;
2.字数在200左右.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阅读,更好地促使学生对本文的情感价值观的体会.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精彩片断的记忆,加强素材积累.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景物:美好百 草 园 故事:神奇:(插叙)??? 热爱自由的童年生活(我的乐园)???????? ???捕鸟:有趣??????????? ?
[教学反思]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用实在的笔调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园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天里捕鸟的乐趣,也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疑惑,三味书屋里新奇的追问,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而这些才是此文的终极目的,那就是一个年已不惑的男人对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忆.
课件15张PP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
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
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
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
代的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无处觅(mì寻找)食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攒(cuán凑在一块儿)成小球 拗(ǎo用力弯曲)过去敛(liǎn放)在盒里字词解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探究: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 学生探究
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以“一个????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2.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6.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渗透着强烈的爱憎。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小作文《风景这里独好》
要求:
1.借鉴课文第二段写景的方法,写一段景
物描写,可以是公园、校园的一角;
2.字数在400左右。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
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好奇?、的性格特点。教 师 小 结
景物:美好
百 草 园 故事:神奇 热爱自由的童年生活
捕鸟:有趣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板 书 设 计(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
基础训练1.选出下面黑体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 人声鼎沸(fèi 水开)B.攒成小球(cuán 凑在一起) 高枕而卧(ɡāo 垫高)C.敛在盒里(lǎn 放) ??????? 拗过去(ǎo 用力弯曲)D.无处觅食(mì 寻找) ?????? 总而言之(yán 说)2.结合语境解释黑体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秘密)B.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把枕头垫高睡)C.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D.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后,真是人声鼎沸.(人声喧闹)3.下面句中加黑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4.先选词填空,再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_______(A.现 B.晾 C.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__(A.架 B.支 C.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A.洒 B.放 C.撒)些秕谷,棒上_______(A.栓 B.系 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A.牵 B.拉 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A.收 B.拉 C.抽),便_______(A.捉 B.逮 C.罩)住了.5.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
阅读训练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6.根据文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7.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段写景很有特点,试作简要赏析.9.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选你感受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辞手法,再说说例句修辞的表达作用.
10.文段中有许多动词用得精练传神,选其中一例作简要赏析.
11.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1.C 2.B3.“似乎”和“确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因为“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记忆犹新,所以用肯定的语气. 4.C B C B A B C 效果: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5.示例:夏天,我们来听神奇迷离的美女蛇故事;冬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上捕鸟去.
阅读训练6.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7.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8.提示:文段写景注意动静结合,色彩的调配,高低错落的掩映,将美丽的景色与儿时趣事相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9.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10.如“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11.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朝花夕拾故事梗概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