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春朱自清知识与技能:
1.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2.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4.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自由朗读、合作品味点评文章语言,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
2.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3.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学目标 导 语:
作者按照盼春-赞春-赞春思路,脉络清晰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尤其是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春之美丽, 是我们仿佛置身于烂漫的春光之中, 接下来我们就去欣赏那五幅春天的画卷吧.
1. 学生速读第二部分.
2.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批注的句子,交流自己对于五幅图特点的概括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再次浏览第二部分.
1.依次概括五幅图的特点.
草报春 花争春 风唱春 雨润春 人迎春.
2.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各段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和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 1.品读 春草图
春草图 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 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 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品读 春草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品读 春草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2.欣赏“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 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一组包含三个比喻的排比句---“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3.品析 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 “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 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 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4.品析 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4.品析 春雨图
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5.品析 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课 文 总 结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采用
总分总的方式饱含深情的表达了作
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修辞
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形象, 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春天的
多彩画卷.拓 展 延 伸 1. 齐读第三部分,体会三个比喻的含义.
明确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 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因为她是“新生”的;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因为她非常“娇美”;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 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拓 展 延 伸 2.三个比喻能否调换顺序.
明确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 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 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教 师 小 结 盼春来,盼的是一片生机一份活力;绘春绘的是春光的无限美好;赞春赞的是春的朝气和活力.而作者的用意又不仅局限于此,他还饱含热情的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作 业 1.学习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
A.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画意相融合;
B.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行文
C.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3.背诵全文.
4.摘抄并点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板 书 设 计 春
朱自清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春花图(花争春):态、色
春风图(风唱春):触、?味、声:
春雨图(雨润春):形、 状、景: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6. 短文两篇《春》第二课时的练习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蓑衣( ) 应和( ) 酝酿( )( )
朗rùn( ) wǎn( )转 老jiao( )
liáo( )亮 hōng( )托 靸鞋(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明朗润泽。 ( )
3.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处处闻啼鸟 ( )
(3)一枝红杏出墙来( ) (4)两个黄鹂鸣翠柳( )
(5)踏花归来马蹄香(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
4.品读下列句子,谈谈加点词语的作用。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4)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麦苗在霜冻时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①,②,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A.①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
B.①穿老羊皮背心,着大靸鞋,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上山梁,绕山嘴,爬高高的梯田,
C.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
D.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着大鞋,穿老羊皮背心,②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绕山嘴,
6.填空。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春》的作者是 ,字 。江苏 人, 家、 、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 》、《 》、《绿》等。
(3)《春风》的作者是 , 代作家,
(4)《春》分为 、 、 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分别描写了 、 、 、 和 五幅图景。
(5)春天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
(6)春天像 。
春天像 。
春天像 。
这里运用了 和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 、
、 的特点。
阅读练习
(一)课内精读
[甲]"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 ……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过山梁, 山沟, 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7.甲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的《 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8.在乙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这里对春风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写出了春风 的气势。
9. 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你比较一下两文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甲文: 乙文:
10.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都描写了“ ”,但各有不同,《春》写出了
的特点,而《春风》则写出了 的特点。
11.两文在结构上也各有特点,《春》是 的结构,而《春风》则在开头和结尾分别运用了 和 的写法。
(二)课外拓展
春的色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春的色彩是什么呢?
一出门,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般的绿色,一山的 。一树的 ,一地的 ,一湖的 。不知是谁,把一瓶绿色的颜料掀翻了,泼撒在宣纸上,点点滴滴都是绿。枝头最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
淡紫色、白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12.在文中的横线上选词填空。
嫩绿 翠绿 草绿 浅绿
13.文段中写到“春”的色彩有哪些?最突出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答:色彩:
突出的颜色: 原因:
14.加横线的句子是化用了别人的句子,请你写出其原句。
答:
15.划波浪线的句子和课文《春》里写春花色彩相似,但没有《春》里写得具体、生动,请将课文《春》中有关的句子默写出来。
答:
16.语段首句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语段中已点明了春的色彩,在你看来,其余三季的代表色分别是什么呢?请否谈谈你的理由。
答: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阅读链接(2005·江西省中考题)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磬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作者 谢云)
17.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滞重( ) ②冷冽( )
18.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是的心情?(1分)
。
19.“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是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3分)
.
20.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4分)
。
21.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3分)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 )——[批注]
。
22.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新题链接(2005·荆州中考题)
23.理解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下面的句子。
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用,在 ,在 ……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4.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6. 短文两篇
1.suō;hè;yùnniàng;润;宛;窖;嘹;烘;sǎ。2.(1)欣欣然。(2)呼朋引伴。(3)花枝招展。(4)朗润。3.(1)视觉 (2)听觉(3)视觉 (4)听觉 (5)嗅觉 (6)味觉 。 4.()1“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3)“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4)“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5)“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5. A 6.(1)写景抒情;江南;对春天的赞美;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2)朱自清;佩弦;扬州;散文;诗人;《荷塘月色》;《背影》。(3)林斤澜;当。(4)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5)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6)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小姑娘,花枝招展的,她笑着,走着。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比喻;排比;新、美、力。7.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8.漫;插;灌; 拟人和排比;不可遏制(锐不可当)。9.甲文:触觉 嗅觉 听觉;乙文:视觉;听觉;触觉。10.春风;柔和;爽快。11.总分总;欲扬先抑;对比。12.草绿 嫩绿 浅绿 翠绿 13.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 最突出的是绿色。 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14.“一叶落而知秋” 1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16.(略)17.①zhì ②liè(各1分)18.激动、颤栗。(1分)19.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1分);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2分,其它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酌情给分)20.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2分,我摘抄的扣1分) 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只要能强调“过程”重要性,均给2分。例如: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能看出是引用这句,不论是否完整) ④马克思的“……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和顶点。”(同③)21.共2分,所作批注,合乎要求,视贴切、精彩、深刻、独到、通畅程度酌情给分。22.共2分,要求表现“重视过程”,视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的情况酌情给分。23.(如“寒冬里看到春光 痛苦中看到幸福”)(2分,根据答题实况评改。注意:句式要整齐,用词要相对;可分别给2分或1分;完全不合句式要求的,不给分) 24.略。
关于春的诗句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和:春天的暖气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秀:秀丽。屯:驻,聚集。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唐刘虚《阙题》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27、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杜甫《腊日》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2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 29、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30、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朝:早晨。 31、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3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汀:水岸平地。 3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35、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36、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37、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3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39、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芳菲:美盛的花草。 40、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41、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42、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一夜风:一夜春风。 43、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飒飒:风声。 44、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4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46、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n伞痘奕粘手钆泄佟?br/>47、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l?暗凇? 48、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若个:哪个? 49、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50、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见:显现。 51、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 5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53、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54、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55、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野渡:野外渡口。 56、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唐·卢P巍端晖砘菇惶ㄍ?倾诔煽诤畔仍?磺住?br/>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57、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58、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59、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渌:清澈。 60、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61、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62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63、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 64、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65、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66、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67、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68、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69、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信:消息。露:显示。 7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1、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竟日:整日。 72、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73、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芳菲:指春花季节。 74、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宋·周邦彦《蝶恋花》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75、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宋·葛胜仲《临江仙》 青:绿叶。红:红花。 76、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77、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78、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79、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宋·李清照懈恋花》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80、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81、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82、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 83、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84、东风吹雨细于尘。——宋·辛弃疾《浣溪沙》 85、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宋·辛弃疾《浣溪沙》 杜宇:杜鹃。 86、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宋·辛弃疾《满江红》 87、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P寿》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88、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 89、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宋·陈亮《南歌子》 90、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91、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 9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93、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着物:春风润泽万物。 94、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h;《立春偶成》 95、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宋·石孝友《好事近》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96、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97、东风轻扇春寒。——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轻扇:轻轻地吹动。 98、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元·白朴《天净沙·春》 飞红:花瓣飞舞。 99、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元·胡只恲《阳春曲·春景》 觉来:醒来。 100、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背 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