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4 08: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汇一中二 0 二三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卷
答卷时间:60 分钟
一、单选题(30×2 分)
北京时间 2022 年 9 月 25 日 6时 55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
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据此完成 1~2 题。
1.从天体系统角度,类似于“双星”级别的自然天体是( )
A.银河 B.太阳 C.地球 D.月球
2.不属于“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3.太阳辐射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下列地理事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
①黄河上游蕴含的巨大水能 ②我国北方地区储量丰富的煤炭
③我国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④两极地区美丽的极光
⑤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4.根据下列地震波示意图判断,所示地区海底某一深度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读太阳黑子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据此完成 7~8 题。
7.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A.太阳风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光球层
8.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9.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1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秒”。
推断“黄金 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力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各地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的差异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 11~13 题。
11.若界面位于地下 33千米处,则甲( )
A.代表地壳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 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12.若界面位于地下 2900千米处,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3.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 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
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 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
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 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4~17 题。
14.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 B.O2和 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C.O2和 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的含量先上升后保持稳定
15.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
A.鱼类繁盛 B.形成联合古陆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我国的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16.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晚期 C.古生代早期 D.中生代
17.新生代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 )
A.蕨类植物繁盛 B.真核生物出现 C.爬行动物盛行 D.人类出现
18.下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大气成分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20~21 题。
20.该大气成分最可能为(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1.该大气成分( )
A.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C.浓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D.体积分数占比最小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 22~24 题。
2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
D.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能见度好
24.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I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25.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层大气以垂直对流运动为主 ②水汽和尘埃主要集中在此层
③大气辐射弱,近地面降温较快 ④CO2和 N2主要集中在此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 2020 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
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
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完成 26~27 题。
26.材料中所描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爆炸 B.太阳辐射增强
C.太阳耀斑爆发 D.核裂变反应增强
27.太阳“打喷嚏”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通信部门 B.冶金工业部门 C.航天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 28~29 题。
28.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29.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0.化石和地层具有紧密的联系体现在( )
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B.不同时代的地层可能具有相同的化石
C.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 D.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陆生到水生生物的更替
二、综合题(40 分)
(一)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密切相关。读
图回答问题。(13分)
31、图 1 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__________。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公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三大特征,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4分)
32、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一些影响。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6分)
33、稳定的地球圈层结构为生命出现提供了舞台。在图 2相应位置标注地球三大内部圈层的名称。(3分)
(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20 年 12 月 10 日 21 时 19 分,中国台湾宝兰县海域发生 5.8
级地震,震源深度 30 千米,台北震感强烈,宜兰县有房屋遭受破坏,同时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也有强烈震
感。下图为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
34.地震时,地震波传播可能给人们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但人们也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右图中,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和通过介质的不同,能够判断 A是__________波,B是__________波。(2
分)
35.根据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其中 D为__________界面;F为__________界面。(2分)
36.右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是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被认为是__________的发
源地;①+②+③是__________。(4分)
37.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38.A、B、C三者中,_________为短波辐射,_________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填字母)。(2分)
39.图中字母 A代表_________辐射,B代表_________辐射,C代表_________辐射。(3分)
40.若该地某天为多云天,该地的昼夜温差将比较_________(大/小)。(2分)
41.人们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2分)
A.A减弱 B.B增强 C.C减弱 D.E减弱
42.深秋至次年早春时节,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现霜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2分)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对地面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的吸收作用强
4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