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40 分)
1.夜间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点点繁星大多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双星伴月”天象出现时,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下列天体系统,不包
括图中天体的是(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科学家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构造,也用地震波探寻海底油气矿藏。据此回答第 3-4题。
3.关于地震波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地震波是电磁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②横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③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④横波和纵波在介质改变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根据下列地震波示意图判断,所示地区海底某一深度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壳是地球的一层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是地球各圈层中相对较薄的一层。据此回答第 5-6 题。
5.地壳组成物质的特点是( )
A.地壳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镁层,下层叫硅铝层
B.地壳上层主要由密度较小的岩石组成,下层主要由密度较大的岩石组成
C.硅镁层广泛分布于大陆地壳,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D.硅铝层普遍存在于大陆与大洋之中
6.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马里亚纳海沟 D.南极大陆
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第 7-8 题。
7.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由干洁空气组成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8.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从发源地到地表,经过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软流层、上地幔、地壳、大气圈 B.下地幔、软流层、地壳、大气圈
C.地壳、上地幔、大气圈、软流层 D.大气圈、地壳、软流层、上地幔
地质年代的演化伴随着地球上生物的不断进化。据此回答第 9-10 题。
9.约 5.41亿年前,地球的演化经历了一次大的飞跃。其后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生物,是所谓显生宙时期,其具
体包含的地质年代有( )
①太古代 ②元古代 ③古生代 ④中生代 ⑤新生代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10.地球上生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有人在某一煤层中发现了苏铁、银杏等裸子类植物化石。据此回答第 11-12
题。
11.由此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由此推断该地区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右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种类出现的时间范围。生物种类的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回答
第 13-14 题。
13.图中所示的生物类别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14.与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有关的地理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②蕨类植物大发展,森林茂密
③我国的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④是地球上形成石油的重要时期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5.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鼓励单位和居民在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加大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其主
要原因是( )
①上海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②太阳能资源可再生,连续性和稳定性强
③上海的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
④上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飞屋环游记》讲述了少年罗素乘坐“飞屋”前往南美洲“天堂瀑布”冒险的故事,剧中“飞屋”被五颜
六色的氢气球牵引飞越云层上升到1万米高空后,带着二人遨游天际,飞向远方……据此回答第 16-18 题。
16.“飞屋”上升至1万米高空的过程中,少年罗素能感受到明显的温度变化,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气温垂直变
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国神舟飞船飞行高度为三四百千米,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分层为图中的( )
A.I层 B.Ⅱ层 C.Ⅲ层 D.Ⅲ层以外
19.下图表示不同时间的海陆间环流,其中能正确代表海风的是其中的( )
A. B. C. D.
2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原理的是( )
A. B. C. D.
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4 分)
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10 月 9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
材料一:“夸父一号”的核心科学目标是“一磁两暴”,即太阳最激烈的活动。此外,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作为一颗科学卫星,还有一个拓展的应用目标,即:探测太阳爆发,预报空间天气,为中国空间环境的安全提
供保障。
材料二: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
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 22 光年。
21.请写出乙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天体名称。(6分)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火星;
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海王星。
2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__(填行星名称),与地球相邻
的行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行星名称)。(3分)
23.“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其原因可能是“超级地球”( )(2分)
A.所处宇宙环境不稳定 B.距恒星远近与日地距离相似
C.拥有一颗卫星 D.是所处恒星系的一颗行星
24.耀斑发生于材料二中甲图的__________层(填字母),太阳活动的另一标志太阳黑子发生于材料二中甲图的
__________层(填字母),结合右图回答,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年。(3分)
25.观察右图乙图,说出“夸父一号”所探测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此外请再举 2例其他影响。(6分)
26.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请举 2例,分别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分析其原因。(4分)
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1 分)
材料一: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 3-10 千米,温度在 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
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 年我国青海
站钻获 236℃高温干热岩体。
材料二:随着化石能源地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光伏产业链中,已有 10 多家多晶硅企业、330 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
界总产量的 30%。
27.干热岩的埋藏位置位于( )(2分)
A.地壳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28.左图所示地震波,m是_______,n是_______。地震波 m和 n在大陆地下平均_______千米以下传播速度都
明显加快。在地下 2900千米处 m、n的变化情况是 m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5分)
29.请写出右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名称。(6分)
a:__________;b:__________;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30.光伏发电和化石能源都是源自于__________(填天体名称)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___的形式向外辐射所产
生的能量。(2分)
31.我国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纬度相近,但年太阳总辐射量相差很大。若要在其中选择一地发展光伏产业,
你认为因该选择哪里,并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阐述原因。(6分)
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5 分)
材料一: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大量使用矿物能源,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
碳的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以下两图反映的是上海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32.材料一图中数字①表示__________(填名称),数字③表示__________(填名称),数字④表示__________
(填名称)。三者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辐射量①大于⑤表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__________作用,其中包括②所表示的__________作用。(6分)
3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甲图所示“封闭式阳台”内的最高温度接近二十摄氏度。
这是由于大部分透过玻璃的________(填数字)到达的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后升温,升温后把热量传递给室内
的大气,而________(填数字)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形成________(填数字),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
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3分)
34.由于人类向城市上空排放温室气体的浓度远高于周围,在温室气体增温效应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热岛效应。
右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用箭头在横线上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2分)
35.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