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一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本卷共 28 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Ⅰ部分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间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 1~3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 )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③火车、轮船、巨大岩石 ④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下列行星上,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自转周期 56.5天 243天(逆) 23时 56分 24时 37分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3.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
A.金星 B.太阳 C.月球 D.火星
4.太阳能屋顶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 )
A.X射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红外线
2016年 3月 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
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右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
全食照片。据此完成 5~6题。
5.正常情况下,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 )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日冕层、耀斑
C.色球层、太阳风 D.色球层、耀斑
6.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7~8题。
7.由图可知,下列关于三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行星都属于远日行星 B.②星公转轨道半径最长
C.①星表面温度最高 D.①星离太阳最远
8.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据报道,2018年太阳活动迎来了低峰年,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减少,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将会减少,地
球可能进入温度较低的“小冰期”。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 9~10题。
9.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所发生的圈层的对应,正确的是( )
A.耀斑—②层—能量急剧释放
B.太阳黑子—①层—温度相对较低
C.太阳风—③层—温度相对较低
D.太阳黑子—③层—能量急剧释放
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 )
A.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挪威山谷小镇留坎一年中有近半年无阳光照射,当地政府为此斥资在山坡上架设 3面巨镜(右图),将光
线反射到小镇广场中心,使小镇居民聚在广场上可以享受冬日阳光。据此完成 11~12题。
11.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成分 D.天气状况
12.下列各项能量不是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
A.风的形成 B.海水蒸发 C.生物的出现 D.岩浆喷发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 11月 26日 7时 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里氏 6.2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另据福建、广东等多地网友反映,当地震感明显,香港也有震感。据此完成 13~14题。
13.本次地震发生的圈层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
14.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在莫霍面速度迅速降低
B.横波在古登堡面速度忽然消失
C.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面速度均迅速增加
D.纵波和横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
巴厘岛阿贡火山自 2018年 6月 27日开始持续喷发,火山灰高达 2000多米,浓烟滚滚,十分壮观。读地
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 15~17题。
15.成阿贡火山岩的物质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可能不是固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17.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平均气温下降 0.5℃,导
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气压升高 B.地表气压降低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2017年 10月 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
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 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星落到地面。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完成 18~20题。
18.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
19.下列关于该层大气的温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C.随高度升高而递增 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20.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 21~24题。
21.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2.冬季节,农民通过人造烟雾来预防霜冻,这是因为人造烟雾增强了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23.阴天比晴天( )
A.白天④强,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 B.白天④弱,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
C.白天④弱,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 D.白天④强,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
24.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2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26.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微小颗粒 D.氮和氧
27.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28.下列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29~30题。
29.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30.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第Ⅱ部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 40 分)
(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31.将图乙中数码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32.《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cūn)乌”(踆乌,古代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鸟)。日中出现的踆乌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填“太阳黑子”或“耀斑”),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层(填字
母),其活动周期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年。(3分)
33.从图乙中提供的信息看,各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性的特点。(1分)
34.图甲中的 C是_______________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太阳活动还
扰动该层,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3分)
35.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长波/短波)辐射。(2分)
36.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乙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6分)
(二)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37.地震波:E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8.不连续界面: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9.圈层:C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固态/液态)。岩石圈主要存在于 D圈层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的顶部。(4分)
40.据图描述,当地震波到达 B界面附近时,传播速度发生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1.地球内部是一个具有类似同心圆结构的球体,但在地球表层,大气圈、____________圈、___________圈与
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2分)
(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
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
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
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大量物质上、知
识上的准备工作。结合相关资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42.从地质年代来看,该区域最老的岩层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__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填海洋或陆地)环境,该时期植物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3.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______(填海洋或陆地)环境,该时期植物发展为__________。(2分)
44.在晚古生代,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繁盛并形成了广阔的森林。在此年代地层中人类发现了非常重要的
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5.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哺乳类化石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___代,该时期植物发展为___________,
在此年代地层中人类发现了非常重要的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