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柳宗元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初步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我们的学习目标 要 求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
朗读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
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
读准字音和节奏。
读一读篁竹( ) 清冽( )
翠蔓(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幽邃( )
屿 ( ) 坻( )
悄怆( ) 嵁( )
给加点的字注音:············huánɡ lièmànyǐchùxīcīsuìyǔchíchuànɡkān听
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配
乐
伴
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 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文章的内容。
译一译试一试,你掌握了吗?解释下列词语 清冽 ( ) 佁然 ( )
俶尔 ( ) 翕忽 ( )
蒙络摇缀( )
斗折蛇行(
)
犬牙差互(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清凉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
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
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就题字离去。赏析文章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本文是一篇游记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怎样的?3、你认为小石潭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想一想写作背景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顺帝即位,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成为其中重要成员。
但不久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
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
永州司马。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愤懑,柳宗元徜徉于山水之间,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第四篇。元和四年,43岁的柳宗元被召回长安,但很快被派到柳州当刺史。官职是提高了一些,但地方却更为偏远了。因长期心情抑郁,健康状况恶化,柳宗元病逝在柳州,年仅47岁。主题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抑郁忧伤的感情。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
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
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