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氓》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1《氓》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10: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氓》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诗歌,流畅翻译,了解诗歌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诗歌的脉络,借助想象形象思维感知人物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写作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诗歌源头时期的文化背景,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诗歌写作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2.结合诗歌源头时期的文化背景,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交流碰撞,爱情诗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感情,是文学永恒主题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文人雅士留下很多经典的爱情诗句。我们今天,一起回溯到诗歌的源头,看一看《诗经》中,记录的那个特定时代生活着女子如何对待爱情?
二、初读诗歌,梳理脉络
1.纠正字音
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垝垣:ɡuǐ yuán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 靡:mǐ 夙:sù 咥:xì 泮:pàn
2.梳理脉络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单概括。按照情节发展可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恋爱: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婚变: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诉男子移情别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决绝: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三、分析诗歌,概括形象
1.《氓》中男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变化?“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一开始的老实体贴惹人喜爱到冷酷残忍无情:依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有愉快相处,让女子“不见”“泣涕涟涟”;“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其实这样变化是有铺垫的。从开头抱布贸丝,来、即、谋、怒等动词,看到心机、暴躁、任性妄为,没有媒人提亲,竟然生气女子不答应婚期,对女子不够尊重。看到“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如此和自己过苦日子,没有任何怨言,辛苦劳作的妻子,竟然能三心二意,甚至有家暴。
2.女子的情感随着氓的变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诗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2.1恋爱时情深意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看到他沉溺于爱情;
2.2结婚后委曲求全,终日婚后劳作的她,渐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深深陷入后悔之中。
2.3离婚时清醒坚强,“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想这样毁了自己一辈子。
单纯、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
四、赏读分析,艺术欣赏
《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1.赋:本诗用赋的手法交代开头的求婚、结婚的具体事情,然后在第五章补叙婚后凄惨生活。
2.比、兴连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同时从桑树写起,转到最后写女子,明显地起兴手法。
3.铺垫:其实这样变化是有铺垫的。从开头抱布贸丝,来、即、谋、怒等动词,看到心机、暴躁、任性妄为,没有媒人提亲,竟然生气女子不答应婚期,对女子不够尊重。
4.对比:女子和男子前后情感的变化。
五、拓展阅读,诗经女子
中国文学中,女子形象寥若晨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女汉子,刘兰芝被休弃自挂东南枝的悲情女,洛神美丽而哀婉,林黛玉病病歪歪柔柔弱弱,孙二娘、顾大嫂皆为凶神恶煞一般,扈三娘漂亮武艺高强却被嫁给矮脚虎王英。
反看《诗经》,众多女子成为了最美的风景。她们是和现实的距离是最近的,最丰富的群体。尽管,《氓》中大胆反抗的决绝女子成立中国文学史上有了弃妇形象,却也是争取女权的第一声呐喊。《诗经》共305篇,竟然大约三分之一的篇目有女子形象,更是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阶层的女子,丰富多彩,姿态各异。
1朦胧神秘的窈窕淑女
《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想必大家都能背诵。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过程。借助在河之洲的鸟儿的鸣叫,借助美丽女孩要采摘的荇菜,为窈窕淑女增添了自然纯真的背景画面。通过君子的追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侧面烘托出窈窕淑女的朦胧、神秘的美丽和魅力。从此,中国文坛有了每一个男子要追求的梦中的“窈窕淑女”形象。
2婚嫁场景的桃花姑娘
《诗经 周南 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表面写桃花,实则写出家的女子。桃花美丽怒放,千朵万朵一片繁华。在这样的美丽春季,美丽的花季,美丽的姑娘出嫁了。全诗每章以桃花兴,分别以花、果、叶比喻,自然的生长,与女子的结婚,以及婚后的生子、幸福生活全部叠加在一起,融为一体。从此,中国文坛兴起了以桃花喻美人之风。经典的句子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宋 陈师道《菩萨蛮》)。
3率真洒脱的梅子少女
《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描写大胆热情的少女那种对爱情充满渴望,充满向往的急切心情。她们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足够洒脱,足够真实,足够坦率。她随着梅子落地的由少到多,心愈来愈急,层层叠加,亦有怕青春易逝的伤感。这样直白、率真的女子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实不多见。
《诗经》中,写出的那个时代的女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些美丽的女子,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或美丽、或大胆、或悲伤,或反抗……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一群女子,正常人性舒展下的多姿多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