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商人”一词的起源与一个很久远的朝代。商族人的祖先契,由于跟随大禹治水.功不可没,被封到商这个地方。也就是古代的商族。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诸侯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做生意的行业叫做“商业”,市场上用来交换的物品叫做“商品”,做生意的叫做“商人”。
所以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三单元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目录
CONTENTS
01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02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庄票
土地买卖契约
本课时间轴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贸易的起源
古代的商业贸易
古代的贸易通道
壹
商业贸易的影响
【思考】商业出现的原因?商业与农业、手工业是什么关系?
原因:
基础
促进
发达的手工业
象牙白菜(清代)
商业的繁荣
古代农业生产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的起源
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目的: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产生,出现交换,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关系:
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名词解释
社会大分工:
(1)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2)原始社会末期,因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改良引起的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
(3)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业资本开始积累。
2.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两宋
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的
格局被突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元明清
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表现
商
①已出现职业商人
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③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工商食官(官商)
④货币:
《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见,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商品交换活动......尚未出现专门从事商业之人。历史发展到商朝,由于“殷人贵富”,商族人中出现了不事生产,靠跑买卖、做生意谋生之人。商亡之后,大量的商族遗民为求生存,继续从事最擅长的物产贩卖活动。长此以往,“商人”就成了买卖人的统称。最初只有游走贩贸之人叫作“商”,定点经营之人称为“贾”,即所谓的“行商坐贾”,后来就把他们统称为“商人”了。 ——傅奕群:《商从商朝来》
以贝为币,铜铸币【选必一】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
工
商
食
官
材料一: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 ——《管子》
材料二: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司马迁《史记》
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
时间 表现
春秋 战国
①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史纲上】
②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私商)
③重农抑商政策
思考:以上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什么?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
现私营手工业;
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被打破;
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再思】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的原因?
重
农
抑
商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司马迁《史记》
汉朝
休养生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对商人征收重税,贬低商人地位。
唐宋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利)
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回归传统,不鼓励商业发展
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秦国
知识拓展:重农抑商政策
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概括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
根本原因: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过程:
时间 表现
秦汉
①秦: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②汉:改革币制(五铢钱)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
推行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抑商征税)
2.商业的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从两幅图中找出哪些体现唐朝商业特色的历史信息?
市署:专门管理市场交易的机构
1
店铺种类多,商品种类多,商业发达
2
波斯邸/收宝胡商:对外贸易发达
3
柜坊:专营货币信贷和存放的场所
4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表现
隋唐 到 两宋
①宋朝:市坊制度逐渐瓦解——宋朝的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史纲上】
②基层市场:宋朝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史纲上】
③边境市场:宋朝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史纲上】
④民间贸易活跃 【史纲上】
⑤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人口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史纲上】
⑥北宋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剧增,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史纲上】
思考:结合所学分析从隋唐到两宋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自宋的变化趋势:
①打破时间(早市、夜市)和空间(坊市不分)的限制
②出现专业化市场
③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②明清:
a.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2.商业的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表现
元 明 清
①元朝:将纸币“钞”作为单一流通货币发行【选必一】
b.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如:徽商、晋商
c.明朝中期起,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史纲上】
d.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史纲上】
时间 表现
商 朝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③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
①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私商); ②重农抑商政策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瓦子)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工商食官
小结:
2.商业的发展
(2)古代世界
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希腊: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东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埃及
古代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商人
历史悠久,国家掌控对外贸易
多个商贸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一度垄断东方奢侈品在欧洲的贸易
亚非欧三洲中介贸易,活动范围广
2.商业的发展
(2)古代世界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特征: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
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 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船队从蓬特经由红海返航的情景
这幅图反映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埃及与蓬特的贸易活动。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纵横
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与商务有关的条文。亚述崛起后,商人们还开辟了海外贸易。新巴比伦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曾一度繁荣,巴比伦城内聚集了来自亚非各地的商人。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阿拉伯人在8世纪中叶建成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陆上与海上路线,大部分在阿拉伯人占领的范围之内。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起初是沿海岸航行。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传到阿拉伯,从此阿拉伯人可以离开海岸在大洋中航行。他们在濒临印度洋各地港口建立据点,成为欧、亚海上贸易的重要中介人。阿拉伯商人联系着东非海岸和印度西海岸,在两边都有商站。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
贸易范围广泛
从沿海岸贸易发
展到远洋贸易
航海贸易发达是东西
方经济交往的桥梁
贸易种类繁多
阅读材料概括阿拉伯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3.贸易通道
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
瓷器
纸张
茶叶
主要贸 易通道
商品 种类 中国出 口商品
运往中 国的商品
贸易 方式
贸易 管理 机构 唐宋
清朝
丝绸之路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37,完成表格,分析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罗马与汉朝缺乏官方直接往来,但有间接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史纲下】
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史纲下】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①贸易范围广:涉及东亚、东
南亚、中西亚、北非(直接)、
欧洲(间接);
②贸易路线海陆兼具;
③商品种类丰富:丝绸、茶叶、
瓷器(宋以后)等;
④政府管理严格,设置专门对
外贸易机构;
⑤朝贡贸易为主,后期限制对
外贸易。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史纲上】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影响
(1)对人类: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再生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2)对中国:中国通过海、陆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3)对世界:中国丝绸之路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法]弗朗索瓦·布歇作品
◎康熙外销茶杯
货币、信贷、
商业契约
贰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发展趋势:从以物易物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2)表现: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意义:
①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②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洛阳唐墓出土东罗马金币
◎白衣大食倭马亚帝国金币
◎商朝铜铸贝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
多。指出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可用于研究魏晋时
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及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状况。
洛阳北魏墓地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铸造时间是491-518年。拜占庭帝国金币在我国出土数量很多。
2.信贷
(1)世界信贷发展
信贷
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名词解释
两河流域
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公元前22
—
前21世纪
古代埃及
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公元前16
—
前11世纪
古代希腊
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公元前
4世纪
(古希腊)海上贸易商人所需的资金不是由他们自己提供,而是完全取决于借贷;如果债权人撤走贷款,所有商船、船主和商人都将不能出海。
——德谟斯梯尼《演说词》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信贷
(2)中国信贷发展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春秋时期
宋代
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清朝
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唐朝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明中期后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清光绪庄票,
可在市面流通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商业契约
(1)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商业契约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2)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已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在古代埃及,早期的契约,主要是当事人双方在交易时,对未来某些事项的相互承诺。……而从保留下来的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一直没有间断的木乃伊制作中的一些契约(丧葬契约)实例,可以更加清楚这一点。比如,在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份第12王朝(公元前1991—公元前1785年)一名叫哈普德耶夫(Hapdjefai)的贵族与阿斯尤特(Asyut)等神庙的祭司们签订的契约中,有一项内容就是要求阿努比斯(Anubis)神庙的大祭司必须在每年的三个特定的节日,为死者点燃蜡烛。依据此契约,哈普德耶夫承诺向祭司们提供他父亲地产中1000块份地,作为这三次点燃蜡烛的价格。在契约中,哈普德耶夫还承诺将负担向祭司提供面包和酒的义务,以及如何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祭司的方法。
——魏琼《契约文明起源考:以古代西亚为中心》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马壹匹,骝敦六岁。
开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练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分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识认者,一仰主、保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 练主
马主别将康思礼年卅四
保人兴胡罗世那年卅,
保人兴胡安达汉年卌五,
保人西州百姓石早寒年五十
◎唐·石染典买马契约
3.商业契约
(3)古代中国:
①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人为何要订立契约?如何订立契约?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商业 对外贸易 货币 信贷 契约
欧洲 \ \
亚洲 \
非洲
①古希腊、罗马商贸繁荣
古埃及,商业历史十分悠久
古希腊、罗马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航线四通八达
②拜占庭一度垄断了东西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货币
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前22一21世纪,
两河流域出现不同形式的借贷
前16一11世纪,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受到官方的法律保护
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
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课堂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亚非欧的商业贸易特点
总结:
本课思维导图
【典例研析】 (2021·浙江·高考真题)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答案】A
【详解】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故选A。
【典例研析】 (2020·海南·高考真题)《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经营活动相对自由,B正确;A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材料无关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D排除。故选B。
【典例研析】 (2019·全国·高考真题)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典例研析】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朱元璋时期,采用折变的方案,把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作为各级官员工资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这一政策却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被迫废除。这反映明朝
A.中央财政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B.香料货币功能因贸易扩大而丧失
C.官方贸易加强了中外的交流 D.明朝政府已经具备现代金融意识
【答案】B【详解】明朝以胡椒为代表的折俸制度来减轻财政支出,使官员不得不把香料投放市场出售,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香料货币功能因贸易扩大而丧失,官员薪俸低廉,因此遭到了群臣反对,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中央财政状况,但这不是明朝的中央财政状况逐渐得到改善的主要途径,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项。
【典例研析】 (2014·全国·高考真题)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
【典例研析】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 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爪哇人之前的生活方式比较粗糙,中国瓷器和碗碟传入之后,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