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共67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陈涉世家》课件(共67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5 08:58: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陈涉世家(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1.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能够完整准确地复述故事。
搜集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资料。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之子。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书中不少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大泽乡起义的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规模兴建宫殿、筑骊山墓、修长城、修驰道,并南征百越、北击匈奴。这一系列举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同时,他还制定了严刑酷法,使人民陷入更深的苦难中。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以阴谋夺权,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扶苏自杀,这就加深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另外,赋税的日益加重也令百姓更加不满。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
4.项燕简介。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名将。公元前224年,秦将李信攻楚,连下10余城。为避免与秦军正面交锋,项燕转向进攻秦南郡。秦军远道来救,被其击败。公元前223年,秦国起用王翦为将,坚壁稳进,直取寿春。项燕战败退至淮上,秦军迅猛追击,败于蕲。项燕孤军奋战,相传在在兵败后自杀。
项燕不畏强秦,英勇善战,悲壮牺牲的事迹在楚地广泛传颂,受到楚地人民的爱怜。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
(1)听范读音频,留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可根据范读音频在课文中做标记。
(2)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疏通文意。
(1)理解《陈涉世家》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
(2)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3.完整复述故事。
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梳理故事线索,并根据这个线索复述故事情节。(边读边归纳事件,可以摘录文中的关键字词来组成短语,尽量用动宾结构短语概括,并且根据故事线索完整复述故事。)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 陈涉世家(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分析文章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
一、知识回顾
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二、合作探究
1.情节研读。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起义取得了怎样的结果?(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朗读第2段,找到相应句子,然后合作讨论。)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做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有怎样的作用和效果?(在文中找到相应句子。)
2.分析陈胜、吴广的形象。
(1)结合文中描写陈胜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先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自由朗读,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入情入境地感受陈胜的形象特点。)
(2)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表现在哪里?(先找出陈胜的行动,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意图,再总结其组织领导才干。)
(3)《史记》为什么将陈胜列入“世家”?结合下面的补充材料,想一想:司马迁为何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补充材料: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
(4)分析吴广的形象特点和他在文中的作用。(从文中找到描写吴广的语句,先梳理出大致脉络,再根据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3.探究本文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课文哪些情节详写?哪些情节略写?有何作用?(先梳理情节,然后小组讨论,比较详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到相应句子,反复品味,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所融入的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陈涉世家
《史记》
司马迁
新课导入
  时间的消逝会暗淡刀光剑影,吞没鼓角争鸣。但回望历史,我们的眼前依旧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仰望历史的天空,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依然在闪烁,人间一股英雄气依然在驰骋,在纵横。(化用歌词《历史的天空》)今天,我们就随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一同认识这一颗耀眼的明星——陈胜。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经典名句,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了解起义发生的时代背景,分析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学习本文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作品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十表” (大事年表) 、“十二本纪” (记历代帝王言行政绩) 、“三十世家”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 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其人物传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lǐ,通俗】”。
知识链接
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本纪: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世家: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帝王诸侯以外其他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还焚书坑儒,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秦始皇死后,其小儿子胡亥勾结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诏书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使老百姓贫苦不堪,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农民起义。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阳夏( ) 闾( )左 適( ) 皆次当行( )
度( )已失期 以数( )谏( ) 故罾( )
间( )令 陈胜王( ) 忿恚( ) 笞( )
毋( )斩 宁( )有 车六七百乘( )
社稷( ) 鸿鹄( ) 将( )兵
藉( )第令 辍( )耕 徇( )蕲( )以东
jiǎ
·

zhé
háng
duó
shuò
jiàn
zēng
jiàn
wàng
huì
chī

·
·
·
·
·
·
·
·
·
·
·
·
nìng
·
shèng


jiàng
jiè
chuò
·
·
·
·
·
·
·
·

xùn
整体感知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shào)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ɡ)上,怅(chànɡ)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wéi)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適(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ɡ),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ɡ)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shuò)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wéi)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ɡ)”,置人所罾(zēnɡ)/鱼腹中。卒/买鱼烹(pēnɡ)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ɡōu)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éi)用者。将尉醉,广/故/数(shuò)言欲亡,忿恚(fèn 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jiè)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ɡ)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tǎn)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xùn)蕲以东。攻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ɡ),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huì)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点我放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一)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去、往。
惆怅,极端不满。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惆怅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如果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彼此。”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如果。
音节助词。
被雇佣。
疏通文意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你。
长叹。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做雇工)替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表修饰。
疏通文意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適(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g),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指代贫苦人民。
同“谪”。
编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停驻。
在征发之列。
适逢,恰巧遇到。
推测,估计。
误期。
误期,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被斩首。
疏通文意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逃走。
为国事而死。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如今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
陈胜说:“全国人民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发动大事,指起义。
同样。
苦于秦(的统治)。
指立为国君。
疏通文意
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ɡ)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屡次。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最近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
有的人。
哀怜,怜悯。
因为。
率领。
疏通文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就去占卜。
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成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首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意图。指,同“旨”。
如果。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同“倡”,倡导、发起。
假装。
向。
疏通文意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ɡ)”,置人所罾(zēnɡ)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啊。”
考虑、思索。
威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朱砂。
写。
称王。
鱼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丝帛,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同“已”。
疏通文意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大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私下。
笼。
到处谈论。
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读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看陈胜。
军队驻扎。
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疏通文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éi)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那天)(两个)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将尉恼怒,使(将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押送戍卒的军官。
剑拔出鞘。
恼怒。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
指吴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的剑拔出鞘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特意
表承接。
疏通文意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误期就要杀头。
陈胜协助吴广,一起杀了两个军官。
一起。
十分之六七。
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分之六七也得死去。
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疏通文意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wéi)坛而盟,祭以尉首。
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你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
成就尊崇的名号。
听从(你的)号令。
难道。
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旗号。又(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愿望。
盟誓。
疏通文意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zhì)、酂(cuó)、苦、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招收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
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招抚蕲县以东的地方。
略低于将军的武官。
招抚。
攻下,攻克。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疏通文意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等到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进攻陈县时,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中应战。
等到。
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人陈县。
疏通文意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掌管教化的乡官和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掌管教化的乡官。
同“披”。
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国家,论功应当称王。”
指铠甲。
紧握着
指武器。
国家。 社:土地神。稷,谷神。
疏通文意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复兴楚国。
宣称。
惩罚。
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用来。
文言知识归类
(1). 发闾左適戍渔阳( )
(2). 为天下唱( )
(3). 固以怪之矣( )
(4). 将军身被坚执锐( )
(5). 卜者知其指意( )
“適”同“谪”,流放、贬谪
·
“唱”同“倡”,倡导、发起
“以”同“已”,已经
“被”同“披”,穿
·
·
·
·
“指”同“旨”,意图
1、通假字
文言知识归类
2、古今异义词
(1).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 等死,死国可乎( )
(3). 若为佣耕( )
(4). 今亡亦死( )
·
古义:读huì jì,聚众谋划;
今义:读kuài jì,指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等待
古义:你;今义:如果
古义:逃跑;今义:死
·
·
·
·
文言知识归类
(5).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
(6). 卒中往往语


(7).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
·
古义:如果;今义:(心意)真实
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
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表示数目的词
·
·
·
·
·
文言知识归类
(8). 比至陈
( )
(9). 藉第令毋斩


(10). 又间令……丛祠中
( )
·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古义:即使、假若;
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古义:私下;今义:空隙, 隔阂
·
·
文言知识归类
3、一词多义词
辍耕之垄上( )
上使外将兵( )

佣者笑而应曰( )
宜多应者( )

·
·
·
·
方位名词,上面
名词,皇上
动词,回答
动词,响应
会天大雨( )
皆来会计事( )

·
·
副词,适逢,恰巧遇到
动词,集会
文言知识归类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得鱼腹中书( )

广故数(shuò)言欲亡( )
卒数万人( )

·
·
·
·
动词,写
名词,字条
副词,屡次、多次
数词,几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 )
行(xíng)收兵( )
乃行(xíng)卜( )

·
·
名词,行列
动词,行军
·
动词,往,去
文言知识归类
扶苏以数谏故( )
或以为死( )
今诚以吾众……项燕( )
以激怒其众( )

·
·
·
·
介词, 因为
和“为”组成动词, 以为、认为
介词, 把、用、拿
连词,来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
动词,编次
动词,军队驻扎
文言知识归类
项燕为楚将( )
上使外将兵( )

·
·
名词,将领
动词,带领
陈胜王(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
·
动词,读音为wàng,称王
名词,读音为wáng,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
扶苏以数谏故( )
广故数言欲亡( )

·
·
名词, 缘故
副词, 故意
文言知识归类
为坛而盟( )
功宜为王( )
士卒多为用者( )
为屯长( )

·
·
·
·
动词, 筑
动词, 称
介词,被
动词,担任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
·
介词, 在
动词, 应当
文言知识归类
4、词类活用词
(1). 法皆斩( )
(2). 天下苦秦久矣( )
(3). 死国可乎( )
(4). 忿恚尉( )
(5). 固以怪之矣( )
·
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
·
·
·
·
文言知识归类
(6). 乃丹书帛曰( )
(7). 夜篝火(

(8). 狐鸣呼曰( )
(9). 皆指目陈胜(

(10). 置人所罾鱼腹中( )
·
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竹笼罩着
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指,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
·
·
·
·
·
文言知识归类
(11). 将军身被坚执锐


(12). 皆刑其长吏( )
(13). 会天大雨( )
(14). 功宜为王( )
·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武器
名词用作动词,惩处
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
名词作状语,论功劳
·
·
·
·
·
文言知识归类
判断句
 (1). 陈胜者,阳城人也( )
 (2).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倒装句
 祭以尉首( )
省略句
 上使外将兵( )
“……者,……也”表判断
“乃”表判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尉首祭”
“使”后面省略代词“之”
5、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归类
(1)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2)篝火狐鸣:用篝火装作“鬼火”,同时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后用来指密谋策划起义。
(3)被(披)坚执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多指奔赴战场作战。
(4)揭竿而起: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的情况,后指人民起义。
6、成语积累
02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合作交流。依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少有大志
谪戍渔阳
因雨失期
篝火狐鸣
鱼腹藏书
分析局势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群起响应
陈地称王
攻城掠地
2.根据以上概括,分析本文线索和写作顺序,理清每部分主要内容。
写作顺序:事件发展顺序 叙事线索:陈胜、吴广的活动。
  
第一部分(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整体感知
文本研读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起义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结果:得到广泛响应,起义节节胜利。
文本研读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主要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原因:诈称公子扶苏,以宗法观念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诈称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
文本研读
1
摆处境指唯一生路
苦肉计拉开序幕
2
3
4
5
激将法鼓舞士气
筑坛起誓团结协作
行卜后制作舆论准备
3.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有哪些?
文本研读
4.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做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有怎样的作用和效果?
  舆论准备: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称王的舆论。
  作用:“威众”。
  效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文本研读
5.最后一段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文本研读
6.从全文看,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1)冷静分析形势,看到各地蕴蓄着反抗的力量——“天下苦秦久矣”。
(2)利用人心所向,提出正确的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利用鬼神之说,进行舆论造势——鱼腹藏书、狐鸣而呼。
(4)精心策划发动起义的各个环节:①用“苦肉计”激起众怒,“并杀两
尉”;②召令徒属,晓以利害,坚定斗志;③为坛而盟,组建队伍。
合作探究
1.文章选材有详有略,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
起义的准备、发动的过程
略写
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
在详写的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划。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
合作探究
2.结合文中描写陈胜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不甘贫贱
①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②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语言描写——少有大志,目光长远
语言描写——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深思熟虑
合作探究
④念鬼……“大楚兴,陈胜王。”
语言、动作描写——有计谋,懂得树立威信和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言描写——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敢于反抗压迫,有志气,有抱负
2.结合文中描写陈胜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陈胜是一个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者?
起义后的陈胜
起义初的陈胜
起义时的陈胜
少年时的陈胜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超人的才略胆识
卓越的组织才能
胸怀大志、远大抱负
谨慎谋划、舆论策略
周密部署、号召激励
攻城掠地、据陈称王
合作探究
4.《史记》“不虚美,不隐恶”,实录史事,但于记事、评论中也包含了作者的褒贬。本文字里行间隐藏了作者对陈胜怎样的情感态度?
①作者有意将出身低微的陈胜列入“世家”,本身就隐藏了其对陈胜特殊历史贡献的肯定。
②对陈胜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中也暗含着作者对他的赞赏,虽然不见作者的议论,但褒贬自寓。
拓展延伸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想一想,陈涉何以被列入“世家”?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
列传是为人臣及各方面代表人物立传。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陈胜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他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建立了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所撰《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出身抱负
佣耕之身
鸿鹄之志
谋划起义
起义原因
分析形势
制造舆论
直接原因:遇雨失期,失期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扶苏贤明被杀
项燕不知生死
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发动起义,计划周密
起义进展
势如破竹,胜利进军
自立为王,各地响应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伟大抱负
远见卓识
非凡谋略
领导才干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一、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谋大计
行卜威众
置书鱼腹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起义收兵
自号张楚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二、读史要细,只有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才能品出历史的“滋味”。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再找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1.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有怎样的关系?
1.陈胜:少年时就志向高远,拥有远见卓识。起义时他不畏权贵,甚至有对朝廷的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出超人的才略胆识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吴广:“素爱人”表现了吴广的博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尉果笞广”(苦肉计)表现了吴广的智慧与大义及牺牲精神。他们的性格、行为、主张恰巧契合了秦“苛政”下士兵及老百姓的“诉求”愿望,因此他们的起义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促使起义成功。
课后思考与探究
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①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由于秦王朝的苛政,“天下苦秦久矣”,表达了人民群众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反抗情绪。这预示着爆发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举行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
②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公子扶苏盛传非常贤明,因多次向始皇帝进谏而被派到外面将兵,深受人民爱戴;而项燕为原楚将,坚持抗秦,后虽失败,但不知去向,况楚地盛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而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
③为起义做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是顺应天意,是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编次
临时驻扎
同样
(表示复数)们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字条,这里指布条
屡次
数词,几
课后思考与探究
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陈涉世家》全文,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本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列传是为人臣及各方面代表人物立传。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陈涉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所撰《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