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11: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赏析小说的伏笔、照应、细节描写等叙事手法。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3.鉴赏小说中关于“风雪”的环境描写。
作者介绍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耐庵,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文学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资讯博览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大宋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宋徽宗贪图享乐,滥用奸臣,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求生存,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他们聚在梁山泊、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进行了激烈的反压迫、反剥削斗争。
文本初读
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文本精读
1.课文开端作者写林冲“闲走”,看似闲笔,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安排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2.在李小二告诉林冲有四个人在自家酒店中吃酒的情形后,林冲得知其中有陆虞候,他有哪些反应?这表明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3.林冲对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是什么态度?到达草料场后的心理是怎样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4.是什么原因让林冲的性格发生了从“忍”到“反”的转化?在本文中,林冲的性格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变化的?
5.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探究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 作用
小说第二、三段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 ①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盖火炭,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探半身摸火。 ②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庙门,掩门,拿石头靠门。 ③
6.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原因在于其情节精彩。请根据提示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情节,举例分析本文的情节安排特点。
角度 情节安排特点
精彩在曲折 ①
精彩在悬念 ②
精彩在伏笔 ③
7.作者在文中不但成功地描写了风雪,还精心写了“火”,火又有什么作用呢?
思维拓展
有人对林冲的“忍”,怒其不争;也有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忍为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奇石收藏爱好者展出个人藏品,通过《林冲雪夜上梁山》这组形神兼备的奇石作品,令人观后瞬间想起“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
B.梁山一百单八将里面,最接近“正常人”的是林冲。他不想上梁山,他有着满脑子的主流社会观念,想着混个大官,好“封妻荫子”。
C.《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作为我国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水浒传》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影响。
D.一场关于《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宁学院开幕,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水浒文化和儒家文化研究者,就各自所持观点对在座师生分享。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经历。
②在《水浒传》中,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
③随着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④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⑤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
⑥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
A.②⑥①③⑤④       B.①④②⑤③⑥
C.②⑤⑥①③④ D.②⑥③①⑤④
3.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话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人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
4.下面是林冲从草料场去买酒直到山神庙复仇的大体行程图,请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一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包含文中有关情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参考答案】
文本初读
【答案】①买刀寻敌 ②反 ③雪夜报仇
文本精读
1.【答案】(1)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表现林冲的正义感、侠义精神。
(2)林冲明明是蒙冤受辱,与李小二的对话中却说是自己触怒了别人,称自己是“罪囚”,称仇人是“高太尉”,说起这些并不气愤,而是用平平淡淡、无可奈何的口气,表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
(3)这部分并不是没有作用的“闲笔”,它既是本课的引子,又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答案】林冲始而“大惊”,继而“大怒”,最后买刀寻敌——表现了急切复仇的激愤心情。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3.【答案】(1)林冲心有疑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心存侥幸。
(2)看到草屋四下里崩坏,还想待雪晴了,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
(3)这充分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思想性格。
4.【答案】(1)残酷的现实。
(2)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虞候等人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祐”。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使林冲觉醒,认清了对手的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于是他毅然杀死了陆虞候等人,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答案】①暗示密谋害人的事,且和林冲有关系。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②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③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埋下伏笔。
6.【答案】①林冲买刀寻陆谦等人,“寻”而“寻不见”,再由“寻不见”而冥冥中“撞见”,情节安排错落有致,波澜起伏。②小二妻的偷听未听尽的悬念,从林冲的反应来看,小二妻的偷听至少是部分解了“疑”,但陆谦等人到底会采取何种手段、方式谋害林冲并没有解开。小说在十分巧妙地“吊”起读者的胃口,从而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③伏笔暗藏玄机。如第一段,李小二对林冲说“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营前”二字看似信笔拈来,实则有意设伏,初读以为闲笔,再读令人惊叹不已。写李小二在“营(林冲驻地)前”开了茶酒店,暗示茶酒店离林冲的驻地很近,这为林冲与李小二密切来往埋下了伏笔。
7.【答案】一是衬托风雪之大,“火”越是不断地出现,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的刺骨和雪的猛烈;二是表现人物性格;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火,作者不断地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的大火燃烧之时,也正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到来之时。
思维拓展
【答案】(观点一)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认为“该忍当忍”。当然,“忍”也是有限度的,像林冲那样就有些窝囊了。
(观点二)“忍”要分具体情况,像林冲那样就一点也不能忍。他与高衙内之间有夺妻之仇,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林冲反抗得太晚了。
(观点三)林冲的做法是有他的初衷的。如果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上想一想,也许有很多人会像他那样做,因为“官”不“逼”,“民”是不会“反”的。
课堂练习
1.【答案】B
【解析】A项,主语残缺,把“通过”去掉。C项,不合逻辑,在“名著”后加“之一”。D项,介词用错,把“对在座师生分享”改为“与在座师生分享”。
2.【答案】D
【解析】语段的首句应明确阐述对象,据此确定②为首句;其次,说明人物性格与社会的关系,即⑥③紧随②之后,①⑤④是进一步举例说明这一关系。
3.【解析】解答此题时,需要明确下定义的格式,然后从语段中找出关键信息,最后组织答案。注意语句通顺和字数限制。
【答案】话本兴起于宋代,是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的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
4.【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文本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另外注意语言表达准确、连贯。
【答案】林冲出得草料场,欲去市井买酒,途中见一古庙,即祈求神明庇佑;返回草料场,见草厅已被雪压倒,他只得暂宿庙里,在庙中听得奸人诡计,得以雪夜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