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2.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4.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5.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7.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10.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气候判读要严格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仔细读取各图中的相关气候信息: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各月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各月分布差异、降水多少的分布季节),将总结出的降水与温度特点结合,即可用以描述各气候类型特点,进而圈定类型名称。四地气候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故选C。
2.读图可知,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仅在北半球有分布(亚洲东部),②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0°~20°的大陆中西岸,③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④地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故选A。
3.B 4.C 5.C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6.B 7.B 8.C
【解析】6.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1月,乌鲁木齐虽然临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但由于海拔高度远大于武汉和海口,因此乌鲁木齐的气压低于武汉、海口,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B。
7.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聚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8.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海南纬度低,距离海洋更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下沉运动气压升高,上升运动气压降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9.B 10.D 11.B
【解析】9.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中央大平原,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10.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在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丙三附近均形成冷锋,ABC与题意不符;丁处位于低压中心东侧槽线附近,南面暖气团主动向北面冷气团推进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D正确。故答案选择D。
11.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在反气旋与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中纬度地区,反气旋和锋面天气系统常表现为自西向东的移动趋势(由于大陆冬季冷高压的存在,反气旋常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因此造成3月25—30日降温的天气系统,由北美大陆北部向位于东南的大西洋移动。故选B。
【点睛】冷锋过境特点: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冷锋过境后:由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逐渐转晴。
12.(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3)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分析】本题以以色列对淡水资源短缺所采取的措施为设题材料,涉及水资源、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据图分析,海水淡化厂随海岸线分布在西部,空间分布不均,但海水资源丰富。以色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向东降水减少,但此地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的需水量很大,只依靠降水难以满足需求,海水淡化市场广阔。以色列作为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资金和技术。供水主管道在其附近,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海水淡化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配建天然气发电厂,使得能源供应得到保障。淡水生产便更为稳定。而降低了进口能源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间接避免了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提高本国自给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两厂共用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与建设投资。同时天然气发电产生的污染也较低。
(3)此地气候整体比较干旱,但生产生活用水量比较大。所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最直接因素。此外,纳入国家供水管线,既保障了国家用水安全,又统一调度避免浪费。在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水淡化工厂也可以卖出自己的淡水。提高了经济效益。
(4)大量淡水如果不存储,则可能存在浪费,而存储淡水,也说明以色列对于海水淡化产出的淡水的销路有保障。这样可以保证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以延长产业链。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另外,蓄水库的存在使得海水淡化还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保障国家用水安全的同时,使得在政策角度,国家对于该产业更加支持。
【点睛】
13.(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单元 大气的运动 知识梳理
知识点01大气的基本运动
一、大气的基本运动——热力环流
知识点02大气运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 。
(2)形成大气环流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 和 。
(3)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 和 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1)
(2)
(3)
[提醒]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重点解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热力”“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2.北半球。
季节 亚欧大陆 太平洋、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形成了低压中心
夏季 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形成了高压中心
3.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呈带状分布。
4.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冬季风——风向:西北风;性质:寒冷、干燥。
夏季风——风向:东南风;性质:炎热、湿润。
[提醒]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因此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2)南亚季风。
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风——风向:东北风;性质:温暖、干燥。
夏季风——风向:西南风;性质:炎热、湿润。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原理。
(1)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2)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或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降水较多;反之,降水较少。
[提醒]通常信风在从较高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较低纬度的赤道低压带的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气候一般比较干旱。
2.案例。
地区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10°之间 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 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
气压带、风带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盛行西风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1.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形成。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案例分析。
(1)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荒漠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植被繁茂→常绿阔叶林景观。
[提醒]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干季天气燥热,植物凋萎,一片枯黄。
知识点03气候的形成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全年高温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暖夏凉,全年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干旱少雨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60°~70° 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寒带 苔原气候 北纬70°~80°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的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三、气候类型的判读
(1)以“高”定球
根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2)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 最热月均温>25℃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20℃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极地气候
(3)以“水”定型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知识点04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右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提醒]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气温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如上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
(1)冷锋。
[提醒]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形成降水。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就是冷锋过境时产生的。
(2)暖锋。
(3)准静止锋。
(4)比较
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
符号
剖面示意
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
天气特征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典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内涵:低气压或气旋,高气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2.对比。
类别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气流状况 水平 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垂直 以上升为主 以下沉为主
天气情况 易带来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特殊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低气压(气旋)与天气
4.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3.比较
比较内容 气旋(低气压系统) 反气旋(高气压系统)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垂直剖面图 (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低空辐散,高空辐合)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不同部位的风向(北半球) 东部 偏南 偏北
西部 偏北 偏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大气环流
(2) 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3) 热量 水汽
【分析】本题涉及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
(2)形成大气环流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转偏向力是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
(3)大气环流的意义是能够调节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对全球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