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4 13: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幅7世纪时的画,描绘封臣向领主效忠。图中左边下跪的人最有可能说( )

A.“我宣誓像一个人对他的领主所应做的那样,效忠于你,依附于你。”
B.“我将保护你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你受到外来攻击时,我将给你提供保护!”
C.“我承诺保护你们的教会法特权,法律和正义,以及你们教会的特权。”
D.“上帝保佑你成为幸运大骑士,在战斗中为你赐福。”
2.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关系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今天全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和基督教有关,这一说法与传说中的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穆罕默德 B.老子 C.耶稣 D.释迦牟尼
4.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开设课程 培养对象
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西欧经济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 B.欧洲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C.基督教对文化传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D.教育发展促进大学兴起
5.下图是克洛维一生中最英明的决定,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长远目光。这一决定在法兰克王国和西欧历史上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克洛维将其统治领土扩张到原罗马帝国高卢南部地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决定是指( )
A.建立法兰克王国B.皈依基督教C.将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D.设立“什一税"
6.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欧的封建制度 B.议会与王权斗争 C.来克星顿的枪声 D.拿破仑帝国覆灭
7.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教会控制精神和文化领域
8.“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9.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0.从9世纪开始,西欧开始流行庄园这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下列能证明其“自给自足”的是( )
①庄园的领主有直接经营的自营地②佃户有自己的份地
③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④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人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因此产生了(  )
A..大学 B.教会 C..教堂 D..庄园
12.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大学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础,对中世纪的城市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上表述属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
A.产生条件 B.基本特征 C.主要课程 D.重要影响
13.分析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历史联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A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确立了种姓制度
B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兴起
D 马可 波罗来华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A.A B.B C.C D.D
14.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的剑桥(  )
A.获得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
C.加快工业化进程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起许多蛮族王国,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
A.法兰克王国 B.德意志王国
C.意大利王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6.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为此建立了(  )
A.大庄园 B.租地农场 C.大种植园 D.共享农场
17.14、15世纪,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有(  )
①庄园制度的出现
②租地农场的出现
③手工工场的出现
④封建王权的强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375年,大举侵入罗马帝国并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  )
A.阿拉伯人 B.波斯人 C.印度人 D.日耳曼人
19.中世纪的城市争取自由的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哪个城市最典型(  )
A.比萨 B.罗马 C.琅城 D.汉堡
20.10﹣12世纪,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和商贸的发展,西欧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下列各项中符合当时城市状况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B.先后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而自治
C.教会也无力进行控制
D.工商业者成立了许多行业组织
21.亚欧交界的拜占庭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材料反映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保存了希腊文化 B.保存了罗马文化 C.吸纳了东方文化 D.兼收并蓄
22.以下关于法兰克王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
②法兰克王国的统治得到基督教的支持
③法兰克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查理大帝统治时期
④查理曼帝国后来分裂为三个国家,就是今天的英国、法国、德国的雏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有关庄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B.庄园的耕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
C.庄园领主的佃户分为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D.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领主的特权不受任何限制
24.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 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 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5.“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遍布欧洲各地大约是在( )
A.1世纪 B.5世纪 C.8世纪 D.11世纪
非选择题
26.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文明产生、交流和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罗马人将文化传播给高卢人、不列颠人以及日耳曼人,“罗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融合成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摘编自袁波《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三:法兰克王国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上,它开启了欧洲封建制的大门;政治上,它奠定了欧洲特色的封君封臣制度……法兰克王国在西欧历史上不仅是一个枢纽,更是影响欧洲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法兰克王国历史地位评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腊古典文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化”的军事前提及其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兰克王国在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柱上------岩柱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杨汉谟拉比的功绩。结语则表示,汉谟拉比遵奉神意------故创立公正的法典------后世有敢不遵法典之王,必因违犯神意而受神罚。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材料二 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其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权和契约关系的规范。它除了包含罗马法原有的部分规范外,还吸收了与罗马有贸易关系的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法律规范。与市民法相比较,这种被罗马法学家称之为“各民族共有”的万民法,是以自然理性为依据的,颇为接近自然法的观念,没有市民法那样狭隘的民族性和形式主义的缺点,因而更能满足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
材料三 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委员会审订自哈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以来400多年间罗马历代元老院的决议和皇帝诏令,删除其中已失效和互相矛盾部分,于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共10卷。后来又把历代法学家解释法律的论文汇总整理,于533年编成《学说汇纂》50卷,同年又颁布《法理概要》,又称《法学家指南》,它精审扼要,是学习罗马法的教材。最后又将534年以后须布的法令于565年汇编成《新法典》,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上述所有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律文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3则材料均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和万民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编纂的方法。
(3)综合材料,指出法律的作用。
2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隋朝中央政府成立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律令、书数等。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13世纪,欧洲大学在教会支持下逐渐获得自治地位。大学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几何、天文、音乐等。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以上科目统称为“骑士七艺”,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外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古代中外教育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就是“教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材料二:
材料三: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1)材料一中三处“口口”均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
(2)联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3)材料三中的封君与封臣有何关系?
答案
1-5ADCCB 6-10ADBBC 11-15ADCAA 16-20BCDCD 21-25DDDCD
26.(1)古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
(2)前提:罗马的征服与扩张。积极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3)确立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或:使欧洲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4)不同地区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了发展。 
27.(1)《汉谟拉比法典》宣扬王权神授,内容广泛;万民法适用范围广,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2)汇总整理
(3)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8、(1)都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汉朝的国子监和西欧的大学;教育都反映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时代的特点。
(2)不同点:中西方课程设置不一样,中国主要是儒家经典,西方更为广泛;中国的教育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的教育主要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西方的教育还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原因:西欧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而中国的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这是培养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9、(1)耶稣
(2)克洛维;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3)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织在一起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