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有甲、乙两导体,甲的电阻是乙的一半,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乙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两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导体中的电流相同
B.乙导体中的电流是甲导体的2倍
C.甲、乙两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
D.乙导体两端的电压是甲导体的2倍
2.如图鸟儿落在110 k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导线,但鸟儿仍然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A.鸟有耐高压的本领
B.鸟脚是干燥的,所以鸟的身体不导电
C.鸟两脚间的电压几乎为零
D.鸟身体的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
3.一个阻值为R的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与通电时间t之间的关系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表示( )
A.U B.R
C. D.
4.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段(曲线)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
A.5 Ω B.10 Ω
C.1 Ω D.6 Ω
5.已知灯丝的电阻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现有一只标有“220 V,60 W”的白炽灯泡,加上的电压U由0逐渐增大到220 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符合实际的是( )
6.有一未知电阻Rx,为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先后用图①、②两种电路进行测试,利用图①测得数据为“2.7 V,5.0 mA”,利用图②测得数据为“2.8 V,4.0 mA”,那么,该电阻测得值较准确的数值及它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是( )
A.5 600 Ω,偏大 B.5 600 Ω,偏小
C.700 Ω,偏小 D.700 Ω,偏大
7.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实验中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而电压表的指针不动,下列原因可能的是( )
A.灯泡中灯丝已烧断
B.滑片接触不良
C.灯泡内部短路
D.滑动变阻器A端接触不良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8.以下给出几种电学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四个图象都是伏安特性曲线
B.这四种电学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C.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是非线性元件
D.这四个图象中,直线的斜率都表示了元件的电阻
9.已知两个导体电阻之比R1∶R2=2∶1,那么( )
A.若两个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电流之比I1∶I2=2∶1
B.若两个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电流之比I1∶I2=1∶2
C.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两导体两端电压之比U1∶U2=2∶1
课后巩固提升
1.B 由电流的定义式I=可知,乙的电流是甲的两倍.由I=得U=IR,可知乙两端的电压是甲两端电压的4倍,选项A、C、D错误.
2.C 鸟的两脚之间距离很小,两脚之间导线的电阻极小,通过两脚间的电压极小,几乎为零,因此鸟儿不会触电,选C.
3.C 在q-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代表,即电流,由欧姆定律I=可知选项C正确.
4.B 由电阻的定义R=知,A点电阻RA= Ω=30 Ω;B点的电阻:RB= Ω=40 Ω,从而AB段电阻改变10 Ω,故B正确.
5.B 由电阻的定义式R=知:在U-I图线上,某一点的纵坐标U和该点的横坐标I的比值就对应着电阻值R.由于白炽灯泡钨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白炽灯上加的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220 V时,钨丝由红变到白炽,灯丝的温度不断升高,电阻将不断增大,A图线表示为一定值,说明电阻不变,不符合要求;C图线上各点的值随U的增大而减小,也不符合实际;D图线中的值开始随U的增大而增大,后来随U的增大而减小,也不符合实际;只有B图线中的值随U的增大而变大,符合实际.
6.D 用图①测得数据为2.7 V,5.0 mA,用图②测得数据为2.8 V,4.0 mA,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与原来值的比值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与原来值的比值为=,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较大,由此可知,由于电压表分流较大,所以应采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流表内接法如图②所示,其测量值R测= Ω=700 Ω,且R测=R真+RA,故R测>R真,选项D正确.
7.C 由题图知若电压表的电阻无穷大,移动滑片时,因电流表示数有变化,故和电流表串联的回路中不存在断点,故A错.若滑片接触不良,电路中不可能有电流,故B错.若滑动变阻器A端接触不良,滑片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变化,故D错.若灯泡内短路则灯泡两端电压为零,电压表指针不变,移动滑片时,只有电流表指针变化,故选C.
8.ABD 伏安特性曲线是以I为纵轴,U为横轴的,所以A错误.线性元件并不只是说I-U图象是直线,而必须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只有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不是线性元件,B错误,C正确.在U-I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才是导体的电阻.
D.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两导体两端电压之比U1∶U2=1∶2
10.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5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5 Ω
B.加11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1.4 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三、非选择题(共34分)
11.(16分)一根长为L=2 m,横截面积S=1.6×10-3 m2的铜棒,两端电势差为U=5.0×10-2 V,铜棒的电阻R=2.19×10-5 Ω,铜内自由电子密度为n=8.5×1029 m-3.求:
(1)通过铜棒的电流.
(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
(3)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
12.(18分)有一个电阻器,测得其电流和电压的值如下表:
I(A)
0.5
1.0
2.0
4.0
U(V)
2.18
4.36
8.72
17.44
画出该电阻器的I—U图线,此电阻器是否为线性元件?若是,求其电阻是多大?
课后巩固提升
9.BC 根据欧姆定律I=知,若两个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根据U=IR,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10.AD 对某些导体,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曲线上某一点的值仍表示该点所对应的电阻值.本题中给出的导体在加5 V电压时,值为5,所以此时电阻约为5 Ω;当电压增大时,值增大,即电阻增大,综合判断可知A、D正确.
11.(1)2.28×103 A (2)2.5×10-2 V/m
(3)1.05×10-5 m/s
解析:(1)I== A≈2.28×103 A.
(2)E== V/m=2.5×
10-2 V/m.
(3)由I=neSv得
v=
= m/s
≈1.05×10-5 m/s.
12.图见解析 是线性元件 4.36 Ω
解析:以I为纵轴,U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适当选取坐标值,根据给出的4组I、U值描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I—U图线为直线可知,此电阻器是线性元件,该电阻器的电阻R= Ω=4.36 Ω.
课件33张PPT。第二章
恒定电流 课
前
预
习
作
业课
后
巩
固
提
升课时12
欧姆定律 课
堂
效
果
检
测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飞天影音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