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和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2.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精神。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 自 学 案 ==============================
一、走近作者
关汉卿(约1220 –1300)号己斋、己斋叟。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贾仲明《录鬼簿》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予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思想内容看,关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渲染英雄的、业绩。
主要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
二、了解背景
1.代社会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与人民关系密切。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窦娥冤》便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窦娥冤》的题材取“东海孝妇”的故事。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的“东海孝妇”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
三、知识链接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5.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升 《雷锋塔》——(清)芳成培
6.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炳
《玉簪记》——(明)高濂 《风筝误》——(清)李渔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
3岁: 7岁:
17岁: 约18岁:
20岁: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的一生。
2.请熟读课文,写出本文的情节结构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 探 究 案 ==============================
1.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2.从窦娥的遭遇可以看出元代怎样的社会状况?
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4.一般说,戏剧情节忌平铺直叙,一览无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往往能引人人胜,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窦娥冤》第三折情节结构有何特点?
5.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试分析关汉卿的戏曲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6.对于课文结尾的“三愿”.评论家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亮点”,有人认为是“败笔”。对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 提 升 案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亲眷(juàn) 嗟怨(jiē)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
B.古陌(mò) 亢旱(kàng) 绣闼(dà) 杳(yǎo)无音信
C.罪愆(yān) 错勘(kān) 荒阡(qiān) 苌弘化碧(cháng)
D.埋怨(mán) 衔冤(xián) 尸骸(hé) 宫商角徵(zhǐ)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诀巧 倾刻 各行其是 B.临摹 辨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伏法 寂寥 任性 对簿公堂 D.迁徙 戳穿 针砭 如愿以尝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磨(摇)旗 只合(应该) 错勘(判断) 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 则(只) 被亢(极)旱 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 哥哥行(行走) 着做公的(命令)
4.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5.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一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
6.对窦娥的三桩誓愿,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 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7.填空。
(1)关汉卿,号己斋叟, 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 、 、
、 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 、____ 、《望江亭》、《单刀会》等。
(2)元杂剧一般是一本 演一完整的故事,每折限用 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角色有 、 、 、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 ,女主角称 。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
(3) ,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天也,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参考答案】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1)三岁丧母;(2)7岁父女分离;(3)17岁与夫成亲;(4)18岁遭遇丧夫打击;(5)20岁时被流氓欺压,遭遇贪官污吏屈打成招,被处决。悲惨的一生。
2.序幕:窦娥抵债、窦天章应试
开端:父子强住蔡家、窦娥据理抗婚
发展:药死亲爹、嫁祸窦娥
高潮:贪官滥施刑罚,窦娥含冤死去
3.《窦娥冤》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横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 探 究 案 ==============================
1.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2.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3.明确: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还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
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生,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愿、愿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
4.本折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窦娥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是窦娥发下三大奇愿。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然后作者却宕开一笔,转入第二部分婆媳诀别。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居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在课文中,优美而有节奏的唱词,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
6.观点一: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手法,淡化了人在矛盾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窦娥的愿望实现了,但却不是其斗争换来的,而是其冤屈感动了上天。将斗争胜利寄托于神灵,这种消极的描写冲淡了整个作品积极的思想意义。
观点二:这并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浪漫主义的艺术处理。情节的安排,是一种戏剧手法,为表现主题而设,强化悲剧气氛,用以反映窦娥冤屈的奇大。“托于神祗”仅是其外壳,其核心还是表现了窦娥无辜遇害的满腔愤怒。三桩誓愿的实现,使主题更加深化悲剧气氛更加浓烈,《窦娥冤》的“冤”字也就更为突出了。
============================== 提 升 案 ==============================
1.A (B,“闼”应读“tà”,C,“愆”应读“qiān”,D,“骸”应读“hái”)
2.C (A,“喧”应为“暄”,“巧”应为“窍”,“倾”应为“顷”;B,“蘖”应为“孽”;D,“尝”应为“偿”)
3.D (行:这边,那边)
4.B(A,外,扮演老年男子;C,正宫是宫调名;D,杂剧一般是四折,也有五折或六折的)
5.C
6.C (这种认识太片面,太绝对)
7. (1)元 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窦娥冤》 《救风尘》
(2)四折 同一宫调 末 旦 净 正末 正旦 唱 科 白
(3)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