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12:1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2、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
CONTENTS
2.知人论世
目录
1.导入
3.吟咏诗韵
4.品读鉴赏
5.课文小结
6.作业布置

导入——解题
虞美人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虞美人: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虞美人
词牌名——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煜的这首“春花秋月何时了”了。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知人论世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李后主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
薄 命 君 王
绝 代 词 人
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
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为甚。
身为一国之君,他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
却因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所以有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也有人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

吟咏诗韵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指导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把握节奏: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低沉凄哀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朗诵得好,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



品读鉴赏
作者是 来写“愁”的?
如何
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点结束呢?
问题2:“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
问题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问题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是“朱颜”吗?
问题5: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手法,作用,情感)
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春花秋月
“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物质——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
精神——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思乡怀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对过去的怀念。
改变的不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对比
应犹在
永恒
物是
朱颜改
短暂
人非
不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提示:表现手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中想象】
诗人的“愁”与春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
春水恣肆,愁情也如此强烈
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该句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请你进行赏析。
诗人运用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情感领悟
问君能有几多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李煜有哪些愁?


课文小结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实(现实)
实(现实)
虚(过去)
虚(过去)
虚(过去)
虚(过去)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已改 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Add your title
选取典型景物
两次描写“月”
Add your title
比喻
以水喻愁
Add your title
对比
“雕栏玉砌”的“在”与“朱颜”的“改”作对比
Add your title
虚实结合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Add your title
先问天;再问人;最后问自己
发问
抽象“愁情”具象化
作业
课堂小结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比较《虞美人》和《浪淘沙》抒发情感的异同。
共同点
对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不同点
《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厌烦和愁绪,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浪淘沙》抒发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作业布置
王国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缪塞: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课后完成,写在摘抄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