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单元同步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单元同步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4: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单元同步卷
一、单选题
1.硝酸铜[Cu(NO3)2]易潮解,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受热时能分解。取37.6g Cu(NO3)2固体加热,测得完全反应后生成CuO、某种氮的氧化物X和O2的质量分别为16g、ng、3.2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18.4
B.X的化学式可能为NO2
C.硝酸铜固体应在阴凉处保存
D.硝酸铜受热分解时方程式中Cu(NO3)2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20g通过足量灼热的Fe2O3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20 g B.26.8 g C.60 g D.80 g
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地方使用“84消毒液”进行杀菌消毒,但“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导致氯气中毒,其反应原理为2HCl+ NaClO=NaCl+X+Cl2↑,则X的化学式为
A.H2 B.O2 C.H2O D.HClO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钠原子 B.①②③④表示的微粒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③⑤两种粒子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D.以上微粒表示4种元素
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Z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
C.反应后Z 的值为5g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6.下列通过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某物质燃烧时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
B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小木条未复燃 该气体不含氧气
C 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D 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 该水样属于软水
A.A B.B C.C D.D
7.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g B.4g C.6g D.8g
8.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可以完全燃烧,生成了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中只有C、H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该化合物一定含有O元素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O B.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C.m=3.2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0.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航天器中气体成分为混合物 B.反应器1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
C.反应器2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航天器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水
11.在工业制硝酸时,可发生反应:。 下列对该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 NH3 和 O2 的质量比为 17∶ 32 D.氮元素的化合价由 + 3 降为 + 2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以做燃料
B.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所以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
C.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做硫燃烧的实验时,不能用细沙代替集气瓶底部的水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
13.2023年8月19日,我国首个由铁铬液流、飞轮、锂电三种形式组成的混合储能项目在内蒙古正式投运。锂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质量/g 12 x 10 0
A.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x等于90
二、非选择题
1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 27 4 9
反应后质量/g 10 2 X 9
(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 。
(4)X的值为 。
16.(I)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粒子 。
(2)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3)硫酸: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组成的物质化学式 。
(5)画出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II)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6)原理分析:4KO2+2CO2=2K2CO3+3O2、4KO2+2H2O=4X+3O2↑,则X的化学式为 。
(7)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所示。使用氧自救呼吸器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生氧剂由 (填颜色变化),则基本失效。
17.2023 年 10 月 31日,在太空遨游五个月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它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及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为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一方面,“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的可供呼吸的气体是 ,另一方面,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要进行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
(2)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它们提供动力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即将着陆前,要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 。
18.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友情提示:A的反应方程式:;B的反应方程式: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数目
(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每48gMg和32gO2完全反应后,生成80gMgO
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
(6)【拓展应用】将48g纯净物R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则纯净物R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B
7.C
8.B
9.A
10.B
11.B
12.C
13.D
14.A
15.(1)B=A+C
(2)分解反应
(3)25g
(4)20
16.(1)He
(2)
(3)H2SO4
(4)Al2O3
(5)
(6)KOH
(7)黄色变为白色
17.(1) O2/氧气 分子 2:1
(2) 2H2+O22H2O 防止发生爆炸、减轻重量(合理即可)
18.(1) 向右 反应生成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
(2)相等
(3)密闭
(4)①③⑥
(5)B
(6)C、H、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